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约斡·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遗传学家。他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于1865年发现了“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2.
对基因的认识是本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之一。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概念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一、基因概念的形成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Wendel)从1856年至1864年从事豌豆的杂交试验,研究了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于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论文,提出了分离规律和自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2,(Z1)
1900年,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被承认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1840年,孟德尔进入了奥尔米茨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进布隆修道院当了一名修士。孟德尔一边从事神职工作,一边在后花园里进行生物遗传实验。他用豌豆进行的杂交试验,8年后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孟德尔建立系统的遗传学说,提出了遗传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4.
遗传学的伟大先驱孟德尔 (GregorMendel)的分离规律,摩尔根(T.H.Morgan)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荣获198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baraMcClintock)所创立的转座因子学说 (theoryoftransposableele ments) ,把染色体上有固定位点的基因由静态变为动态 ,使人们认识到某些基因可因条件而在不同位点甚至不同染色体间移动 ,遗传学的面目因而为之一新 ,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这使麦克林托克成为遗传学史上可与孟德尔相媲美的科学大师 ,获得了世人的无比尊敬 (Rhoades,1986;丁巨波 ,1985)[5 ,2]。然…  相似文献   

5.
在 2 0世纪前半期 ,遗传学界有 3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们的姓氏都以一个大写的M字母开头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孟德尔 (MendelG .J.)、摩尔根 (MorganT .H .)和麦克林托克 (MeClintockB .)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 ,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从 1 91 0年起 ,他开始从事果蝇遗传学实验 ,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遗传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创立了以染色体为遗传载体的基因学说和细胞遗传学理论 ,他因此于 1 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6.
孟德尔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遗憾的是,这项成就曾被埋没达35年之久。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被埋没的原因作一试探性分析。(一)、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没有为人们认识孟德尔理论,隹备好条件,(二)、孟德尔理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与当时某些生物学家遗传理论中的“目的论”倾向的直接对立;(三)、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论文表述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四)、孟德尔本身工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正>1.提起孟德尔,许多同学会想到著名的豌豆实验。美国遗传学家、实验胚胎学家摩尔根的"好伙伴"则是果蝇,他用果蝇进行一系列实验,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提出了遗传学第三定律。2.1866年9月25日,摩尔根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小摩尔根喜欢漫游山川和田野,用网捕蝴蝶、捉虫子,搜集各种石头,还自己动手刷油漆、糊壁纸,布置了两间标本房。  相似文献   

8.
植物B染色体传递的规律与A染色体不同,B染色体的传递是非孟德尔式的,其遗传控制甚为复杂.植物B染色体传递率可区分为高和低2种,它们是受基因控制的,与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无关.在一些材料中,控制B染色体传递率的基因处在A染色体上,而在另一些材料中却是在B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正>染色体作为基因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类的科学精英,一直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人类开始了染色体的人工创新,西方和中国的学者对染色体的创新具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技术.2009年2月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所长,朱培坤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题为"高等植物的第三类杂交——染色体杂交"一文,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高等生物(植物)通过染色体杂交获得杂交染色体并获得相应的染色体杂交植物,尔后通过遗传育种,获得  相似文献   

10.
<正> 1900年春天。被埋没35年之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艰辛劳动与共同努力,终于为人们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被再发现的?孟德尔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科学历史条件下为人们重新认识,并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历史的观点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细胞环境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 将物理因子导入到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突变概念的提出者、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者之一的荷兰遗传学家德弗里斯(H·Derives).1904年, 他在美国纽约冷泉港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中, 预言“X射线和镭射线可以穿透活细胞的内部, 使生殖细胞中的遗传粒子发生突变”.在此观点指导下, 1925年, 苏联的G.A.Nadsons等人用X射线处理真菌, 并获得了新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2.
 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登·帕塔普蒂安因发现TRPV1、TRPM8离子蛋白通道和PIEZO基因,“揭开了人类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神秘面纱’”,荣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回顾2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及在人类感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痛感”对人体的利弊,分析了新科学仪器的应用与基础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创新”无疑是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高频词。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尽管我们知道人类的学习或创新是通过观察与模仿,凡是创新型的人才都有共同的行为及基因,然而鲜有书籍或培训课程诠释何为创新者的基因。大多数创新思维培训课程不断在赘述限制人们创新思维的因素,但并没有系统地告诉人们如何植入创新基因。美国作者杰夫·戴尔、赫尔·葛瑞格森、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的《创新者的基因》一书,令人脑洞大开,不仅可以让读者获得许多创新方面的知识,也为读者揭示了创新者的奥秘,对指导创新实践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7 年2 月17 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17 年会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拉马里希南发表了题为“近期生物技术发展的潜力与风险”(Potentialand risks of recent developmentsinbiotechnology)的演讲,演讲中他强调了基因技术在人类、动植物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性的问题,例如饥饿、疾病和环境威胁,这些无关国界,因此,我们应该寻求在全球舞台上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应共同努力,以确保新技术的效益尽可能广泛的传播”。演讲从动物和植物杂交开始,讲述了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应用的多种新技术潜在的风险与挑战,以及人们如何应对。人们通过基因修饰改造生物的能力增强,可能说明人类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基于基因技术的生物学新时代可能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杂交技术(CHT)是作者发明的一种无性杂交技术.运用该技术,在特定条件下,供体植株的染色体片段和受体植物的染色体发生整合.经CHT形成的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杂合子(Zygote),经过反复的有丝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类型植物.新型植物简称Z1,供体和受体植物则分别被命名为Zd和Zr.获得Z1植株是该技术的关键.通常,与Zr相比Z1的表型将发生明显地改变.文中图示了大量植物通过该技术发生了表型的改变.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的本质是基因杂交.首次提出杂交基因的概念.杂合子包含来自于供体植物的基因以及供体植物和受体植物无性杂交形成的融合基因.F1代植物是从Z1的有性自交(或杂交)而来,简称ZF1.许多性状在ZF1、ZF2代发生剧烈分离.文中也详细解释了性状分离和稳定的原因.总之,无性的染色体杂交技术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成为改善多基因调控的性状和创制植物新品种的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33年1910年,摩尔根及其助手在果蝇遗传实验中,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因子的存在,证实了孟德尔已经发现过的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且还作出了另外两大重要发现;一是发现基因是在染色体上,二是发现了遗传的基因链锁和互换定律。在果蝇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摩尔根还建立了作为摩尔根理论主要基础的基因学说。摩尔根的遗传学成就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而且具有生理学意义。正因为如此,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1933 年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首次授给了一位生理学家。●1956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巴  相似文献   

17.
两个杂交组合中转基因小麦外源1Dx5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组合川89-107×B72-8-11b和绵阳26×B72-8-11b的亲本、F1、F2代,研究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结果表明:外源1Dx5基因在F1代中呈现显性,在F2代中呈现3(有):1(无)的分离,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遵从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杂交育种选择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子修  钟金颜 《江西科学》1996,14(2):123-128
对实验动物科学的遗传学实践进行了综合论述,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标准,可分为近交系动物,突变品系动物,突变品系动物,远交系(封闭群)动物、系统杂交动物和普通杂种动物五种不同类别,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包括毛色基因试验,皮肤移植试验,免疫遗传标记,生化标记基因检测,下颌骨测量及染色体带型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1822-1884),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素性酷爱园艺,是个嫁接果树、培育苗木的行家里手,这对孟德尔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颇深。由于家境贫寒,孟德尔的童年可以说是于苦难中度过的,整个小学在半饥半饱中念完。虽然学习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20.
王玥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9):175-175
 《生命的未来(The Future of Life)》是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以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与极大敬意”著就的科普名作。2002年甫经出版便赢得赞誉一片,被评为《Discover》杂志年度好书、网站编辑评鉴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具影响力的科普著作,《Nature》杂志辟专栏对其进行推荐。中信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发行了由台湾科学作家、翻译家杨玉龄翻译的版本,该版获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金签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