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岭区低等级公路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公路等级低,公路建设资金有限,且多为改建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公路的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量大小、公路总投资的大小、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公路建成后的使用品质。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改建时往往希望对旧路尽可能利用,而山岭区地形情况复杂,展线比较困难,旧路的线形指标一般比较低,这样一来,在线形设计时,解决好造价和线形指标这两方面的问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应注意将现场实际情况仔细分析,以确定哪方面的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旧路改建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新建工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老路改造工程设计中,应首先对老路线形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根据公路改造标准,结合老路平、纵、横断面现状及路面结构强度,综合进行路线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选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国 《科技信息》2009,(25):291-291,264
本文论述了对山岭地区公路选线的认识,探讨了如何优化公路线形,使其在交通运输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如何合理的选取技术指标和线形设计、公路美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郑秋菊 《科技信息》2011,(2):341-342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流量也迅猛增长,导致原来低等级公路已不能满足要求,而全部将原来公路废除重建势必会带来巨大经济投入,因此对旧路进行改造提高等级无疑是加快建设,节省投资的重要手段。但旧路改造过程中由于受到旧路施工作业面、保障交通等方面因素制约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如何解决旧路改造中系列问题是旧路改造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受黄土山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山区越岭线的改建显得比较困难,尤其是相对高差较大,旧路纵坡超标的路段,很难有地形条件进行自然展线来改善纵坡使之满足规范要求。本文以某黄土山区公路改建项目为背景,利用现有旧路的线形与纵坡并增加必要的安防设施对其进行改建,对全线任意三公里平均纵坡轻微超标路段,从行车安全与技术经济两方面对本段路线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工程安防措施的条件下,本段公路风险状况为低,车辆通行是安全的。本文可为黄土山区平均纵坡超标且无地形条件展线的公路改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管运华 《工程与建设》2015,(1):58-60,75
通过对G312合六路合肥段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旧路改建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新建工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老路改造工程设计中,应首先对老路线形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根据公路改造标准,结合老路平、纵、横断面现状及路面结构强度,综合进行路线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增强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路线设计不仅要研究汽车行驶与线路几何元素的关系,不仅在设计车速、预计交通量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舒适,同时还要研究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和谐,要进行美学设计、环境设计。尽量少占良田,处理好路线与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环境地形地质等之间的关系,尽可能让路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公路线形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该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效果,对做好当前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线形设计中的有关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公路线形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舒适.为了改善现行平、纵分离式路线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文中从公路中心线是一条空间曲线的本质出发,采用曲率和挠率作为设计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公路三维线形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几何连续性、车辆稳定性和行车舒适性3个方面对公路三维线形应满足的工程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约束模型.在借鉴现有设计规范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已建立的约束模型,最终确定了不同设计速度下三维线形指标应满足的设计约束值.新的线形设计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方法中平、纵线形组合无法量化分析,以及组合线形空间连续性衰减等问题,为提高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晓林 《科技资讯》2007,(18):55-56
论述了地质勘察工作在山岭区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勘察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了目前在山岭区公路设计阶段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公路安全水平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和应用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速差作为评价线形连续性的标准,速差量作为度量速差的指标,并根据可能速度计算公式求出了各设计速度的速差量,建立了速差量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设计速度为120、100、80 km/h时,可能速度评价指标为20 km/h;设计速度为60、40、30、20 km/h时,可能速度评价指标分别为18、15、12、12 km/h.  相似文献   

11.
公路线形是车辆的直接载体,一旦确定,无论优劣,都很难改变,山区高速公路尤其如此。影响线形指标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同地段的影响因素也经常变化,往往不是所有因素都能同时达到要求,或者说很难让整个项目或较长路段均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条件。目前,一些设计较注重对照执行标准规范的条文,对项目的分段差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够,在线形指标的掌握上缺乏灵活性,导致线形设计合法而不合理,造成公路大填、大挖,不仅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严重影响沿线景观和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形成事故黑点。本文从线形设计方法、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和线形与环境的协调五个方面,就如何改进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流量的增大,旧路使用几年后会出现,路基病害多,路面老化,通行能力差等弊端和问题,因此对旧路进行改建是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的一个重要措施。文章结合近几年来公路改建项目的经验,针对改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新旧路的路基,路面衔接、改建时的交通安全维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公路改建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3.
山区公路建设中,涵洞工程量占较大比重,其设计与布置是否合理,将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改建公路时如何有效利用原有旧涵洞以及合理设计公路沿线排水设施,避免水土流失,节约工程造价,仍然是山区改建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当前攀枝花市公路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旧涵洞利用和涵洞病害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供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4.
县乡公路旧路改造是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旧路的改造来提高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来保亭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县乡公路旧路改造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孟德霞 《科技信息》2010,(3):302-303
从山岭区公路桥涵的特点入手,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测设经验,探讨一下确定山岭区公路桥涵的基本原则和方案的确定方法,并提出山岭区公路桥涵在施设中应考虑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有不规则道路运营现状及旧路改建的趋势化,提出将旧路改建问题数学化。综合运用拟合逼近原理,建立旧路改造路线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不断优化,得到目标线形函数,结合数值计算软件MATLAB程序,对实例模型进行试算,获得较理想的线形参数。结果表明:路线问题数学化得到的拟合参数较合理可靠,可作为相关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经济发展中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在第一次线形设计时,除满足当时所定公路等级所要求的线形指标外,还要考虑交点转角,平曲线间直线长度增量等指标。在上述基础上线形提高等级可减少大量投资及少占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农村公路交通构成复杂、公路等级低、线形差、路侧危险程度高等特点,结合农村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公路选用安全保障措施时应该遵循节约性理念、以人为本、灵活性和宁静交通理念,并分别对安保设施的选型、功能、造价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提出了适用于农村公路的低造价安全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边线设计是多数公路设计者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为此分析道路边线线形变化规律,结合道路边线与中线的关系,探讨了公路弯道边线线形参数计算和边线线形设计的问题,推导出边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山岭区高速公路纵坡坡长限制的确定方法.以我国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典型车型(EQ140)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条正在运营的山岭区高速公路7个断面运行车速的调查、分析,建立了车辆第15%位车速与道路纵坡坡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车辆的第15%位车速、第85%位车速为速度限制条件,提出了依据道路纵坡坡度值大小来确定容许车速的方法;利用汽车行驶理论,分析了车辆在纵坡上的减速距离;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适当放宽坡长限制的建议,同时给出了山岭区高速公路纵坡坡长限制的修改建议值,以供设计人员在山岭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