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不同生长状况的泰山油松古树以及生长健壮的幼龄和壮龄油松为研究对象,生长季结束后测量枝梢连年生长量、针叶长度、针叶粗度等形态变化指标及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矿质元素C、N、P、K、Mg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等生理变化指标,以探明油松古树衰老机制,进而对古树树势进行诊断并采取适宜的复壮养护管理措施以延缓衰老。结果发现,与健壮油松相比,油松古树针叶细、短,枝梢的生长量低;光合作用能力弱,叶绿素含量低,光能利用效率下降;膜透性增大,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C、N、Mg、K元素含量升高,P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内源激素ABA含量显著提高,造成树势的衰弱。其中濒危油松古树ABA含量最高、膜脂过氧化最严重、胞间CO2含量较高,同时其他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低水平。油松形态变化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叶绿素含量、膜透性、Pn、Tr、Gs、Ci、矿质元素C、N、P、K、Mg含量和ABA含量等生理变化指标可揭示衰弱及濒危古树与健壮油松间各种反应机制的差别,能够作为树势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古树名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这其中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遍布京城的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古树名木。北京有百年以上的二级保护古树4万多棵,3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近万棵,共5万多棵。北京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这些古树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汉唐以前。其树种主要是常绿的柏树(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和落叶的银杏、国槐、枣树等。有趣的是,很多著  相似文献   

3.
庐山的古树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史.通过这些"活化石"、"活文物"、"活资料",可以追溯过去千百年的气候、气象、天灾等自然变化,可以研究园林树木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又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好教材.据初步调查,庐山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古树名木有44种,233棵,分属27科.其中栽培树木136棵,占61%;野生树木87棵,占39%.从生长势态来划分:优良树为17%,较优树为63%,较差的为10%,差的为10%.这说明了庐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是良好的,特别是那些既古老  相似文献   

4.
以黑糯和红粳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抽穗后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一些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有色稻抽穗后剑叶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b值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高密度E处理下这些指标变化幅度较大,衰老加快。试验还表明,有色稻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与品种的耐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祁连山一棵千年圆柏不同方位上树木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δ13 C值 )和光合作用色素 .结果显示 ,树木中 δ13 C值具有明显的方位差异 :北面的 δ13 C值相对较高 ,西面的 δ13 C值相对较低 .树叶中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的方位变化趋势与δ13 C值类似 .分析表明 ,后者的方位变化是树木对局部环境的光辐射差异长期适应的结果 ,而树木中δ13 C值的方位差异可归咎于光同时引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变化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在工业废气Cl3及SO2环境中生长的北方常见树森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大气污染对树森无有伤害作用。受污染的树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下降,在被两种污染的污染的4种树木中,其下降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旱垂柳,中东杨,白榆,和白蜡槭。  相似文献   

7.
以棕色彩棉为材料,对子叶衰老过程中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干物重,3种保护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子叶在出土后19 d开始衰老;叶绿素含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SOD和CAT活性变化存在正相关,与MDA的含量变化负相关,但与POD活性变化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6,(2):55-55
近日,被列入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因自然规律等原因而枯死。这棵“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原来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相对应。2005年8月,有关部门在黄山古树名木例行体检时发现,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杆竹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自然状态下福建茶杆竹开花期间叶片衰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开花开始,开花竹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到末期,叶绿素含量只有0.5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了70%;与此同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分别下降了15.6%和80%,与未开花竹叶片的衰老相比,开花竹株叶片衰老进程明显加快,致使开花竹迅速衰老死亡。  相似文献   

10.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苹果生长期不同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以探索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对短枝型苹果树体内营养代谢规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枝型苹果树的微量矿质营养水平在整个生长季中均高于普通型品种,且4种矿质元素均表现出特定的规律;短枝型较普通型苹果树在整个生长期具备较高的抗病及抗逆性的生理基础,可为果实的发育和花芽分化提供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和1995年夏季在加拿大Saskatchewa n省Prince Albert市北部森林测定环境条件对欧洲杨(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胶杨(Populus balsamifera L.),榛子(Corylus cornuta Marsh.),短叶松(Pin us banksiana Lamb.)和黑云杉(Picea mariana (Mill) BSP)气体交换的影响.气体交换率的测定使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LI-6200).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光流动量(PPFD)、气温(Ta)、蒸气压差(VPD)和体内二氧化碳浓度(Ci)均对气体交换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同树种影响程度不同.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和相对稳定的气温和蒸气压差下,欧洲杨比短叶松和黑云杉有较高光饱和点、同化量子产量(Φ)、在饱和PPFD下最高同化率(Pm)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对欧洲杨树,幼龄树比老龄树有较高光合能力,且生长季早期光合能力比后期高.欧洲杨和短叶松的气孔导度(gs)随PPFD增加而增加.但黑云杉gs不受PPFD影响.在高光强下(PPFD>1 000 μmol*m-2s-1),欧洲杨幼树被光叶片比曝光叶片表现较低的净二氧化碳同化率(A)、gs和暗呼吸(Rd).短叶松和黑云杉Pm、Φ和Rd没有统计上差异.在高光强下,当气温从15℃增至35℃时,欧洲杨A和gs增加,黑云杉的降低,而短叶松没有明显变化.欧洲杨A和gs最高值的适宜的气温是24℃~29℃,短叶松是22℃~28 ℃,黑云杉是21℃~27℃.VPD明显影响欧洲杨、短叶松和黑云杉的气体交换,A和gs 均随VPD降低而增高.短叶松和黑云杉当年生树枝A通常比一年龄和二年龄树枝低.两个针叶树种一年龄和二年龄树枝的气体交换没有明显差异.A-Ci反应的斜率(即羧化效率(CE))取决于PPFD、树种和树龄.一般情况下,CE遵循以下模式:欧洲杨>胶杨>榛子>短叶松, 欧洲杨幼树>老树.总的结果表明尽管Ci、Ta和VPD改变光合作用效率,但光是最主要的因子 .在高光强下,影响气体交换的环境因子是气温和蒸气压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温室环境下培育6 a的云南箭竹与野外生长的云南箭竹的生理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内高温环境条件下云南箭竹嫩叶、成熟叶、衰老叶的叶绿素a(Chl a)与叶绿素b(Chl b)含量均比野外条件下的高,但Chl a/b的比值却低于野外环境; 温室内云南箭竹竹叶中嫩叶、成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野外云南箭竹竹叶中嫩叶、成熟叶的,但衰老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情况却相反; 温室内成熟叶片及衰老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野外条件的高,除幼嫩叶片外,温室内成熟及衰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比野外条件的低,而温室条件下成熟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比野外叶片的高; 除衰老叶片之外,温室内嫩叶与成熟叶中的丙二醛含量均比野外叶片的高。可见云南箭竹作为高山竹种尽管在温室中生长较长的时间,但依旧不能完全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片中的合成代谢规律,确定银杏合适采摘期,以及选育优良的银杏品种,探讨了雌、雄株和金叶(芽变品种)银杏叶片光合生理与黄酮含量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银杏种质资源圃的雌株、雄株及嫁接的金叶银杏为材料,对4—11月银杏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黄酮成分及含量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整个叶片生长周年动态变化中,雄株银杏的含水量低于雌株和金叶银杏,特别是在6—9月夏季高温时期的差异更显著;雌株银杏的含水量、相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雄株与金叶银杏,特别是在5—8月,但雄株与金叶银杏的相对叶面积增加速度较快;雌株银杏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 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雄株和金叶银杏,雌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高点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各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金叶银杏>雄株>雌株;雄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之间,雌株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金叶银杏叶色在4—6月为金黄色,其叶绿素含量均比雄株、雌株银杏低,7月转绿后与雌株和雄株差异不大,其光合、黄酮代谢的变化更接近于雄株,且其黄酮合成的能力高于雄株及雌株。【结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雄株和金叶银杏更适用于叶用林的培育,雌株的抗逆性高于雄株与金叶银杏,金叶银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因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是名贵的中药材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分析了春季和秋季收获的三年生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岩上仙”茎和叶的水分、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多糖、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与春季相比,秋季石斛茎中的水分(863.10mg/g)、多糖(289.90mg/g)、铁(71.10mg/kg)和硒(1.07mg/kg)质量分数较高;与茎相比,叶中的多糖质量分数虽然较低(秋季叶中多糖质量分数为162.30mg/g),但叶中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4.20mg/g)、总蛋白质(67.03mg/g)、粗纤维(204.60mg/g)和脂肪(14.70mg/g),且氨基酸含量也明显高于茎,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到13.60mg/g和13.80mg/g。由此可见,不仅铁皮石斛的茎具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叶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该资源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樟子松年表的特点及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树龄樟子松对气候响应的差异性,为该地区沙地樟子松的年轮气候学和不同树龄组沙地樟子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FECHA、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利用呼伦贝尔沙地两个样地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样芯,划分成3个不同树龄组,运用DendroClim2002进行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响应分析。【结果】从不同树龄组的年表统计特征值发现,平均敏感度(MS)相差不大,都含有较高的气候信号。不同树龄组的一阶自相关(AC1)是逐渐递增的,不同树龄组的信噪比(SNR)和样本代表性(EPS)都以中龄组最高,老龄组最低。从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低龄组对气温的敏感性最高,老龄组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中龄组受前一年6月、7月的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显著,与6月的平均气温也呈显著负响应,同时与前一年12月的降水呈显著负响应。【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组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尽相同,老龄组树木的生长对前一年12月的降水最为敏感,达到响应系数的最高值,低龄组和中龄组的生长都出现了与6月气温之间的负响应关系,这些是否与全球变暖、大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强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抗褐斑病试验和抗病优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比较国内的八个湿地松种源对松针褐斑病的感病性的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松种源间感病性有差别,但没有达到可以利用它们进行病害防治的程度。自然感染的美国七个湿地松种源和十个火炬松种源也都表现高度感病。湿地松,黑松和火炬松是高度感病的树种,短叶松、长叶松和沙松感病中等,马尾松是高度抗病的。在松针褐斑病流行的湿地松幼林中选择了47株抗病优树,用自然感染法对各优树无性系的感病性测定表明,约有1/2的优树无性系是高度抗病的。  相似文献   

18.
马蹄寺石窟群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由于常年受到温度、湿度、酸碱盐等作用的影响,石窟岩体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现象。通过开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以上多种恶劣环境的循环作用对于岩体抗压强度、波速、质量的影响规律,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循环作用过程中样品的矿物组分、元素含量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循环作用使样品中的长石类矿物和方解石含量降低,黏土类矿物含量增加,胶结程度下降,孔隙逐渐发展成为横向微裂隙,导致样品的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现象。循环作用对岩体性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冻融循环、耐盐循环、耐碱循环、耐酸循环和温湿循环。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评价了对李树树干注入络合铁肥矫治缺铁性黄化症的效果。注铁后,不仅叶内的全铁、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而且提高了其氮、磷、镁、锰、锌的含量及降低了钾、钙、硼的含量。文章比较了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处理与正常叶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与林木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在气候-土壤-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水分变化,确定了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划定了四个土壤水文阶段,揭示了4—6月份为林木生长旺盛、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稍不稳定时期,这一阶段的水分供应对林木生长起决定作用,并指出,若在土壤水分比较稳定的20厘米土层深度以下采取措施促进林木根系往深层发展,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文中还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马尾松林木的树高和早、晚材生长同水热系数及土壤水分供应的关系,以相关计算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尚可利用水热系数(特别是和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结合起来)估算和预报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