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于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从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性.引入减弱系统数据受冲击扰动影响的二阶缓冲算子,借鉴广义关联度思想,基于绝对生态位适宜度和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Fta模型).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在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生态位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结果分析,表明综合适宜度模型Fta不仅能够体现生态因子现实值与最适值之间的贴近程度,而且也能反映出二者相对于测度始点变化速度的接近程度,更能全面表征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能力演化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 通过对企业技术生态位和技术能力演化轨迹及演化机理的研究,并以近年来广东纺织服装业调查数据为依据,具体研究了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能力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能力演化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技术生态位的各要素在技术能力不同的演化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引入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探究创新生态战略通过创新生态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战略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网络在创新生态战略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调节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创新生态网络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战略向企业创新效率转化的中间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生态位是指科技人才在学科、专业、行业共同体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地位、功能、作用和生成的价值,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科技人才的多样性及其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人才评价主要是评价科技人才在其生态位中的表现和作为,科学公正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必须以科技人才生态位为坐标。为了解决我国一些部门违背科技人才生态位坐标的科技人才评价问题,需要以科技人才生态位为坐标,在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机制、评价机构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小制造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识别、检验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能力识别模型,来自全国662家企业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浙江和广东省为例分别对其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第一,将跨境电子商务能力视为一个多维理论框架更为合理,将电子商务资源结合企业技术、组织和管理能力应用到国际贸易各环节将会系统性地提高跨境电商能力;第二,实证检验表明新开发的识别模型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测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高价值框架;第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但国际电子支付仍然是目前制约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态系统竞争共生战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企业生态系统和生态位理论,建立企业生态系统竞争共生战略模型,分析企业从竞争到合作、到竞争共生的平衡条件,为我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可操作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技术集成理论的产生和可供选择的先进制造技术(AMT)资源的增多为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技术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也使技术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AMT选择方法的不完善, 利用二元离散Logit选择原理, 构建一种多项AMT选择的二元带趋势面板数据选择模型, 给出了模型的随机效用结构, 同时给出并分析效用模型随机趋势扰动项的概率分布. 讨论了随机效用模型的估计问题, 给出并证明消除效用模型随机意外项和随机扰动项的两个定理, 进一步给出模型面板数据处理的方法, 将模型中的随机偏好变量进行模糊处理, 最终将一个多期面板数据模型转化成一个可以估计的截面数据模型, 为多项技术集成AMT资源的选择提供理论工具. 最后通过一个算例, 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双重差距模型分析 ,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在技术能力方面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和技术学习能力双重差距 .企业要提高总体技术能力应采取技术引进与提高学习能力并举的策略 .但由于技术引进和学习都受到一定的资金限制 ,为在一定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本文经过数学推演证明 ,企业的最佳技术发展路径就沿着所有成本约束方程与等技术能力曲线切点的连线 (即技术扩展线 ) ,并不超过技术发展的上下脊线 .本文的分析结论还表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差距越大的企业 ,越应注重通过技术引进 (转移 )来提升技术能力 .反之 ,越应注重通过学习和创新提高技术能力 .最后 ,本文在一定假设前提下还推导出有限资金在技术引进和提高学习能力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9.
以三重底线(TBL)理论和平衡记分卡理论为基础,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可持续供应链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系统评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可持续供应链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企业经营能力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评价体系无法解决大型企业不同业务单元及不同发展阶段国际化经营能力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模糊理论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将业务单元和同一业务单元的不同发展阶段等要素纳入一个体系下,构建了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获取了大型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个体生态位概念 ,提出通过反馈作用及个体的自适应行为缩小与环境压力的差异 .建立基于生态位的模糊控制模型 ,并利用遗传算法和 Fuzzy控制双层嵌套的设计方法 ,进行优化构造可控的生态位 .将此方法应用到智能温室系统 ,仿真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位的相关原理研究我国港口企业价值链分工决策问题,利用基本生态位选择的超边际分析模型研究港口企业价值链对环境要素达到最优适应状态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港口企业基本生态位通过内部生态位因子(规模因子、运营因子和赢利因子)的综合作用影响价值链延伸方向,生态位因子综合指数与港口企业种群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决定基本生态位的三种角点决策分别占优的基本条件,进而影响企业在价值链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分工决策.研究结果为我国港口企业通过价值链分工及重构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转移的技术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伙伴选择是技术联盟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联盟成败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建立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模型。由于选择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应用信号传递理论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技术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针对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选择方式以及最优策略,本文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峣  徐姝 《系统工程》2007,25(1):83-88
社会资本能通过网络、信任和规范等核心要素使企业从与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结构的联系中获取利益。本文以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该理论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并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障碍,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ser group structure on the stability of complex product group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network is not clear, a new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complex product group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net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nich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role in th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network of complex product groups, defines the individual niche representation model,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by removing network nodes. It is found that generalists with large niche width, ordinary designers and generalists with small niche width are the key role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network.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f complex product group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network. © 2023 Editorial Borad of Complex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引入生态位技术的遗传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遗传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全局并行的搜索算法存在搜索偏差和早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已有许多改进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动态方法,通过引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改进。依照自然选择的原理,生物都有无限扩充其生态位的潜力。扩充必然导致生物进化,而生物扩充是由生物的生态位决定的,因此根据生态位的大小作为选择策略,产生下一代个体更符合自然进化法则。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ST) theory, the paper dissects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protected space driving emerging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from an external system perspective,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protected space. Meanwhile, it structures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protected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mechanism by introducing the policy mixes method.Finally, taking the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NEV) industry as the example and using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method, the paper designs different simulation schem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horizontal evolution trend, three types of policy instrument change and policy mixes of protected space,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protected sp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NEV industry is in the stage of market niche entry,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ncrease the market scale, form effective demand and scale effect, and promote the diffusion of market niche;the effect of policy mix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policy instrument; specific policy mixes should be adopted to develop simultaneously from both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of NEV.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维标度的技术机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大量的技术机会,企业必须识别和把握可能出现的技术发展机会,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在构建数据项间关联模型和研究多维标度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多维标度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可视化实验,以此判别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结构,为技术机会的分析和识别做一些基于工程技术分析的支撑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