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采用滴灌、喷灌、畦灌三种灌溉方式,通过收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生长指标、产量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三种灌溉方式下,滴灌以较低的灌水量却得到了最高的产量,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滴灌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更有助于形成冬小麦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适宜土壤含水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三种灌溉方式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选滴灌。  相似文献   

2.
面对近年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区日益严重的残膜污染及地下滴灌苗期灌水困难的实际,提出将无膜移栽与地下滴灌有机结合的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为研究在干旱区采用此技术下棉花的耗水规律,进而验证该技术在新疆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土壤水分变化盆栽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覆膜移栽地下滴灌(FT-SDI)、无膜移栽地下滴灌(NFT-SDI)、覆膜直播地下滴灌(FS—SDD、无膜移栽地表滴灌(NFT-DI)、覆膜直播地表滴灌(FS-DI)。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而言,NFT—DI处理最大,地下滴灌节水效果明显,FT—SDI处理最小,NFP—SDI处理仅次;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整个生育期表层(0~30cm)土壤耗水量,无膜处理高于覆膜处理;苗期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的耗水强度相对较大,灌水量也相应加大;在覆膜地下滴灌条件下,苗期移栽处理比直播处理耗水强度较小,耗水量也小,地下滴灌条件下,移栽相对直播更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的花铃期灌水量小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30~80cm,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略高于覆膜地下滴灌,而均低于地表滴灌。这表明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既可充分发挥移栽和地下滴灌的优势,在干旱区完全可行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哈密大枣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哈密大枣滴灌试验研究。试验中灌水量设880、1000和1120mm三个处理,分别观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大枣在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耗水总量和平均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为1000mm时,大枣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相比较能有效减少地表蒸发,是一种更高效的灌水技术。灌水量的大小是地下滴灌调控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两年的田间地下滴灌试验,所得结论认为灌水量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调控效应,对今后地下滴灌的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旱作区开展不同时期灌水量试验研究,确定合理的灌水时期与灌水量,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新的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旱作玉米采取膜下滴灌,拔节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86%;喇叭口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5,83%,亩灌水5m^3次之,增产率达11.2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较为适宜北疆杂交棉田的灌溉策略及建立该灌水模式下的墒情监测模型,在膜下滴灌杂交棉花铃期,对不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产量展开大田试验调查。结果表明:5d30mm灌水模式最为适合北疆杂交棉花的生长,根层75%相对含水量为适宜的土壤水分临界值,并建立该灌水模式下的墒情预测模拟模型:y=-1.321x2+2.855x-0.6178(R2=0.945),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精确的模拟相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新疆绿洲棉田盐分及作物生长对灌溉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使得膜下滴灌逐渐取代大水漫灌,在新疆及中国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灌溉方式转变后的土壤盐分动态及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棉田膜下滴灌和漫灌对比实验。基于6 900个土壤样本的水、盐结果及相关的作物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50cm土壤深度内盐分在出苗期和灌溉期升高约25%,呈现出累积趋势;而漫灌条件下,灌溉期盐分得到充分淋洗,降低明显;滴灌盐分的入渗深度约为50cm,而漫灌则达到150cm以上。作为对土壤水盐分布改变的响应,膜下滴灌根系更为发达,滴灌条件下棉花根系总量是漫灌条件下的1.6倍;膜下滴灌和漫灌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是0.68kg/m3和0.22kg/m3。膜下滴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在长期应用条件下需注意防治淋洗水量不足引发的盐碱化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