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认为乐舞百戏的内容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愉悦人们的动态的音乐、演唱、舞蹈、杂技、角力较武、幻术、滑稽技艺表演等大多包括在内,是西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形式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了,而且乐舞百戏也是寺院壁画描绘的主要内容。西藏的乐舞百戏始终与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蕴含着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形象性、浓烈的感染性、广泛的社会性、唯美的新颖性等审美特征,是藏民族生存意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略论热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觉嘎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1):102-107
热巴是一门融柄鼓舞、手铃舞、谐(歌)、哔旺霞卓(弦子舞)、韵白、说唱、杂技:气功、短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热巴作为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结构和高超的技艺,而且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文章考辨热巴艺术的源流,展示热巴艺术的表演流程,并对其发展与传承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西藏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研究认为,在西藏历史上产生了与民族性格相一致的杂技艺术,桑耶寺、古格遗址、大昭寺等寺院壁画描绘了技艺超绝的杂技和乐舞演出的情景。吐蕃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对西藏古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西藏传统杂技的挖掘与整理研究,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刘向上 《科技信息》2010,(12):270-271
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也是书法家文化素质、技艺修养和个人性情的综合体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既能赏心,亦能启迪灵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审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高尚的艺术人格。通过书法学习,锻炼毅力、陶冶情操,舍弃性格中不良因素(如浮躁、虚荣等),提高社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格,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变俗为雅、变肤浅为深沉、变狭隘为开阔,为青少年的成长培养非智力的人格因素。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是一位同时具有广博学识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典范,最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杂技是各种技艺表演的统称,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杂技还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下面请大家跟小记者一起去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吴桥,感受杂技神奇魅力。"杂技之乡"——吴桥小记者了解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先民在劳动和战斗中练就了出色的技能和体能,在休息和欢庆时会将技能展示出来,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杂技。后来,杂技从纯粹的技能表演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  相似文献   

6.
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美术人才,真正实现美术创新教育,高校美术教育就必须抛弃片面的“技术教育”,走审美素质教育之路;要坚持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互透互渗,变单一的艺术形式教育为综合性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主体性教育。在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与各种能力、特别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最终实现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变异是诗歌创作中审美想象区别于其它艺术想象的独特之处。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想象变异主要有形变、意变和理变三种。形变主要表现为表象形体、特征、时空位置和抒情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的变化,及表象的转移;意变主要是表象内涵发生的变化,这是理解象征表现手法美学奥秘的关键;理变是客观生活规律用曲折变化的形式在诗中表现出来,深挚真诚的情感是激发审美想象产生“理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肖刚  肖鸿芸 《江西科学》2021,39(4):750-757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非遗已成为提升旅游高品的重要载体.以长江经济带五批国家级和六批省级非遗名录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方法,分析带内非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为主,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和曲艺则相对数量较少的类型分布结构;2)长江经济带非遗空间分布呈现集聚为主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为扩散的特征;3)长江经济带非遗空间集聚形式表现出团状与带状相结合的特征,其中有1个高密度核心区,6个次级聚集区,2条带状聚集区;4)长江经济带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数量上呈现为上下游多中游少,结构上则以传统技艺为主,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情感是一个联系抽象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审美情感的产生依赖于具有某种形式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投射为某种具有象征性的文本,笔者还讨论了审美情感在教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史上,"形式"对于艺术的作用及与艺术本质的关系历来成为美学家争论的焦点,本文梳理美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形式学说,从中吸取合理因素,获取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即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本文试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强调价值作用的形式阐明了某种审美理想;二、取得自主地位的形式表达某种审美情感;三、作为艺术本质的形式揭示了形式感的本质作用.于是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形式感是艺术构成的本质要素.艺术即形式是饱含了审美情感与表达某种审美理想,又传达出某种形式感的形式,形式感是它的生命线.还需明确的是本文所谈之形式与具体实存之形状无关,实指逻辑意义上之形式,哲学层面上之形式.  相似文献   

11.
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藏族先民在千百年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艺术结晶.它的美学特征是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具体的演唱特点和技巧来实现的.文章阐述了藏族传统声乐美学的构成因素,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歌唱技法,旨在使藏族传统的声乐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能够把自身富有特性的美学传统延续下去,并能在现代藏族声乐艺术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藏族传统三大绘画流派之一的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中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为题,对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画师唐卡绘制中所呈现的对中原汉地青绿山水表现技艺的借鉴吸纳与融会发挥作了追索和研究,同时对其技艺作用、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也从多视角作了探讨。从而得出历经近500多个春秋的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对周边地域和民族的多元文化以其智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特征所建构的藏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特色,不仅对藏区东部的民族文化建设和传统美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美术的繁荣昌盛也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雪域藏民族文化博大的多元化凝聚力和精深的经典化高品位和生生不息的民族化传承性、融和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藏族锅庄舞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形式,讨论了它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认为藏族锅庄舞是一种自娱性极强的集体舞蹈,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健身性、教育性和竞技性价值;将藏族锅庄舞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之中,既能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对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藏区民居建筑绚丽多彩,可谓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而其门饰图案更是集藏传佛教与苯教文化内涵于一体,将物质与精神、宗教与世俗、实用与审美诸要素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通过对滇西北藏区民居门饰吉祥图案"妙莲"和"吉祥结"、"狮子"以及门饰色彩的分析考证,提出藏族门饰吉祥图案具有图腾信仰、藏传佛教和祈福文化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5.
蔡钊  叶姿含 《西藏大学学报》2012,(3):125-128,155
中国各民族的声乐艺术,既具有各自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在历史发展中又相互交融,具有许多共性特征。文章以汉族和藏族声乐艺术为个案,分析了汉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和而不同,认为天人合一和空灵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赋予汉藏声乐艺术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6.
杂技服装设计从属于舞台美术设计艺术,与时装设计不同的是其本身具有特殊设计方法和理念.本文主要是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艺术创作中,根据不同的主题以及演员的表现形式,进行舞台美术艺术设计的第二次创作,做到形体与服装紧密的结合,创造舞台美术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7.
论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藏族人民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藏族装饰图案分类、美感形式、色彩等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与藏族传统文化同生共长、不断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文章从物理学角度探讨了藏族传统文化在德育、智育、美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并从将其作为课程资源、举办专题讲座、开发地方课程等方面分析了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论述其对于彰显西藏教育的民族特性和地方特色、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以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渊源流长,它反映着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种族繁衍及审美取向,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萌生于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发展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保存与流传、在传统的民族习俗中衍传完善.研究和探析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弘扬藏族民族文化,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建设和谐藏区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