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主要针对霸凌事件背后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结合相关数据,使用TOPSIS法进行心理问题风险状况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了青少年心理问题风险的预警机制。运用MATLAB、EXCEL等软件求解,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风险的现状,并建立了青少年心理问题风险预警机制,给出不同年龄段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风险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首先通过设计青少年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获取相关心理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I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建模,然后运用SPSS,EXCEL,EVIEWS等软件进行编程,对不同框架下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列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正负向各心理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得出了青少年的年龄、性别、不同娱乐正向各心理状况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倾向有一定影响,要更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有效地抑制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影响学生校园安全的因素已呈现多元化、隐匿性趋势,众多因素中,校园欺凌成为主要因素之一。校园欺凌中的霸凌者通过暴力行为、欺凌行为影响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学校的安全措施,进而制约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调研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各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校园欺凌影响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形式,探索通过心理干预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至十五条列举了该法规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等11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呈现出新的形态,目前有关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能涵盖层出不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面对反向假冒、比较广告、新型混淆行为、附赠式有奖销售等具有不正当竞争性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将这些行为纳入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内加以规范,以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5.
李洁 《科技信息》2011,(36):81-82
我国反商业贿赂的总体思路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以《反商业贿赂法》为核心的完备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检查与处罚力度。在论述我国反商业贿赂行为的具体措施的问题中,建议扩大商业贿赂的受贿罪主体范围,在接受商业贿赂时,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均被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建议明确商业贿赂行为主管机关之间的关系;建议完善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杨玲  程月凤 《科技信息》2006,(2):237-238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活动中,商业贿赂行为十分普遍,形式多样,令人防不胜防.商业贿赂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本文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社会危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维护我国市场竞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出现,该法在立法体例、实体内容及程序方面暴露出一些缺陷及漏洞.由于当时我国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不多见.而且由于受当时经济体制、社会生活状况、立法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基本原则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旧体制的转换,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出现,<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这些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不能很好地予以规制,在层出不穷的新型的有违于竞争原则的但又界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面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效力明显的减损了,其效力已经脱离了其立法主旨.  相似文献   

8.
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维护我国市场竞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出现,谈法在立法体例、实体内容及程序方面暴露出一些缺陷及漏洞.由于当时我国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不多见.而且由于受当时经济体制、社会生活状况、立法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基本原则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旧体制的转换,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出现,《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这些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不能很好地予以规制,在层出不穷的新型的有违于竞争原则的但又界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面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效力明显的减损了,其效力已经脱离了其立法主旨。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之一的同时实质上并未将消费者利益保护具体化。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给消费者利益带来隐性损害,《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必要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其对策是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步早,截止到2015年,美国50个州都制定了反校园欺凌法,各州对校园欺凌基本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厉惩罚。美国还针对自己的传统教育,兴起了"关怀教育"和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活动,以纠正教育偏差,融化学生欺凌他人的恶念。美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校园欺凌治理成效,但也面临着惩罚过重的问题。我国的校园欺凌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还存在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陷,惩戒措施缺乏;留守儿童和离婚率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欠缺,使更多学生卷入校园欺凌。我国在完善校园欺凌惩戒制度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教育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文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以完善竞争立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领域的诸多学者也将校园欺凌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获得数据,以"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期刊类文献1 032篇为样本。基于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SATI)将校园欺凌问题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并生成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高频关键词矩阵,构建关于校园欺凌的关键词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的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派系分析、中心性分析等方法对51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的关键词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视角多样,但研究深度不够,内容分散,相关学者间的信息交流与研究合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欺负行为是指儿童之间的一种以强凌弱的故意伤害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行为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性、故意性和伤害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校园欺负行为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我国陈世平翻译并修订的Smith版儿童欺负行为问卷对贵阳市55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结论: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普遍存在且比例还相当高;欺负行为年龄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流动儿童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而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欺负行为发生在同班同学的可能性最大;欺负行为的发生地点与国外研究相似,发生地点最多的是操场,其次是学校其他地方,走廊和教室。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矿工作为高危岗位群体,客观评价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可以有效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确定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子及属性值,从矿工个体、组织及管理因素建立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动态评价系统。通过引入动态混合加权聚合算子(DHWA),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及排序。以山西大同煤矿为例,采用多期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MPHMADM)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评价结果与煤矿管理专家实际测评结果一致,煤矿企业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应重点管控矿工个体因素,其次是管理因素,最后是组织因素,从而有效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且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的行为。对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校园的教育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流动儿童为被试,初步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群体中欺负与受欺负现象较为频繁;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差异,受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流动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系;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欺负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深层次探寻日本校园足球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的发展历程、文化构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变迁、涅槃重生、繁荣兴盛4个阶段,构建了多重保障的物质文化、促进发展的制度文化、传承传统的精神文化和广泛应援的行为文化,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出节约型社会就给新时代内的我国各个设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各个校园就应走在节能减排的前列,履行公益职责,为创造出环保型、节能型社会、清洁型社会尽一份力量。我国校园内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开放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建立起与本校校园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校园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出智能化校园能源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健身及校园健身文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找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健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健身有良好的认识,对健身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际参与健身行为不够积极,健身方式、项目单一。学校的健身器材、场地较缺乏,健身制度不够完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健身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培育与发展高校校园健身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校园人格既涵容和谐校园人的人格,也涵容和谐校园活动的人格化特征,前者是和谐校园个体特征,后者为和谐校园群体人格特征,二者的统一与互补是为和谐校园人格。和谐校园人格是制约和谐校园行为、和谐校园活动与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变量。和谐校园人格是在众多和谐校园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借助和谐校园行为与和谐校园文化体现出来的。和谐校园人格的多元化是由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的。和谐校园人格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道德构成我国和谐校园人格的重要内核,对培养和树立和谐校园理想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园植物是存在于学生周边最熟悉的植物,为植物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建立校园植物数据库、编写校园植物手册和给校园树木挂牌等一系列活动,可大大提高其识别校园植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