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为树立新安全观、克服“冷战思维”提供了客观条件。新安全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并将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有机地结合,因此,维护新安全观就需要新的思维。在复杂的安全环境中,我们必须以新安全观为指导方针,积极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以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阐述和部署国家安全,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该如何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根本的理论遵循,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行稳致远,是国家安全和外事工作者们必须持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界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严峻现实,迫使各国开始探索新型安全观。中国提出的互利、互信、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合作安全观,强调通过国家间合作来维护共同安全。这对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阐述的亚洲安全观。目前,亚洲安全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科技,其发生发展总是与民族、国家利益相关,与安全价值诉求不可分离。反思安全诉求与博弈下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历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不断创新,以指导新中国科技安全实践的历程。传承与创新的逻辑特点是科技安全观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技安全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和科技安全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是新安全观产生的重要前提,“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是新安全观的合理内核,二者集中体现新安全观的“新”的含义。首先为安全问题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其次突出了非传统安全的新地位,最后顺应了人类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新安全观各种置疑作者旨在阐明倡导新安全观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4,(12):14-25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阐述的亚洲安全观。目前,亚洲安全面临的一大威胁是恐怖主义。非传统的恐怖主义显现出碎片化、网络化、扁平化的特点。恐怖主义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恐怖主义之后还有什么?对我们的挑战到底是什么……——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刘江永 《世界知识》2014,(18):30-31
<正>5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习主席指出: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继而,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参与的亚信峰会发表了《上海宣言》,其中明确载入了"可持续安  相似文献   

9.
安全观的发展变化同安全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政府的安全观从旧的具有“冷战思维”的安全观转变到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的“新安全观”。美国政府的安全观也从单一的以军事联盟保卫本国的“绝对安全”转变到以军事联盟为主,以地区安全合作为辅的安全观。中美两国的国家安全观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中美相互对外政策的制定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安全观念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国际安全模式,以适应冷战后的新安全环境。中国新安全观是一种摒弃传统的冷战思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安全观念,它以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成功的外交实践证明了其自身科学性与正义性相统一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切中国际安全时弊、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指引全球治理未来,是有效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有力缓解全球安全赤字、主动塑造我国外部安全环境、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是对“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系统回答,既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和对外呈现,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体现。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视角出发去理解“全球安全倡议”背后的思想理念,对于我国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直接体现着国家利益—我国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维护国家利益分别提出了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安全观和以普遍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实事求是,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情出发提出的,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义它们在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后是对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后,世界格局进入转型期,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使国际社会开始转变传统的安全理念以适应新的国际社会环境,中国也逐渐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新形势下的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于一体,同我国国家安全新形势有机结合,具有全局性、人民性、辩证性、实践性、时代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防范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推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凸显出强大优势,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学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关键矿产资源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资源安全治理的焦点.直面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调整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的判断,中国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在梳理已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家资源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出发,以锂资源为例剖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表征,并从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三个维度解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安全相比,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有社会性的一面,体现社会与国家的复杂关系,深刻地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安全性与其体制的合理性进步性之间的相关性。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等。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23,(4):12-13
<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做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期“封面话题”,  相似文献   

18.
外刊要论     
中国为什么重要?RobertSutter(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访问学者)《华盛顿季刊》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2003年冬季刊近年来,在不损害本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中国在反恐、核不扩散、环保等方面采取了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态度。中国的新安全观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非冲突”观点,即注重与邻国开展合作,避免对抗与冲突;二是“软力量”观点,即注重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扩大影响力。这种新安全观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地区得分很高。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的战略目标主要是:维护国内稳定,改善外部环境,集中精力搞好国内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利益的内涵和维护手段发生了极大变化;大战略是维护综合国力发展和保障综合安全。当前国际关系中人们对安全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化,并且日益超越国家安全范畴,将个人安全、群体安全、民族安全及国际间共同安全等都相继纳入研究的视野。但不容否认,当今世界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因此,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倡导实行的新安全观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国际政治和安全理念,相对于旧的“冷战思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革命。但这场思想观念革命与戈尔巴乔夫曾经鼓吹的“改革与新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区别的核心就在于是承认矛盾还是否认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