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因经济效益高、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对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5个番茄品种的单株产量构成性状和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同一栽培条件下,从单果质量、单株分支数、单枝结果数及单株结果数等单株产量构成性状分析,产量最高的是T-3-2,其次是T-28、T-29-1和红樱桃,T-3-1最低;从成熟果实大小、颜色及可溶性固形物等外观商品品质来看,绿色的T-3-1风味最佳,其次是黄色的T-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显著优于其余3个品种。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供试5个品种中,以黄色番茄品种T-3-2产量高、风味好,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可以进入中试示范阶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氯代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H(OCH2CH2)nbim]Cl和四羰基钴钾KCo-(CO)4离子交换反应合成含羰基钴聚醚咪唑类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四羰基钴{[H(OCH2CH2)nbim]Co(CO)4},并将其应用于催化1-(4-异丁基苯基)乙醇(IBPE)氢酯基化反应制备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结构确定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30℃、一氧化碳压力6.0MPa、反应时间为16h、咪唑为促进剂、丁酮为溶剂的较佳反应条件下,IBPE的转化率达到100%,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的选择性为54%。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2—异丁基—4,5—二甲基噻唑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戊醛与氨水反应生成相应的亚胺,再与3—巯基—2—丁酮反应生成2—异丁基—4,5—二甲基噻唑啉,讨论了若干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产物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番茄没有以前好吃了,似乎少了番茄特有的风味。一项于2019年5月13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番茄在驯化的过程中丢失了某些关键的"风味基因"。研究人员为栽培番茄和野生番茄绘制了泛基因组图谱,发现了近5000个此前未曾记录的基因,其中包括TomLoxC基因。该基因不仅能通过促进一种挥发物质的合成来影响番茄的果香气,还能帮助番茄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信号分子影响植物在面对环境压力时的各种反应。尽管广泛存在于91%的野生番茄品种中,但只有约2%的较老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噻唑环构建至异长叶烷酮分子中,得到具有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拓展松节油的应用领域,提高松节油的利用价值。【方法】异长叶烷酮与氨基硫脲缩合,生成异长叶烷酮缩氨基硫脲; 异长叶烷酮缩氨基硫脲再与α-溴代苯乙酮衍生物发生环化反应,得到11种异长叶烷基噻唑类化合物2a—2k。采用FT-IR、1H NMR、13C NMR、HPLC-MS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最低抑制浓度(MIC)法和MTT法分别研究了异长叶烷基噻唑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化合物4-(4-氯苯基)-2-(2-(1,1,5,5)-四甲基四氢-1H-2,4α-桥亚甲基萘-8(2H,5H,8αH)-亚基)肼基)噻唑(2b)和4-(2-萘基)-2-(2-(1,1,5,5)-四甲基四氢-1H-2,4α-桥亚甲基萘-8(2H,5H,8αH)-亚基)肼基)噻唑(2j)对枯草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菌抑制效果较好,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7.5 μg/mL,化合物2b对真菌(白色念球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他化合物,其MIC值均为15.6 μg/mL; 异长叶烷酮缩氨基硫脲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 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4.5±0.8)μg/mL,表明其对HepG2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结论】异长叶烷酮缩氨基硫脲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6.
以苯并异噻唑啉-3-酮和取代异氰酸苯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7种新的2-(N-苯基甲酰胺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IR确证;并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水生菌杀菌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合硼酸盐([EMIM][BF4])和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的相互作用。采用GGA/PW91和DNP基组优化了结构,并用NBO和AIM分析了[EMIM][BF4]和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的氢键相互作用。[EMIM][BF4]离子对最稳定的气相结构表明,[BF4]-阴离子的F原子和咪唑环上C2-H2的氢键作用在形成离子对中起重要作用。[BF4]-阴离子和[EMIM]+阳离子支链发生氢键作用。[BF4]-阴离子趋向于C2-H2形成氢键,这说明,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吸附在[EMIM][BF4]上没有改变离子液体离子对的主要作用。[EMIM][BF4]和2-甲基噻吩发生π···C-H和氢键作用,而[EMIM][BF4]和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主要发生氢键作用。相互作用能表明,2-甲基噻吩优先吸附在离子液体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以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和取代苯胺为原料,采用缩合工艺合成了5个新型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苯并异噻唑啉酮乙酰胺系列衍生物(5a~5e),最终产物结构经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系目标化合物。同时,以2-(苯并异噻唑啉-3-酮-2-基)-N-苯基乙酰胺(5a)为例,通过研究反应时间和投料顺序,优化了缩合反应条件,得到在同时投料,并且反应时间为20 h时,产物收率最高为73%。此外,采用平板计数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海水异养菌率在质量分数为0.04%时,抑菌率均为100%,在质量分数为0.01%时,抑菌率均在80%以上,在质量分数为0.005%时,抑菌率均在65%以上。所合成的新型苯并异噻唑啉酮乙酰胺系列衍生物结构新颖,采用的酰胺缩合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且对海水异养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异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在CuO/Al_2O_3或CuO/SiO_2-Al_2O_3催化剂表面的脱氢和脱水活性中心上,按异步协同反应机理,成功的合成了甲基异丁基酮(MIBK)。 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160—230℃,混合原料的液体空速为O.25—2小时~(-1),异丙醇转化率达60—80%,甲基异丁基酮选择率达60—30%,催化剂单程使用寿命超过五个月。  相似文献   

10.
通过邻甲酰苯甲酸在碱性条件与丁酮发生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经酸化环合合成了3-(2’一氧代丁基)异苯并呋喃-1(3H)-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4-[(3,5-二异丁基-4-羟基苯)(3,5-二异丁基-4-苯醌基)甲基]苯乙炔单体(EPHG),由铑络合物和手性胺催化体系引发聚合,利用CD-UV谱图确认生成的聚合物是螺旋结构.讨论了聚合机理,调查了溶剂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氢呋喃溶液中,铑络合物[Rh(cod)Cl]2和(R)-苯乙基胺催化体系引发EPHG聚合成同一手性的螺旋聚合物,并且有较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12.
以α-藻烯为原料,经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醇和烷基(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甲基)酮(烷基分别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二级丁级、三级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2-乙基丁基和环己基)共24个新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及色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及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铁(Ⅲ)-邻菲绕啉-硫氰酸盐络合物以比色测定硝酸钍中微量铁的方法。甲基异丁基酮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毫微米,铁含量在0~10μg Fe_2O_3/5ml MIBK 范围内服从此耳定律,对铁的克分子消光系数~ε525mμ为2.3×10~4。本法灵敏度高:水相中0.04微克Fe_2O_3/毫升,就可得0.06光密度读数。测定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也较好。方法简便、快速,适宜于生产上控制分析之用。  相似文献   

14.
以2-氰基-4-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3-氨基-5-硝基-2、1-苯并异噻唑,并使之与α-萘酚偶联,得到2-[3-(5-硝基苯并异噻唑]-α-萘酚(5-NO2-BPAN);测定了礤离解常数,并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15.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密切关系因子,及为高固形物品种的选育和番茄采后加工出高质量的番茄酱产品提供依据,对6个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后贮藏过程中SS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果实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番茄SSC的各种指标中,品种间差异较大,品种TD41×TD13(X2)SSC最低,品种HT16-①-①-①(X6)SSC最高;在番茄的不同成熟期,SSC先是增加,增加到一定含量时就略有下降,但品种HT16-①-①-①(X6)却是先下降后直线上升,这可能与品种的早熟有关,与田间观察一致。TD13(X3)和HT16-①-①-①(X6)两个番茄品种,在采摘后放置过程中,SSC先降后升,第4d时达到了最高,后基本保持不变,到第9d时SSC又开始下降。番茄SSC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40;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46;与V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与番茄红素含量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5;与单果重呈轻度负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140;与果型指数也呈轻度负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仅为-0.077。  相似文献   

16.
异戊醛和氰乙酸乙酯缩合,与丙二酸二乙酯加成,盐酸水解脱羧得到重要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首次提纯得到3-异丁基戊二酸纯品,经环合、氨解得到3-氨甲酰甲基-5-甲基己酸,重排得到普瑞巴林外消旋体.使用新型拆分剂对甲苯磺酰胺基-D-苯甘氨酸拆分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的拆分率为40%.经过合成工艺和拆分工艺的开发与优化,得出较优的反应条件,能有效降低普瑞巴林的生产成本,更适合S-普瑞巴林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Lycopene作为一种新兴的防癌抗癌物质,正为国内外所瞩目。番茄及其制品是Lycopene的主要来源。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番茄及其制品中Lycopene的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酰氯法合成了一种山梨酸衍生物--N-异丁基山梨酰胺.降血脂药效实验发现,N-异丁基山梨酰胺在预防性高血脂症动物实验中,表现出降低血清TC值(P=0.0858)和显著降低血清LDL-C(P=0.0116)的功效,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报导的是经2-澳代噻唑合成2-乙氧基噻唑,并测定了它的核磁共振谱和质谱.2-乙氧噻唑具有一种强的坚果香味,它是一种新型的食用香料.  相似文献   

20.
核黄素诱导番茄幼苗抗白粉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mmol/L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对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的抗性及相关生理反应:叶片H2O2积累、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核黄素诱导后番茄MM对O.ne-olycopersici的抗性增强,诱发了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番茄叶片内MDA的含量、O2-产生速率、PAL,POD活性均高于核黄素未处理,其变化趋势与抗病番茄品种G1.1560与白粉菌组成的非亲和组合相似.结果表明,H2O2的积累、膜脂过氧化、O2-,PAL和POD在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对白粉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