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土壤是近年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对城市土壤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以及外延拓展.以不同时期城市土壤研究的特点为依据,将其研究历史划分为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前)、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和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软件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一般而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初),这一阶段,面对国外软件产品的强势入侵,软件产业的概念在国内被提出,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鲸  韩波  徐铁成 《科技信息》2011,(33):I0013-I0014
1系统建设背景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北京才开始筹备地铁网络建设,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90年代末,地铁建设进人高潮阶段,在这段时期,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全国已建有地铁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及处于建设阶段的城市有23个.  相似文献   

4.
屠贵娟  吴兴东 《科技信息》2010,(35):I0274-I0275,I0326
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频繁涉及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母语及二语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有关影响二语语素习得顺序的因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对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方法及结果应用范围的评价。国内对于语素习得顺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主要回顾、评述国内外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的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遗存景观改造的方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生态思想、审美观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和厘清从19世纪末期至今工业遗存景观改造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具体分别为萌芽期——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过渡期——20世纪60至70年代、发展期——20世纪80至90年代和推广期——21世纪初期至今。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上为我国工业遗存景观改造地实践找到着力点——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多元视野下的美学观念为指导,以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功能合理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对医学化(medicalization)的关注日益增多; 80年代开始,医学化研究英文文献呈指数式增长; 21世纪后,文献进入高速增长期。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及文献分析初步探索了医学化研究的历史发展路径。而医学化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是涌现与初步探索阶段,在80—90年代是变异与重新考量阶段,2000年至今是修正与框架扩张阶段。随着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秩序被后现代性所取代,原医学化概念也被生物医学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在持续调查与观测滦河源区土壤风蚀特征的基础上,对采集于滦河源区风积土剖面中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Cs的比活度,建立了研究区连续风积土壤剖面的时间序列,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段风积层土壤的性状,运用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ISWE重建了滦河源区近30年来土壤风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后期均为研究区土壤风蚀较弱的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至2002年均为土壤风蚀强化时期.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风蚀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徽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 1.学术探讨和理论宣传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开始提出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农业建设的问题。在1980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生态农业”这一术语被第一次提出。此后,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生态农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安徽省农业部门在不同场合开始了保护生态环境、探索生态农业的宣传工作,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事心理学是中国军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当前我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检索和综述,将当代中国军事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20世纪70代末、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的低谷阶段和从1998年开始至今的健康发展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发展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思源 《科技资讯》2012,(22):228-228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期——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萧条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0年、逐渐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第二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为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觉明先生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从事古代钢铁技术研究,获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从70年代中期起,他转向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对海内外珍藏的数千件商周青铜器进行分析、检测、鉴别,还模拟古代技术条件进行复制,研究方法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被普遍认同,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资深学者.然而已70余高龄的华先生"铜心"不泯,仍致力于中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保护,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Model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oil moisture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n the basis of station observations, an atmospheric field (ObsFC)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 (CLM3.5). The model (CLM3.5 driven with ObsFC, hereafter referred as to CLM3.5/ObsFC) was used to simulate soil moisture (SM) from 1951 to 2008 in China. The resulting SM was compared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 remote-sensing data and estimations made by various land models, indicating that CLM3.5/ObsFC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temporo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variation trends of SM over China. Using an in situ observation-based forcing field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of SM. Analysis of SM simulated using CLM3.5/ObsFC shows that the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of SM was characterized by a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arid-humid zones from the southeast to northwest. Regionally averaged SM was the driest over southern Xinjiang Province and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hile the most humid regions were located over the Northeast Plain, Jianghuai reg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long-term variation trends of SM we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arid and humid regions and decreases in semiarid regions. Moreover, the variation was relatively intense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mid-1990s in the arid region. The time series was more stable in the humid region except for a period near 1970 and after the year 2003. A downward trend was most prominent in the semiarid region from the 1990s to the end of the time series. For 1951–2008, in the arid, semiarid and humid regions, the SM volume percentage changed by 2.35, −1.26 and 0.08,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trends and intensity remarkably differed among the different regions, with the most notable changes being over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north of 35°N.  相似文献   

13.
宁夏雾霾时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资料,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全区及各区域雾霾时间的演变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2a来宁夏全区年雾霾时间总体呈增多的趋势,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检验;雾霾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明显减少的阶段,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为波动增多、减少的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增多的阶段,全区和中部干旱区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秋季是全区各地雾霾天气防治的主要季节,银川、固原—泾源一带是雾霾天气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在量词研究、疑问句研究、计算机识别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国内的句法研究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涉及到语义层面,但是句法—语义接口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研究的成果,同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外产业竞争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文章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基础、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关的理论综述和研究方法综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6.
巴尔喀什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20世纪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流域20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巴尔喀什湖自身水文特征的联系,并从能量转换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空间上,年均气温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际变化从南向北变大;年降水量从四周向中心腹地逐渐减小,年际变化从北向南变大.时间上,年均气温总体上升且大致具有10~23 a的周期性;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期略有减少.年内月均气温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且低温月份气温上升趋势较高温月份明显;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整个流域的气候要素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主城九区为例,利用1978、1985、1988、1993、1996、2000、2007年和2009年8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内1978—2009年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重心转移、动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的缓慢发展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中后期的较快发展期和近年来的稳定减速发展期;在空间上,2009年建设用地的重心较1978年向西北移动2259.57m;研究成果对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heat waves and sultry weather (HW&SW) in Beijing City by using climatological data gathered from 1940-2000.In general, HW&SW decreased during the 1940s-1970s and increased during the 1970s-1990s.Although variation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HW&SW days coincide with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HW&SW days occurred during the 1940s rather than during the much hotter 1990s (which had an average 1.0°C higher air tem-perature than during the 1940s)...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吉林省干湿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桑斯维特在气候分类法中定义的干湿指数,结合趋势系数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年气候干湿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表现出4次相对的干湿交替,即20世纪60年代的偏湿润期,70年代的相对干旱期,80年代的偏湿润期,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偏干旱期;存在10~15 a和3a的变化周期,突变发生在1979- 1980年;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湿润区范围不断扩大,半湿润区显著缩小,半干旱区范围略有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