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晓旻  黄杰  杨雷 《河南科学》2004,22(3):325-327
介绍了一种用激光检测机动车越界的方法。系统以MCUAT89S52为电控部分核心,选用可见红光波长的激光束,探测机动车在场地考试中是否越界。单片机与PC机通过串行接口进行双向通讯。系统采取激光束调制及其它措施保证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也可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场地桩考。  相似文献   

2.
陈婷 《科技信息》2009,(10):181-181
桩考是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之一,目前各地使用的桩考系统普遍存在软件系统落后、运行速度慢、可靠性低等缺陷,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本文结合公安部有关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办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驾驶员桩考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监考摩托车驾考往往存在徇私舞弊、判断不准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目标识别的摩托车视频监控驾考识别技术.基于改进ORB图像特征匹配算法、消除误匹配点等策略对摩托车驾考监控视频进行稳像处理;使用边缘轮廓检测的运动目标识别算法,完成运动中摩托车目标图像边缘轮廓特征检测,利用双目视觉极线约束模型对摩托车目标特征点进行立体匹配与三维重构,提高轮廓检测精度.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摩托车驾考目标的最优准确率可达96%,检测算法运行的响应时间较少、实时性优,具有良好的视频监控驾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从振动桩锤、桩体和土层情况3个方面入手, 系统分析了高频振动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理. 首先建立振动沉桩三维有限元模型, 实现对沉桩全过程的再现分析; 然后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并对模型进行变参数分析. 研究表明: 桩锤激振频率越高, 沉桩对环境影响越小; 桩锤静载力和桩径越大, 沉桩对环境影响越大; 砂质土场地比黏土场地更易受振动沉桩影响, 且土质越硬, 沉桩产生的环境影响越严重. 最后, 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减小沉桩施工影响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文灿 《科技资讯》2009,(22):87-87
广州市内视频桩考系统今年内发生了几次雷击事件,根据现场勘察,结合相关负责人阐述发生雷击时的现象,作出原因分析及防雷方案。通过雷击事例,剖析该视频桩考系统防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信息系统防雷的要求,提出系统防雷保护方案,确保系统的雷电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桩—土—桩相互作用的机理 ,依据弹性Winkler地基梁理论 ,采用相互作用系数的概念考虑群桩效应 ,提出层状场地中 ,考虑动力群桩效应的结构等效动力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 .以两个代表性的实例 ,分析动力群桩效应的特点 ,并比较两个实例的差异 .  相似文献   

7.
桩基m值的影响因素复杂,而碎石土斜坡场地桩基m值的影响因素较水平场地又有所不同。为研究碎石土斜坡场地m值的影响因素,在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建立可靠的数值试验模型,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6个重要因素对碎石土斜坡场地m值影响程度。研究成果表明,6个影响因素对碎石土斜坡场地桩基m值影响各不相同,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桩前坡度土体密度桩长嵌岩深度桩截面特性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软场地上大型LNG储罐的地震响应,分析桩土相互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1. 6×105m3刚性基础储罐与80 m桩土储罐模型;计算刚性基础储罐和桩土储罐的地震响应、桩土储罐和纯土体情况下沿地基深度分布的最大加速度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考虑桩-土-储罐的相互作用后除晃动波高外,其他地震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长周期地震动的场地放大效应小于短周期地震动,而频谱特性复杂且具有多峰性的地震动场地放大效应最大;纯土体的场地放大效应小于有上部结构的场地放大效应.结论地震动沿土体传播具有放大效应,上部结构的存在会增大放大效果,且按照刚性地基标准设计LNG储罐可以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以一座典型的四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桥梁为例,建立三个液化场地桩-土-桥梁体系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考虑饱和土体中孔隙水与土颗粒的动力耦合效应,探究碎石桩作为桥梁工程抗液化加固措施的效果.通过构建液化场地桥梁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地震危险曲线,在概率理论框架下诠释碎石桩加固措施对桩基桥梁地震风险的影响,并对有无碎石桩加固措施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场地液化特征,将土层分为上部液化土层与下部非液化土层,并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Winkler模型,将桩等效为Rayleigh梁.建立了考虑上部结构的质量、转动惯量、桩身转动惯量和轴力效应的单桩-土-结构系统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在频率域给出了问题的解析封闭解.通过与相关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模型和解析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几何、物理参数等对单桩-土-结构系统位移放大因子、动力放大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身轴力使系统的基频更加趋向地震的主频;土壤的液化使得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更加剧烈,随着土体液化程度的发展,桩的临界载荷将减小,最终导致桩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时间相位重建算法存在的实时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生成并获取二维编码条纹图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接数字合成器驱动的声光偏转器使2束相干光分别发生布喇格衍射,2束衍射光相交后发生干涉,获得干涉条纹.通过调节直接数字合成器的频率控制字改变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依据该原理建立的系统可以完成变频条纹图的实时投影与采集,对采集到的变频条纹图进行处理后可以获得物体的三维数字像.实验表明每幅条纹图的投影及采集用时10ms左右,该投影及采集装置可以应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三维传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就DWDM系统的DFB阵列LD与波导器件的模式匹配问题提出了双微透镜阵列的耦合方案 ;采用微透镜对微高斯光束的变换理论对耦合微透镜进行了设计 ,并得出了各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测量激光束频率稳定度的新方法(相位差法),采用光外差技术,测量两光束的光程不同而引起的相位差,在所设计的光路中,激光管的频率变化将使两光束的相位差随着变化,从而使本方法得以实现。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激光管的频率稳定度△f/f_0与两光束相位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实验装置,进行了比对测试,理论与实验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光学外差法检测超光滑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超光滑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讨论了一种利用光学外差法检测超光滑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采用Zeeman效应激光管得到差频光束,提出了新的优化测量光路.该光路仅使用一个半波片改变一路光束的偏振态,不仅克服了以前广泛使用的类似测量系统中光路具有可逆性的缺陷,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且同时使接收端光束的偏振态方向一致,使干涉信号可见度最大,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和测量精度.采用两光束同心聚焦扫描方法可实现表面粗糙度的绝对测量.光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样品测量研究了本系统的测量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结果表明,系统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精度均方根值小于1nm.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结构中 ,使用混凝土 (RC/PC)开孔梁 ,让结构的各种辅助设施从梁的孔洞中通过 ,可以使建筑结构的高度减低、建筑空间相对增大 ,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文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方法 ,对混凝土 (RC/PC)开孔梁框架进行了地震响应的拟动力及反应谱分析 ,文中采用El-Centro地震波 ,针对 8种状况 ,对一三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水平及竖向时程响应分析 ,所得结论对混凝土开孔梁及相应框架的动态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球状光纤耦合器的原理和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线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计算和推导,讨论了为使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全部光束能够投射到小球表面,其折射光线能全部进入光纤光芯,并在光芯内全反射传播,小球半径应满足的条件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应安装的位置,并用解析式表达、讨论了在制作和设计球状光纤耦合器时应该注意的参数设计,为球状光纤耦合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入式和DS18B20的温度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CU、温度传感器、Flash芯片和USB控制芯片设计一个基于嵌入式USBX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在自己的Flash芯片中,能将数据通过USB接口存储到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同时还能够作为PC机的一个外设,通过USB接口连接到PC机上,直接在PC软件上进行温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重点论述了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开孔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筑结构中采用混凝土 (RC/PC)开孔梁 ,使各种管道、线路等从构件孔中穿过 ,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空间 作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 1 0根足尺混凝土 (RC/PC)开孔梁的实验研究 ,对混凝土 (RC/PC)开孔梁的强度、刚度、变形、裂缝开展等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研究中考虑了静定梁、超静定梁、单孔、双孔、普通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对比试验、仿真试验、实测试验等多种情况 ,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激光准直无法直接得到距离值的不足,提出并设计了全站式激光准直系统,同时具有激光测距和激光准直功能。设计了PC机控制界面,使用无线通信实现了测量系统与PC机的数据传输。电池供电,实现了直线度测量的便携化。介绍了系统组成模块和软硬件设计,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