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全面准确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是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基础,对耕地资源的利用不仅会产生正的生态外部性,还会产生负的生态外部性,如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因此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成本。采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核算了南京市2014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5.08亿元;耕地资源利用的环境成本为9.23亿元;生态补偿总价值量为45.85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2.59%,并不构成财政紧张。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核算旨在正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和环境问题,为制定生态补偿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的实质上是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核算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通过对受益区的罗吉斯生长曲线计算出的支付意愿,最终得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量为44.24亿元.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受水区的补偿率和补偿量.  相似文献   

3.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外部性,从代内、代际两个角度研究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公平问题。对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型,系统分析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原则、主体、客体以及补偿的途径与方式,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建立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实际,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的生成与表现,并在对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了补偿标准,提出了补偿方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具有数量庞大、时空转移性、持续复杂性等特征。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对森林生态效益按其权属划分为宏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中观(省、市级生态公益林森林效益)和微观(林业企业、基层林场)3个层次基础上,对各层次外部性和各类外部性应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内在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外在性,使得其价值补偿无法实现,从而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建设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为此,本文通过对征收森林生态补偿税的理论依据的分析,认为森林生态补偿税是一种兼有公正和效率的生态经济政策。并进一步探讨了森林生态补偿税的税制设计,从森林生态效益税的纳税人、课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征收管理及使用等方面提出征收森林生态补偿税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宁夏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形成了宁夏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宁夏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7个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保护时策,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蔚新 《广东科技》2011,20(2):64-66
森林是地球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生态公益林是以创造持续的生态效益为目标,它没有直接的或难于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人们在享受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维护生态公益林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代价,这不符合商品经济要求。要使生态公益林建设良性发展,相应的经济补偿是前提和保障。而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是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下面文章阐述了当前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其生态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力保护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在西部地区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利用归纳总结法和数据论证法论证了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的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总体框架和一般制度.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解决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指的是像“三北”防护林这样为阻挡风沙、涵养水源而栽种的林木)保护所需资金,我国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文章从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法律依据、补偿原则及资金筹措方式等内容,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起源、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生态建筑与生态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当中.试图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在“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当中的目标、地位以及作用.并提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科学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世纪,我国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有两方面的欠缺是值得重视的。其一,在理论界,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生态道德确立理论依据,而缺少从生态科学来论证生态道德的理论视角。其二,在公民教育的实践领域,各种绿色标语、口号、公益广告、自愿者活动可谓是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缺少对生态科学的系统普及,这使得对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感情培养有些流于感性化和表面化。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从中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的某些发达国家,其环境质量明显优于我国,但公众对环境的评价却仍很低,他们对身边环境表…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世纪,我国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有两方面的欠缺是值得重视的。其一,在理论界,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生态道德确立理论依据,而缺少从生态科学来论证生态道德的理论视角。其二,在公民教育的实践领域,各种绿色标语、口号、公益广告、自愿者活动可谓是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缺少对生态科学的系统普及,这使得对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感情培养有些流于感性化和表面化。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从中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的某些发达国家,其环境质量明显优于我国,但公众对环境的评价却仍很低,他们对身边环境表现出强烈的忧虑。而在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很差,但公众评价却较好,忧虑也较轻。  相似文献   

16.
Daily GC 《Nature》2001,411(6835):245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生态风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来自科学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证明了生态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剖析了生态风险的原因,概述了生态风险的特征.阐述了生态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苔鲜植物的生态变异及其分类学中的生态学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其他高等植物一样,在苔藓植物的分类过程中,形态学特征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准则,然而,由于苔藓植物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使得其生态学准则在具体的分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种及种以下的分类,另外,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生态因子对进化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生态因子在苔藓植物进化上的作用以及苔藓植物的生态变异在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人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转变发展思路和消费模式 ,走向生态的人文主义 ,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