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故障传播路径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故障传播路径辨识方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故障发生及传播的内涵。利用系统中故障发生的因果性,确定故障发生时受影响的变量,构建故障相关变量集合;通过因果关系指示指标确定故障相关变量中各个变量的因果性,构建因果矩阵;提出保可达性的赋权有向图最小生成树算法,根据因果矩阵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性进行图示化表达,确定故障相关变量之间的传播影响过程,实现故障传播路径的辨识。所提方法在双带通滤波器电路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正确筛选故障相关变量集合,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辨识出故障传播路径,同时所提方法在时间成本上相较于常用的传递熵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合考虑飞行器全局气动非线性特性,面向高效全局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迎角分区的改进气动参数辨识方法,采用轴正交决策树的迎角分区方法,将涉及大范围的迎角变量划分为多个区间,对每一区间使用递归最小二乘来估计气动导数,实现在每个区间内对线性气动特性进行辨识。通过引入加权函数的过渡方法,给出局部模型转化全局建模的计算准则,保证了整个模型的连续性。最后,通过某型飞机模型开展了迎角分区气动参数辨识及对比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迎角分区辨识吻合较好,且与传统全局辨识方法相比计算效率更高,说明了迎角分区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闫明明  陈恩利  王军  王林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1):4998-5001,5019
通过在电液伺服材料性能实验机MTS机上进行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神经网络辨识试验,建立了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逆动态特性模型。通过离线训练设计了结构的神经网络辨识器、控制器模型,并提出了MR阻尼器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方案。将所建的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逆动态模型、结构的神经网络辨识器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控制器模型用于结构的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及控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MR阻尼器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辨识的PEMFC电特性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系统模糊辨识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特性模型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包括反应气体的压力、电池的温度和电池负载多变量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特性模型。通过与相关文献中的建模方法和模型仿真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模糊辨识建模方法具有建模简单、模型精度高等优点。研究结果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承  曹广益  朱新坚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7):836-838,843
针对现有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模型过于复杂的弊端,本文应用RBF神经网络辨识方法建立了MCFC的温度非线性模型。简要分析了MCFC电堆的温度特性,讨论了应用RBF神经网络进行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建模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给出了其辨识结构,算法和模型训练方案,应用仿真对建模的有效性和建模精度进行了检验,并与BP神经网络辨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RBF神经网络远比BP神经网络收敛得快,应用RBF神经网络辨识方法对MCFC电堆建模是可行的,它避免了用复杂的微分方程组来描述MCFC,通过神经网络可快速地得到其输入同特性,它为MCFC温度的在线预测和在线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遗传编程用于雷达导引头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到雷达导引头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利用Koza于90年代初提出来的遗传编程技术,给定初始种群,经过繁殖和进化,来辨识雷达导引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此方法是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的有益探索。由于计算量很大,目前只获得了简单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离散非线性系统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平稳输入的非线性系统盲辨识方法。利用循环平稳输入信号的一阶统计特性和Hammerstein-Wiener模型非线性部分的逆映射,将有输入信号的辨识过程转变为无输入信号的辨识过程。介绍了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结构及循环平稳输入的统计特性,对盲辨识算法机理进行了阐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盲辨识问题上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MPSO-RBF优化策略在锅炉过热系统辨识中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本贤  王晓伟  刘一福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6):1382-1385,1389
提出了基于改进PSO算法的RBF神经网络混合优化(MPSO-RBF)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非线性系统的辨识中。该方法将改进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RBF神经网络局部优化的高效性相融合,克服了普通PSO算法收敛的不稳定性和RBF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经典型非线性系统仿真试验,并与GA-RBF和RBF辨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MPSO-RBF的混合优化方法较GA-RBF和RBF优化速度快、逼近性能好,可以达到更优的辨识精度。最后,通过对火电厂的过热汽温动态特性的辨识实例,同样证明了MPSO-RBF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确信可靠性理论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靠性理论。在确信可靠性理论中, 性能裕量是开展可靠性度量与分析的核心概念。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关键性能参数进行辨识和对性能裕量进行分析, 是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提出一种新型形式化分析方法——功能、性能与裕量分析(function, performance and margin analysis, FPMA), 以有序地梳理产品功能、性能关系, 辨识关键性能参数及性能阈值, 从而为后续的裕量建模与可靠性分析奠定信息和认知基础。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内涵与基本流程, 明确了其在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应用价值, 并以某型电连接器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开展FPMA能够全面挖掘产品可靠性相关信息,有利于真正把可靠性融入产品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垄断企业在连续时间内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过程创新(降低边际生产成本)的最优控制问题,并建立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动态控制模型,探讨系统的稳定均衡以及相关的投资策略问题。研究结论表明:系统存在唯一的鞍点均衡。当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变化率的符号相同(相反)时,两种投资具有互补性(替代性)。当网络外部性的固定强度减小时,企业的稳态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投资随着产品质量提升而增加,随着产品边际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增加,且产品质量和边际生产成本在稳态状态附近变动时,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具有互补性。此外,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均高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相应投资;尽管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产品价格由企业决定,该情形下的产品价格依然高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外部关系产生的知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关系契合、知识迁移与突破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社会资本契合和关系资本契合对知识迁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人力资本相关度与结构资本相关度对知识迁移的影响不显著, 但关系资本契合与人力资本相关度交互作用对知识迁移却有显著正向影响; 知识迁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两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地正向影响, 其中对过程创新绩效维影响更显著. 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有效实施知识管理, 进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在考虑信息的真实性、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网民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舆情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减少信息发布节点、集中发布食品安全网络信息,以及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信息甄别能力,以提高真实性较高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在舆情中的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分析用于稻米品质综合评价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的国家米质标准和农业部行业标准,对用于稻米品质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分析结果作了解释和预测,对学术界关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价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念。表2,参16。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计算的飞速发展,网络数据日益向大数据方向演进,网络群体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针对传统舆论演化动力学模型忽略大规模群体一致性压力和个体决策内驱力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网络节点多、规模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决策偏移概念的舆论演化动力学模型. 模型将内在偏移牵引力、外在群体一致性压力相结合,并引入社会心理学从众效应理论,建立依从、趋同和内化的节点状态及状态转移策略和观点演化策略. 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观点的收敛和分化,与经典有限信任模型相比,更加符合大型社会网络中群体舆论演进和个体交互的行为特征,揭示了群体层面观点演化的内在规律,为大数据时代分析现实舆论形成的内在机理提供理论模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new features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of China's aviation,in the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RD process,between main manufacturer and supplie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mode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basing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and treating resource contribution rate as a key parameter. It establishes multi-ag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symbiosis model under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finds that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enterprise,the mutual influence of resources among enterprises and the behavior decision of the main manufacturer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using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in manufacturer to optimize the behavior of suppliers' resourc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柔顺复杂装备精密产品在不确定性结构参数情形下,其多质量特性波动与冲突的工程难题,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多项式混沌扩展(grey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Grey-PCE)稳健优化设计新方法来解决这一工程难题。该方法基于多项式混沌扩展方法,建立柔顺复杂装备精密产品多质量特性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6σ稳健优化设计建模方法,构建了柔顺复杂装备精密产品多质量特性PCE稳健优化设计模型,通过NSGA-Ⅱ算法获得多质量特性解集;并采用接近度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多质量特性解集排序分析,获取了最佳稳健设计方案;最后,柔顺复杂装备精密产品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邻避群体事件的舆情诱发性,基于公众认知和政府引导视角研究邻避舆情演化问题.首先,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提炼邻避舆情演化的宏观特征,并基于Gompertz模型改进给予刻画;随后,分析个体对邻避项目的微观认知交互行为,运用演化博弈建模来描述个体复制动态;同时,考虑政府通过正面舆论对邻避舆情给予回应,运用信息熵理论和动力学方法构建政府舆论引导的交互熵模型和动力学方程;进而在此基础上,给出"公众-政府"邻避舆情演化模型;最后,讨论该模型均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并以"广东茂名PX事件"的邻避舆情演化为基础案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公众对邻避项目风险认知偏差较小时,政府应适当尊重邻避舆情,并遵循渐进式的引导路径对邻避舆情给予及时、主动的关切性回应,否则,邻避舆情会愈演愈烈;而当公众对邻避项目风险认知偏差较大时,政府应对邻避舆情加强跟踪和监管,并给予及时、适量的客观回应,否则,邻避舆情会演化到较高稳态.  相似文献   

18.
舆情交互存在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为具体研究两空间中舆情的演化,首先分析了舆情在不同空间中传播演化的特点及演化过程中相互间的联系.随后,结合改进的有界信任机制构建基于超网络的线上线下舆情演化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包括模型初始化模块、信息传播与交互影响模块与双空间同步模块三部分的仿真系统框架.根据同步方向,提出"现实空间-虚拟空间"和"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两种同步率,并通过对比仿真实验研究了同步率与空间速度比对舆情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观点作为一种舆情,意见,态度的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研究观点的演变对理清观点演变机制,促进舆情合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二元观点动力学的相关介绍以及割裂了二元与群体观点动力学之间的联系,未能全面揭示观点动力学研究现状,因此,对国内外观点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中,从研究方法和交互特征视角对二元观点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从个体特征,行为特征,观点特征,外部环境,观点动力学的应用视角对群体观点动力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明确了观点动力学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实证视角下的观点演化机制,意见的强化和争议的消减,观点的演化与群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协同知识创新中的协同关系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协同知识创新是运用集体智慧进行创新的过程,构建了协同关系风险因素识别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关联信息的协同关系风险因素识别方法.通过集结专家针对协同关系风险因素间的关联给出的语言评价信息,对协同关系风险因素进行排序与归类.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并说明了如何根据识别结果制定协同关系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