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做好护理.结果: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地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制定更加准确合理的血糖调整方案.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加精确的调整患者的用药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连续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CGMS能发现及记录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结论:通过正确使用CGMS,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才能最大地发挥CGMS的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初诊重症T2DM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当皮下探头信号衰减时改为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直至血糖达标;对照组始终用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血糖达标.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治疗初诊重症T2DM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对1例糖尿病病人12年血糖测定的动态变化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等生化指标,对单个病例进行追踪分析。(1)早期强化治疗效果明显;(2)坚持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历时12年的基础治疗,空腹血糖共监测123个时间点,有三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理想值范围,占2.4%.非空腹血糖共监测455时间点,有35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理想值范围,占7.6%;有6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良好值范围,占1.3%。(1)早期强化治疗对血糖的严格控制使病人受益,提示诊断糖尿病后尽早控制血糖的重要性;(2)通过对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动态监测,可用来评价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这种数字记录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重要方法,督促病人调整饮食,坚持运动,长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及运动疗法方面的文献资料,梳理不同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时间及起始运动时间特点,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分析糖尿病运动处方安排存在的问题。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时间研究未考虑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因素,制定起始运动时间时未能将血糖峰值及峰值时间作为监测指标,不利于达到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目的。建议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结合不同患者血糖动态波动情况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运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生儿血糖变化规律,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异常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防治新生儿异常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对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对95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用CSII治疗46例,用MSII治疗49例.分析比较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3±0.23)天,胰岛素用量(50±1.25)U,低血糖发生率4.3%,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8±0.52)月;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0.35)天,胰岛素用量(60±3.25)U,低血糖发生率14.29%,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0±0.47)月.结论:初诊2型重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以诱导出较长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值分为血糖平稳组(c(MAGE)<6.3 mmol/L)和血糖波动组(c(MAGE)≥6.3 mmol/L),检测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糖波动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糖平稳组(P<0.05),血糖波动组的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糖平均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均显著高于血糖平稳组(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和肌酐(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GE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BUN、MBG、SD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糖波动大的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清25(OH)D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血糖浓度进行紧密控制能减少或减轻糖尿病病人的长期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在诊疗期间经常要进行血糖浓度化验,频繁进行的抽血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不便,也给医护人员增添了工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血糖浓度的无创性检测方法.本文对多种葡萄糖无创检测方法(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组织的力学操作,脉冲光声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创血糖检测中需要对组织液中葡萄糖浓度进行校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微透析连续检测组织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研究了灌流速度、被测液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灌流速度从0.3μL/min上升到3.0μL/min时,回收率下降71.7%;组织液浓度变化对回收率没有明显影响,温度从25℃上升到58℃时,回收率则上升34.6%.此外,提出了一种模拟体内葡萄糖浓度连续变化的方法,并建立了实验系统,验证了微透析方法在葡萄糖浓度连续变化条件下用于组织液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时跳绳运动对蛋白激酶(RNM)代谢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短时跳绳运动可以增强RNM代谢,改善心血管功能,研究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影响十分必要。研究血糖干预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核酸基与蛋白多肽特征,分析得到短时跳绳运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I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并计算心肌酶谱同化激素的生成当量,建立短时跳绳运动下RNM代谢血糖重要官能团状态方程,建立短时跳绳运动对人体的血糖干预过程,获得RNM代谢血糖的衍射斑点,并对衍射斑点进行酚标记,完成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短时跳绳运动进行RNM代谢血糖干预,得到核酸基和蛋白多肽的适合浓度为50 mmol?L-1,通过短时跳绳运动锻炼,各项功能指标优于没有进行短时跳绳运动锻炼的测试组,说明通过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具有显著性特征,改善了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水平,使得血糖值控制在6.1mmol/L以下,避免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的、简明的、规范的的微量血糖监测记录表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方法我科室自行设计一种微量血糖监测记录表格应用于住院糖尿病病人,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该表较全面详细地反映了住院病人血糖变化。结论该表格简单、直观,极大地方便了医生临床工作,提高了住院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管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血糖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GOD-OR法的性能,笔者采用了GOD-OR法、HK法和GOD法对血清葡萄糖进 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GOD-OR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以及与HK法、GOD法的相关性均较好,其抗 干扰性能均优于后两法.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中体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方法无创伤地检测人体血糖浓度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了经皮漫反射光谱测量人体血糖的原理,针对信号微弱、生理背景噪声难以直接定量等现状,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初步计算了血糖浓度和人体温度变化导致的漫反射光强,并通过葡萄糖水溶液实验对模拟计算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两名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估计了活体实验中的温度变化对血糖浓度模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附近,体温降低0.1℃引起的漫反射光强与血糖浓度升高2.7mmol/L相当,而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无创血糖预测,体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差源,它对模型的影响占总误差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