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慧 《科技资讯》2023,(5):110-114
以黄山区某国道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建设区的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查明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对工程建设区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结合评估区地质灾害的量化评估标准,该次评估划分为3个区,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小区(I-1),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I-2)和崩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I-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阶地移民安置点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例,通过对移民安置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等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七个方面分析了佛清从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环境条件,查明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评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了项目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河北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亦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对区城内的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是在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拟建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地质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研究闫庄矿区的地质条件,结合实际环境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取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多个评价因子,通过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600个评价单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环境地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矿区环境质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环境地质优区、环境地质良区、环境地质中区和环境地质差区.评价结果表明,闫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为中等程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付茂盛 《科技信息》2010,(24):307-308
本文通过对平泉县明阳矿业有限公司在平泉县黄土梁子镇杨杖子村南山新建精选厂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初步查明评估区地质背景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与规模;评估建设场地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建设场地运营期间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大小;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丰宁仕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门沟新建尾矿库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初步查明评估区地质背景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与规模;评估建设场地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建设场地运营期间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大小;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递增。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平台,对玉树"4·14"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程度划分。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主动防灾措施。针对甘肃阳坝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沟尾矿库治理扩容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问题进行评估研究。通过对项目评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岩土体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实地调研,判定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根据现场调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文山清水河水库工程为例,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并针对的提供防治措施,以实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在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对类似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杰 《科技信息》2012,(35):14-14,57
在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裂缝、地面沉降、膨胀土胀缩、基坑崩塌,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和中等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玉屏侗族自治县毛湾水库工程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11.24)、国土资源部2015年第23号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调查范围和评估范围,以此实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在输水线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某高速公路在强降雨条件下引发的道路沉降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考察和工程地质勘查,详细分析该地质灾害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该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通过对该研究区的裂隙统计研究分析,采用裂隙玫瑰花图和FLAC 3D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对比分析了该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揭示了该处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是由于高速公路填方区土体具有失陷性和压实不够,滑坡受控于地貌、地层岩性和在强降雨条件下岩土体强度削弱,并且证明了滑坡的形成与高速公路高填方工程无直接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研究分析对评价类似地质条件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场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时,由于评价因素较多,因此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集采用三级评价标准,即把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小、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大三类.确定了三个参评要素: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动力和历史状况,十一个评价因子,采用半梯形分布隶属函数曲线确定其隶属度.选用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上有所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作为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因子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判计算单元所属危险性级别.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23个有效单元.文中以第15单元为例具体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整个研究区运用该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所属地质灾害危险性类别,从而判断了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5.
对某高速公路在强降雨条件下引发的道路沉降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考察和工程地质勘查,详细分析该地质灾害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该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通过对该研究区的裂隙统计研究分析,采用裂隙玫瑰花图和FLAC 3D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对比分析了该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揭示了该处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是由于高速公路填方区土体具有失陷性和压实不够,滑坡受控于地貌、地层岩性和在强降雨条件下岩土体强度削弱,并且证明了滑坡的形成与高速公路高填方工程无直接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研究分析对评价类似地质条件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笑  王兴林  俞莉 《甘肃科技》2015,31(1):76-79
为防止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以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区内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特征,对场地进行综合分区与适宜性分区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为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龙合至安德公路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根据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该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进行综合定量研究。和现场野外地质调查的结果对比,评估结果为拟建项目工程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鸿 《科技资讯》2013,(2):246-247
对于拟建工程来说,在提供防止灾害发生、进行工程用地等方面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有关区域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调查和分析工程建设场地附近潜藏的地质灾害情况,并有效的评估拟建工程所在地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富具有的危险性,易发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