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提出了林业分类经营理念,把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经营。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森林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探索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森林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探索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益林是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和谐林业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区划界定、经营模式等方面阐述了绥阳林区公益林的经营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公益林地块分散、配套政策措施滞后、林分质量差等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公益林和重点公益林的特征,提出了差异化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手段.笔者以浙江临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状况,以及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收入结构以非农业收入为主,或非木质林产品为主的情况下,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而对森林经营者收入限制作用较小;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并非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结合资料采用样地法对闽北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坡度、坡长、盖度、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人为干扰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投影寻踪原理将闽北生态公益林分为3类进行分级利用.研究发现:坡度增加、土壤侵蚀加剧和人为干扰增加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利用.坡度对生态公益林的利用有临界值,可利用生态公益林的坡长有上限值,而生态公益林的利用与盖度、生物量和生态多样性之间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说明了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指标选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提供生态公益,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文章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理论和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彦林 《甘肃科技》2013,29(6):139-140
生态公益林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的观点讲,就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如果原有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现在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人类对林业的需求经过了原始需求、简单需求,现己进入了"现代需求"阶段。现代需求的特征是需求在总量上的迅速扩大和在结构上出现分化。现代需求的结构日趋复杂和细化,但大致可分为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两大类。经济需求又包括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及其他多种林产品;而生态需求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环境)及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3个类别的需求。现代需求的本质是要求林业自身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目前,关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从哲学、林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初步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蔚新 《广东科技》2011,20(2):64-66
森林是地球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生态公益林是以创造持续的生态效益为目标,它没有直接的或难于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人们在享受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维护生态公益林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代价,这不符合商品经济要求。要使生态公益林建设良性发展,相应的经济补偿是前提和保障。而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是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下面文章阐述了当前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本文分析了紫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建立完整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并结合紫金县近几年生态公益林营造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促进政府和社会持续投资公益林建设,保障公益林经营事业的发展,笔者应用影子工程法、等效替代法、费用分析法、市场替代法等原理,对广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广西562.87万hm2公益林(森林和灌木)的主要生态效益价值为137.39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价值69.25亿元/a,保育土壤效益价值15.72亿元/a,固碳制氧效益价值46.53亿元/a,净化环境效益价值4.81亿元/a,森林游憩价值1.08亿元/a。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是其经济价值(12.15亿元)的11.3倍,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益林在越南常被称为特种用途林,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越南已建立了国家特种用途林管理体系,覆盖了整个越南国土。目前,越南面临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协调特种用途林保护与当地居民生计之间的冲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矛盾,促进越南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社区的协调发展,笔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调研,以政策分析为入口,系统剖析了越南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当地社区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应用专家系统的评价方法,对影响协调发展的冲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特种用途林区和当地生活社区之间存在的冲突成因,并借鉴中国公益林保护的许多经验,提出了越南特种用途林协调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方法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 2008),利用江苏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以及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监测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对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00.63亿元/a,是每年投入的257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次序为: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森林游憩价值>积累营养物质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森林防护价值>保育土壤价值。针叶类树种以及梨、柿、板栗、杜仲、油桐等经济树种生态服务功能较高,其他硬阔及杨树面积大,但其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较低。【结论】公益林分布区应适当将杨树、其他硬阔树种等更新为针叶类,或者梨、柿、板栗、杜仲、油桐等经济树种,以提高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具有数量庞大、时空转移性、持续复杂性等特征。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对森林生态效益按其权属划分为宏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中观(省、市级生态公益林森林效益)和微观(林业企业、基层林场)3个层次基础上,对各层次外部性和各类外部性应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内在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等;土壤厚度、坡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杉阔混交林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阔杉混交林的6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木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林龄、坡度和海拔等因素是影响阔杉混交林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杉阔混交林中,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珍贵树种与杉木对生境的选择较为接近;在阔杉混交林中,甜槠、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小叶青冈、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等珍贵阔叶树种与杉木对环境的选择较为接近。【结论】选择与杉木生境接近的伴生珍贵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促进杉木人工林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理信息与生态遥感解译技术,对2013至2018年陇东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森林-灌丛、草地、农田3种Ⅰ级生态系统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温性草原、草丛、旱地5种Ⅱ级生态系统为主;研究期内各类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综合动态度和景...  相似文献   

17.
谭伟福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2):116-118,123
根据景观格局中廊道稳定性与连通性的相关分析,从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广西靖西县邦亮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的设想与建议,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决策,采取措施保护森林,建设好邦亮林区的生物多样保护廊道,确保东部黑冠长臂猿种群交流畅通。  相似文献   

18.
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林分空间结构是次生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次生针阔混交林是张广才岭最主要的林分类型,运用大小比数、角尺度、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张广才岭次生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大小比数为0.497,平均角尺度为0.538,平均混交度为0.630;针阔混交林林木相邻个体在垂直方向上分化不明显,存在激烈竞争的中层;林木配置处于中度到强度混交水平之间,林分总体上属于聚集分布格局;次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已接近当地原始阔叶红松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站仪对野外设置的临时标准地测定4 个角点的相对坐标值和每株树木的相对坐标值,根据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消除标准地边界效应计算聚集指数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结合定位数据,对吉林蛟河东大坡自然保护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阔叶红松林群落中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先锋树种占相对优势的发育阶段,林木呈聚集分布;伴生树种占相对优势发育阶段和稳定群落阶段的林木则趋于随机分布。林木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是阔叶红松林在发育过程中树种生物学特性、树种适应对策和干扰状况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黄岩长潭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灌草丛和经济林,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以暖性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植被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简单,枯枝落叶层较薄,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较小.常绿阔叶林是长潭水库流域植被恢复的目标.建议用生态恢复的办法,用林分改造进行植被的恢复,引种地带性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提高演替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