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鳜鱼基因组DNA经MseI酶切后,与MseI接头连接,用链霉素和素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8杂交,杂交复合物通过变性洗脱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GEM-T 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首次成功构建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AC)n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富集文库.测序结果表明,阳性克隆率为60%,说明构建的鳜鱼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鳜鱼富集微卫星文库的建立将为下一步进行鳜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克隆的STK类抗病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4个不同桃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扩增片段的回收产物,应用pGEM-T easy裁体试剂盒进行了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随机挑取若干单克隆经PCR鉴定确认后,进行测序,共获得11个各不相同的片段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中,有6个片段能推导出完整的氨基酸序列.除了两侧都基本具有STK类抗病基因产物的保守结构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链亲和素磁珠吸附法捕捉能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AC)15退火结合的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的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得到一个微卫星序列文库.经测序统计,引物得率为12.5%;根据序列设计的SSR两侧引物PL和PR,共得到5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玉叶金花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玉叶金花基因组结构的分析、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4.
用20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小麦近缘种和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1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其中10对引物可以在小麦近缘种间扩增出多态性标记.共扩增出分子量小于500的条带477条,其中34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在2~6个之间,平均为3.7个.11个实验材料的基因多态性(PIC)范围在0.4013~0.7281之间,平均为0.5725.根据NeiM的方法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系统树,确立小麦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麦类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及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7对鸡的微卫星引物对蓝孔雀基因组进行种间扩增,其中4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4个微卫星座位在蓝孔雀群体内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8775、0.7325、0.5000、0.7288,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751、0.7239、0.3750、0.71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1633、3.7383、2.0000、3.6866。4个微卫星座位在蓝孔雀群体中属于多态性座位,可以作为蓝孔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4个两性生殖卤虫品系的ISSR指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微卫星DNA序列设计了10种ISSR引物,对中国4个两性生殖卤虫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用10种ISSR引物对卤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8条清晰稳定的条带,75个基因座位,其中有99条多态性片段,53个多态性座位,片段长度在2000-150bp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内蒙品系卤虫亲缘关系较近,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333时,明显把来自内蒙古和西藏的卤虫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开发其微卫星标记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构建了曼氏无针乌贼的(CA)n微卫星富集文库,通过PCR检测出640个阳性克隆,占所有克隆的87%,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18个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发现,103个克隆含有7次以上的重复序列,其中完全的为67(65%)个,不完全的23个(22.3%),复合的为13(12.7%)个,重复次数范围为7~59次,平均为38次。在103个序列中共42条可以设计引物,所筛选出的引物可以用于评估曼氏无针乌贼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亲子鉴定以及放流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玉竹的微卫星文库,用筛选出的微卫星引物对玉竹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链亲和素磁珠和生物素特异结合的特性,用3’端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两端连接已知序列人工接头的玉竹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杂交复合物结合到包被有链亲和素的磁珠上,洗脱并收集吸附在磁珠上的含有微卫星的片段。经过克隆和测序,再根据微卫星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最后利用从中筛选出的微卫星引物对玉竹种群进行遗传学分析。从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中分离出9个多态微卫星位点,来自3个玉竹种群的40个个体的多态性显示,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6个不等,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000~0.875,预期杂合度范围为0.520~0.760,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66~0.687。9个多态位点经哈温平衡检测结果显示有5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4个位点显著偏离哈温平衡(P0.05)。这可能是存在无效等位基因和或近亲繁殖效应的结果,鉴定出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可以在玉竹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的评价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卫星位点是遗传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磁珠富集法筛选微卫星是一种新的方法,可以降低筛选时间以及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微卫星位点的得率。本文主要实验步骤包括:(1)构建小插入片段基因组文库;(2)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富集;(3)阳性克隆建库;(4)进行PCR筛选。在此路线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两次杂交富集的技术,对原有技术路线进行了方法改进。新的方法在提高阳性克隆率上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玻璃粉吸附法提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泛基因组,利用细菌16S rDNA保守区段B2/B3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包含V8和V9两个高变区的大小为1050 bp的产物.将回收纯化的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经抗生素抗性和蓝白斑筛选,并提取质粒作酶切分析,随机挑取3个阳性克隆菌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3个序列所代表的均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而且均是与Bacillus flexus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细菌.  相似文献   

12.
果梅RAPD标记不同电泳指纹比较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1个碱基引物, 在对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严格优化的基础上,以不同品种果梅为材料,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了RAPD扩增产物。结果表明:PAGE电泳检测出的谱带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分别为204和145, 以琼脂糖凝胶检测的为91和58。根据PAGE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对16个果梅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都能被很好地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果梅品种的亲缘关系。通过对20个随机挑选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发现,20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在不同的16个序列中有4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了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是对基因组不同区域的随时机扩增,所以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果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 bolleana)是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良好材料;以山新杨蔗糖合酶基因(PdbSUS)为例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过程介导的重组现象,在此基础上区分每一个PdbSUS基因的两种单倍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的序列信息,并为判断木本植物基因真实的单倍型遗传信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山新杨新鲜嫩叶,以番茄基因组为内参,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山新杨基因组大小及其倍性水平。参考毛果杨(P. trichocarpa)蔗糖合酶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山新杨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同源克隆,将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连接测序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验证,将整合有外源片段的转化子进行一代测序。利用SnapGene及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山新杨为二倍体植物,获得了7个PdbSUS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别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鉴定出每个基因的两种单倍型序列。同时,检测到PCR介导的重组现象并通过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进行了验证。在测序的209个克隆中,发现有18个含有嵌合产物,占比8.6%,不同基因产生嵌合产物的概率为0~33.3%。检测到的嵌合产物均来自同一个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未发现不同蔗糖合酶基因之间发生重组的现象。【结论】PCR介导的重组是PCR反应过程中能够衍生重组分子的一种高频事件,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引物延伸不完全或聚合酶模板转换导致。在利用PCR技术克隆木本植物或其他基因组杂合度较高物种的基因时,需识别产物中重组分子才能够准确区分单倍型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4.
应用T载体连接PCR技术分离黄嘴白鹭微卫星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微卫星分离策略对于低丰度的物种如鸟类而言,通常是低效的.探讨了一种改良的T载体PCR序列获取法用于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微卫星DNA的分离,称为T载体连接PCR(T-vector-ligation PCR,TVL-PCR).在获取第一侧微卫星序列的71个阳性克隆中,59个克隆含有重复序列,设计了48对位点特异巢式引物.经过两轮TVL-PCR后,31个位点的扩增产物为预期大小,经测序后获得21个完整的微卫星位点.除去侧翼序列过短和小卫星位点外,设计1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信息检测,其中7个位点显示出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20,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75~0.958和0.477~0.956,所有位点都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和连锁平衡.说明TVL-PCR技术对低丰度微卫星物种的位点分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PCR法快速鉴定阳性克隆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探索:反转录PCR(RT-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TA克隆连接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利用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菌液PCR法直接筛选重组克隆,在筛选的阳性菌液中扩增到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阳性条带,与质粒PCR及酶切的阳性对照一致,验证了菌液PCR具有可靠性。实验证明,自身引物菌液PCR法用于定性筛选重组阳性克隆,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卫星引物侧翼序列具有保守性的特点进行了跨物种筛选黄毛鼠微卫星引物的研究.选取60对大鼠、小鼠已知的微卫星位点引物,对黄毛鼠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及基因扫描技术筛选了适合黄毛鼠的多态性位点引物.研究结果显示,60对微卫星位点引物中,17对引物能够稳定扩增,其中8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为高度多态性引物.研究筛选到的微卫星位点可为后期黄毛鼠的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CR技术在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今日科技》1997,(12):5-6
一、PCR技术基本原理多聚酶链式反应,英文缩写为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的特定DNA片段体外扩增法,即一种特异性DNA序列的体外酶促合成方法.PCR利用两个寡聚核苷酸杂交对应链目的区域的侧翼上,一连串反应包括模板变性作用、引物退火和由DNA聚合酶酶促退火、引物延伸的周期性重复产生特定片段的指数积聚.该片段的末端由引物的5′末端决定.因为一个周期所合成的引物延伸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模板,所以靶DNA拷贝数目在每个周期中近似地呈倍数增加.这样,20个PCR周期可得约百万(2~(20))倍扩增.把扩增产物放进电泳,经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能看见扩增特异区段的DNA带.  相似文献   

18.
四川藏鸡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对藏鸡微卫星引物对四川甘孜州乡城县藏鸡保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单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16个.各座位PIC值分布范围在0.177~0.700之间,平均PIC值为0.537,6个微卫星位点在藏鸡中存在多态性.各座位的表观杂合度在0.220~0.980之间,期望杂合度H在0.198~0.745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范围为1%~89%.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藏鸡保种群的遗传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知生物LH/CG受体同源性较大的跨膜域序列设计引物,以嗜麦芽黄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约600bp目的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上,经酶切及PCR扩增筛选鉴定得到重组质粒pUCm-Rec,以DIG标记的PCR扩增片段作为探针进行DNA斑点杂交,确证目的PCR扩增片段与该菌染色体DNA有同源性,克隆到的593bpCG样受体跨膜域序列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AY355346,再以地高辛标记的593bp跨膜域序列为探针,从构建的该菌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可能与CG样受体属于同一跨膜受体家族的编码组氨酸激酶/效应调节杂合蛋白部分序列的685bp核酸片段(其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AY359445)。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绵羊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KAP 6-1)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 042 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 D 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经过快速提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该克隆包含所需的目的片段.DNA测序结果也证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5′端调控区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