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珠三角物流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结果显示,珠三角九城市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广州、深圳、佛山,排名后三位的为江门、珠海、肇庆。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广州、深圳属于高发展区,东莞、佛山属于中等发展区,其余五个城市属于低发展区。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推动珠三角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判模型,确立区域物流业竞争优势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区域物流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竞争优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将其应用于广西物流竞争优势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研究区域物流竞争优势是可行的,并且两维图论聚类能较好反映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和空间相关性。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设计构建了评价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法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借助于SPSS25.0软件对2016—2018年山东省16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的物流发展水平连续3年最高,潍坊、临沂、济宁、济南、烟台和淄博等城市物流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枣庄等9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分析发现山东省的物流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地区平衡性有待提高,最后结合该地区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物流竞争力需要综合考虑物流发展规模实力和集约发展持续潜力.该研究首先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系统信息科技、物流发展业务规模、物流经济流通消费等方面进行指标分析提炼,构建我国省份地域物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系统;其次采取因子分析和聚类统计,对各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确定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并提出相关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物流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借此从物流发展区域的经济水平、社会消费能力、物流产业的发展基础、物流人才水平及信息技术水平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模型获取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予以修正,对西部地区12个省会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为4类,结果表明:重庆市物流业最具竞争力;成都市物流竞争力较强;西安、昆明、南宁这3个城市物流竞争力一般;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贵阳、银川、西宁、拉萨这7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较弱.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主副多中心"的区域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农业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是制定农业节水发展规划,实施农业投资决策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农业节水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建立了区域农业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其从33个指标简化、降维成14个评价指标,提高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采用组合权重法将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融合,提高了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基于逼近理想解法构建了区域农业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农业节水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21个地区农业节水发展水平较低,只有成都、攀枝花、广元3个地区处于"一般"水平;德阳、遂宁、内江等5个地区处于"较差"水平;甘孜、阿坝、凉山等13个地区处于"差"水平;四川全省农业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处于"较差"水平,表明四川省未来农业节水发展潜力较大.模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对于不同区域农业节水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提出一套综合评估地区电网建设规模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模糊决策和最优化理论,建立反映地区电网规模水平的综合评估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规模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及其适应度映射,在给定模糊评估权重矩阵的基础上,实现对地区电网规模水平的客观定量评价.实例表明,该模型和方法简便有效,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运用Input-BCC的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地区16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地区整体物流产业效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但区域间物流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物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DEA非有效地区来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其物流效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从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可知,安徽省区域物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是影响Malmquist指数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安徽省各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提高区域物流效率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给出指标权重;进而对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影响物流发展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侧面深入分析;最后依据竞争态势分析结果,提出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该方法的分析结果定量、客观、可信,为制定正确、科学和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永静  师谦友 《河南科学》2014,(11):2360-2365
基于2006—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和落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珠三角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已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珠三角区域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效果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珠三角区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转向引进知识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珠三角区域经济服务,为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顾占波  李松庆 《河南科学》2014,32(7):1360-1363
以物理学中耦合度函数为基础,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泛珠三角地区的广东、云南和江西为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在2007—2011年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求泛珠三角两业在协调发展发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该区域两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笔者拓展了协调发展的评价因子,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为试验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一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试验区各地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差异显著,该地区耦合协调度无优质协调的地区,属于初级协调以上等级的地区占整个圈域城市总数一半以上,突出说明黄河三角洲试验区的系统整体协调水平较高,但是还有博兴县等三个县濒危协调、寒亭、昌邑、庆云县、寿光市、乐陵市五个县区域协调度属于失调或严重失调,这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均衡,县域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算法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将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探讨了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的全新理念与建模方法,并根据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点,推导出了其数学解析式.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物流系统的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与理论指导意义,为区域物流系统的整合与调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CEPA的签署,对粤、港、澳三地经济特别是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分析了港、澳、粤建设亚洲物流中心所具备的优势 在港、澳、粤建设亚洲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笔者认为粤港澳三方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从经济、体制、交通运输和技术条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广东、香港、澳门三方互赢的经济带,进而提升港澳粤珠江三角洲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二维连续空间多类型平衡配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角形单元有限元离散方法,建立了区域交通枢纽设施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模型,并给出了常用指标的敏感性计算公式.利用本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各大机场航空客流分布相对于通关费用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区域交通系统敏感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群角度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出发,建立城市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2016年间三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较慢.(2)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不协调状态,多数城市f(x)值与g(x)值相差较大.(3)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差距较大.应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及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21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9年数据,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集中指数、重心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白1999年以来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仇变幅较小,且入境旅游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内部地市之间的差异;2)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发展极不平衡,集中度高,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双核四区(广州、深圳双核,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四区)”格局;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地揭示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地市差异与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市差异关联度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是影响广东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区域2005—2017年人口变化、经济优化、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 对该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量化及验证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 可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4个等级, 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处于高水平城市化等级; 2) 通过水足迹计算方法, 得出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足迹总量为580.58 亿m3, 显著大于根据《2016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289.90 亿m3); 3)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不同, 阶段性特征明显;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