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做好护理.结果: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地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制定更加准确合理的血糖调整方案.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加精确的调整患者的用药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点血糖测定方法与动态血糖测定方法对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影响,为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最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及避免高血糖对机体带来的损伤。方法:选4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点血糖监测组和动态血糖监测组。以发现无感知低血糖次数,发生现症低血糖和酮症的次数为比较对象,来评价血糖谱的稳定性。依据监测到的血糖谱调整治疗方案,血糖平稳所需治疗时间及血糖漂移幅度来评价血糖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组调整治疗方案所需时间短,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与点血糖测定方法相比,在稳定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护理.结果:持续带泵3~5d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结论: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方便、有效、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初诊重症T2DM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当皮下探头信号衰减时改为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直至血糖达标;对照组始终用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血糖达标.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治疗初诊重症T2DM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及运动疗法方面的文献资料,梳理不同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时间及起始运动时间特点,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分析糖尿病运动处方安排存在的问题。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时间研究未考虑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因素,制定起始运动时间时未能将血糖峰值及峰值时间作为监测指标,不利于达到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目的。建议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结合不同患者血糖动态波动情况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运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来观察患者症状和血糖变化。方法71例并发抑郁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2周后进行Zung 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对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周后,心理护理组SDS评分HAMD(24项)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指数与对照组相比(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症状及糖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6例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对其采用普通常规护理与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精神、心理及血糖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对比,前者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采取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躁狂症伴糖尿患者进行护理能起到较佳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已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并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等降低的程度要较对照组患者的明显,<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远好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1.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方法:给予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金匮肾气丸方煎剂,连续4周后,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空腹血糖、胰高血糖素、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有明显降糖、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整体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各科整体护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比传统护理组明显减少,病情的预后及疾病各项指标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与传统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颅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颅脑外科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及体会.方法:ASAⅠ—Ⅱ级拟行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患者30例.术中硝酸甘油10mg加5%葡萄糖液250ml用微量调节输液器静脉点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左右,限制性输液在1000~1500ml.观察NIBP、P、ECG、SPO2.结果:降压平衡,无一例出现脑水肿、球结膜水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苏醒快,但有可能心率失常发生.结论: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联合应用对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比传统方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
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患者按住院日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入院时,实行首接护士负责制,病房护士到门诊接患者;住院期间,每个护理服务环节实行人性化理念,如工作流程人性化、创造温馨病房、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尊重生命等;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加强跟踪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诊眼科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一定时期内首诊眼科门诊、经内分泌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干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和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首诊于眼科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如何确立最佳实验方案,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主要从血清药理学方法中的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剂量、方案、采血时间、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随着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细化和完善,使中药及其复方这种复杂药物的研究具备更强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但是该方法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尚待规范,同时,其在注重研究药效的基础上也应该对血清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在抗肿瘤、心血管、免疫、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应用,如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定能为中药研究的发展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