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析刘淇《助字辨略》释词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刘淇所撰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对其后的虚词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丰富而灵活的释词术语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其释词术语包括诸“辞”训释术语和其他训释术语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永佶 《科技信息》2007,(22):241-241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3.
主题句是一种把句首的成分年看成是话题加以评说的句型。显然用句子形式作谓语表解释汉语“话题-评论语”型句子构造,是符合汉语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即古汉语虚词的研究应逐渐自觉地把虚词同现的语言结构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词性的标注使义项的划分趋于细密化,并使句法功能标准由隐性变为显性,对义项的划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历史上最早对汉语虚词进行大量研究的少数作之一,其成就历来为世人所瞩目,但能窥其全豹的学,还在有清一代,其中尤以清末小学大师孙诒让《墨子间诂》对墨子虚词研究用功最多。本总结了历来学对墨子虚调研究所做的工作,肯定了《墨子间诂》在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考察了《墨子间诂》中孙诒让对墨子虚词释语的认识和解释,逐字分析了孙诒让在发掘墨子对虚词研究方面的贡缺,从而试图确立孙诒让在虚词研究史上的地位。中对孙氏的虚词研究方法作了初步总结,认为孙氏能述前人之所未言,匡正前人之过失,其所作所为堪为后世师。  相似文献   

5.
既然"任何一个数学教育改革运动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观念",那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数学观.本文例举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体现的数学观即文化数学观与动态数学观并阐明了这两者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唐小艳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3):77-78,37
职业观、专业观、学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是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本文着重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的高职学生的"五观"教育,旨在端正高职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素质及指导学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中界定资源的内涵 ,反映出传统的资源观是以自然资源界定其内涵 ,这种界定既不利用于解释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也无法体现资源的替代作用 ,因而需要建立包括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大资源观”。建立大资源观基础上的资源价值量化方法提供了各资源替代关系的比较尺度 ,并为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既然“任何一个数学教育改革运动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观念”,那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数学观。本文例举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体现的数学观即文化数学观与动态数学现并阐明了这两者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9.
"以"字考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一词多义的解释.弄清词的多个义项在特定语体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对古代文选的熟悉和对词义的把握.要正确把握词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及其引申、假借而产生的变义.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以"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释"以"字的源流及其演变轨迹.了解怎样掌握词义的方法,对于人们把握或研究古代汉语词义定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州书画社1980年出版的栾星校注本《歧路灯》,在一些词语的校勘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本文利用同书及同时代词语用例、《歧路灯》清代抄本以及方言用法等,对部分失校词语进行补校。  相似文献   

12.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清华汉语树库的标注方法, 利用规则从中提取复句关系词并标注其类别, 然后分别抽取带功能标记和不带功能标记的自动句法树的句法、词法、位置特征, 进行复句关系词的识别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 复句关系词判断准确率达95.7%, 复句关系词类别判断F1值为77.2%。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的散文是作者学识、智慧、才情、文采的自然流露。余光中把汉语中相对稳固的词语大胆地加以剖析、重组,用他那非同一般的妙言趣语,描绘出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致,以其超拔的才情和独特的幽默显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文化特色词是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是表达一种文化中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汇。美国藏学家梅·戈尔斯坦在其著作《西藏现代史(1913-1951)-喇嘛王国的覆灭》中使用了多种方法处理西藏文化特色词,使其不失原味地被翻译成英语从而被西方人所接受。了解并分析这些方法对西藏语言和文化研究必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学的研究看刘敞对欧阳修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宋庆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学思潮,即宋学。促成宋代这种经学风气转变的标志性人物有人认为是欧阳修,也有人认为是刘敞。而从刘敞的《七经小传》和欧阳修的《诗本义》来看,可以发现刘敞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明显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七经小传》的成书早于《诗本义》;二是对《诗经》的研究在论述的形式上,《诗本义》与《七经小传》有相似之处;三是对《诗经》的论述在思想内容方面,《七经小传》为《诗本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朝齐梁间,士族讹滥文风登峰造极,并危及政权稳定.寄望于王权起用的孤贫之士刘勰,必然对之深恶痛绝.儒经权威关于以“质”为主,“质”、“文”兼顾的主张,为刘勰矫讹翻浅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南齐王朝的频繁尊孔,也鼓励刘勰宗经矫讹.这种“托古改制”模式,虽然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给《文心雕龙》带来许多历史局限.刘勰等古人“托古改制”的教训,对改革深化期的中国,也不无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非常注重炼字锤句,准确地选用叠词,注意声音的配合和语言的节律,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美,提高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