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Dy:Y3Al5O12(YAG)发光粉体。分析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对Dy3+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Dy3+在Y3Al5O12基质中的自身浓度猝灭机制。根据激发光谱,Dy:YAG的主激发峰位置在353 nm,对应Dy3+的6H15/2→6P7/2跃迁。在Dy:YAG晶体结构中,Dy3+取代Y3+的位置具有D2对称性,故Dy:YAG的蓝光发射强度要高于黄光发射强度,且Dy3+最佳摩尔分数为0.02;Dy3+的4F9/2→6H15/2、6H13/2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机制均为相邻中心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交叉弛豫(4F9/2+6H15/2→6H9/2+6F3/2)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5.52Mg1.74(PO4)3∶Re3+(Re=Dy,Tm,Tb或Eu)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光谱特性。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Dy3+掺杂材料存在4F9/2→6 H15/2和4F9/2→6 H13/2跃迁产生的485、578nm 2个发射峰。Tm3+掺杂材料出现了由1 D2→3F4跃迁产生的453nm发射峰。Tb3+掺杂材料存在4个发射峰,峰值为490、547、584、624nm,分别对应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5 D4→7F3能级跃迁,其中的547nm发射峰为主发射峰。Eu3+掺杂材料存在2个主发射峰,分别为5 D0→7F1、5 D0→7F2跃迁产生的593、615nm的发射峰。进一步研究了Na5.52Mg1.74(PO4)3∶Eu3+中,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浓度的增大,材料的发射强度增强,在1%~15%掺杂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3.
Dy3+/Eu3+共掺钒酸钇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Y1-x VO4:Dy3+x和Y0.994-yVO4:Dy3+0.006,Eu3+y系列样品,通过XRD确定其晶体结构.研究其荧光性质发现,Dy3+在YVO4中可同时发射出483 nm(蓝光)和573 nm(黄光)荧光,分别归属于4F9/2→6H15/2和4F9/26H13/2的能级跃迁,且Dy...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焙烧制得CePO4:Dy3+微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TG-DTA)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表面形貌、纯度、晶型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SEM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100℃焙烧,纤维直径减小到150 nm左右。XRD测试结果显示焙烧温度越高,样品的结晶性越好,其晶相为单斜晶相,与国际标准数据库No.83-0650基本吻合。FTIR测试结果与XRD测试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尤其是发射光谱展示了Dy3+的4F9/2-6H15/2,4 F9/2-6 H13/2标准跃迁并表明发射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摩尔分数为0~5.0%)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Ga8Mg(SiO4)4Cl2:Dy3+和Ca8Mg(SiO4)4Cl2:Eu2+,De3+荧光粉.Dy3+激发的Ca8Mg(SiO4)4Cl2荧光粉发射光谱在蓝光区和黄光区有两个发射带,分别对应4F9/2→6H15/2和4F9/2→6H13/2的跃迁发射,蓝光和黄光混合成白光,通过Dy3+浓度改变可以调节白光的色温和色坐标.Eu2+,Dy3+共激发Ca8Mg(SiO4)4Cl2的发光强度明显比单掺Eu2+荧光粉的高,这是由于Dy3+→Eu2+之间存在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B2O5:Dy3+荧光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发射光谱为典型的双峰谱线,分别位于483和575nm处,对应Dy3+的4F9/2→6 H15/2和4F9/2→6 H13/2特征跃迁.激发光谱为多峰锐谱,主峰位于348和386nm处,和UVLED管芯匹配.讨论了Dy3+物质的量分数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随Dy3+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大,黄蓝发射的相对强度比(IY/IB)基本不变,样品的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对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随着Li+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测量并标定了Dy3+不同物质的量分数下样品的色坐标,均呈现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a_(1-x)AlO_3:xRE(RE=Dy~(3+),Ho~(3+),Er~(3+))荧光粉,对样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荧光光谱(PL)等表征,探讨稀土离子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三方晶体结构。在λex=354nm光激发下,Dy~(3+)位于482nm和576nm处的两个发射尖峰,分别归属于4F9/2→6 H15/2和4F9/2→6 H13/2的能级跃迁;在λex=454nm光激发下,Ho~(3+)位于545nm处的发射峰,归属于(5S2,5F4)→5I8的能级跃迁;而在λex=381nm光激发下,Er~(3+)在535nm和549nm的两个尖锐峰,分别归属于2 H11/2→4I15/2和4S3/2→4I15/2的能级跃迁。在合成的样品中,Dy~(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01,荧光体发射白光,Ho~(3+)与Er~(3+)的最佳掺杂浓度均为x=0.015,荧光体均发射绿光。  相似文献   

8.
以Ti(OC4H9)4, Ca(NO3)2·4H2O,氧化物Pr2O3和Dy2O3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立方晶系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m3m的Dy3+掺杂CaTiO3:Pr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质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y3+的掺入有利于提高CaTiO3:Pr3+的发光亮度和延长其余辉时间,Dy3+使CaTiO3:Pr3+的激发光谱在450~520 nm之间的3个小激发峰增强.探讨了Dy3+可使CaTiO3:Pr3+发光效果增强的原理,Dy3+在CaTiO3:Pr3+晶格中形成了更为合适的电子陷阱有利于提高其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在700℃和较短的煅烧时间下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BaZrO3纳米晶,对产物进行不同摩尔浓度的Eu3+、Dy3+掺杂,并对产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3+掺杂的BaZrO3样品具有5D0→7F1(595 nm)和5D0-7F2(615 nm)的强电子吸收,且在Eu3+掺杂摩尔浓度为5%附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白光余辉的单基质磷光体Sr3Al2O6:Dy3 .通过对磷光体的Dy3 发光中心的掺杂浓度、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晖性质的研究,确认了构成白光发射的两条发射谱线的峰位分别位于484 nm和578 nm,并且栓衰减速率一致,认为均来自于Dy3 离子4f9能级,即属于4F9/2→6H15/2和4F9/2→6H13/2两个跃迁,可以获得色坐标稳定的白光.获得了Sr3Al2O6:Dg3 2 mol%磷光体样品的热释光谱,陷阱深度分别为0.36 eV和0.55 eV,对应的热释峰温为348 K和383 K.结果表明,单一基质的Sr3Al2O6:Dy3 可以作为重要的候选白光余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合成了新型棒状、棒束状和针状花型的四方相LaVO4:Dy3+晶体,用X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分别测试了水热产品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和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不同形貌LaVO4:Dy3+晶体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花状LaVO4:Dy3+晶体比棒状和棒束状样品具有更好的蓝黄比(B/Y),同时阐述了LaVO4:Dy3+同质异形体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焙烧制得CePO4:Dy3+微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TG-DTA)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表面形貌、纯度、晶型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SEM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100℃焙烧,纤维直径减小到150 nm左右。XRD测试结果显示焙烧温度越高,样品的结晶性越好,其晶相为单斜晶相,与国际标准数据库No.83-0650基本吻合。FTIR测试结果与XRD测试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尤其是发射光谱展示了Dy3+的4F9/2-6H15/2,4 F9/2-6 H13/2标准跃迁并表明发射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摩尔分数为0~5.0%)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镀有Fe—TiO2光催化薄膜的自洁净玻璃,并利用DTA—TG,XRD,SEM等手段研究了Fe—TiO2光催化薄膜的结构与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镀膜层数的玻璃的透光率。通过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水溶液,研究了不同铁含量以及不同镀膜层数对自洁净玻璃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薄膜主要由粒径为几十纳米的Fe3O4和TiO2颗粒构成;铁离子掺杂可以提高自洁净玻璃的光催化活性,在同样镀膜层数(2层)的情况下,[Fe]/[TiO2](摩尔比)=0.005时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当用同样浓度的铁离子掺杂时,镀膜层数为9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 p H≈ 6 .5及稀土盐的存在下 ,用 Na2 WO4 · 2 H2 O与 Na As O2 及 Co(NO3 ) 2 · 6 H2 O反应 ,得到了夹层型杂多钨酸盐 Na9[Na3 { Co(H2 O) } 3 (As W9O3 3 ) 2 ]· 44H2 O单晶 ,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晶胞参数为 :a=1 .40 83 (6 ) nm,b=2 .3 2 4 1 (6 ) nm,c=3 .2 1 97(1 0 ) nm,α=90°,β=98.995 (6 )°,γ=90°,V=1 0 .40 8(6 ) nm3 ,Z=4,空间群 C2 /c,R1 =0 .0 6 0 4 ,w R2 =0 .0 792 (I>2 σ) .[Na3 { Co(H2 O) } 3 (As W9O3 3 ) 2 ]9-具有近似 D3 h对称性 ,Co2 +的配位数均为 5 .对题示化合物进行了 IR,UV- Vis表征 ,讨论了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Zn2SiO4为基质,用高温固相法(ss),sol-gel法(sg)制备得到Zn2SiO4:Dy^3+长余辉发光材料,该发光材料的制备及长余辉发光性能至今尚未见到文献报道.由该发光材料的激发谱发现,其在紫外的235-350nm范围有吸收,其发射光谱表明,在紫光(378nm,393nm)、橙光(595nm)、红光(691nm)部位有发射峰.通过对比掺杂与未掺杂样品发射光谱,说明样品发光是由基质Zn2SiO4产生的,Dy^3+的掺杂只是使材料形成了陷阱能级进而发出长余辉,还阐述了Zn2SiO4:Dy^3+的可能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高氯酸镝铕(Ⅲ)二苯亚砜Dy1-xEux(DPSO)η(DPSO)η(ClO4)3(x=1.000 ̄0.000)一系列固体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镝(Ⅲ)和铕(Ⅲ)的姚有猝灭作用,铕(Ⅲ)对镝(Ⅲ)的发光也有猝灭作用,同时研究了Dy^3+、Eu^3+相互猝灭的浓度范围,并根据实验结果了配体S1能级以及Dy^3+的有关能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