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60年发表于《红旗》杂志的"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一文,开创了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研究传统的历史。其之所以被历史肯定在于朝向中国的工程技术实践本身的研究导向、学者们"为国服务"的学术情怀和强烈的学术自觉。而植根于工程技术实践,哲学家、工程技术研究者、管理者以及生产实践者之间的联盟与对话确立了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因此,西方语境中的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对于中国技术哲学来说应当理解为"回到原点"。技术的文化实践本性决定了朝向情境中的技术实践应当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应有之义,问题导向的"参与"、"联盟"与"对话"也应当是技术哲学家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植根于中国广泛的技术实践会在众多的领域中导致问题的新的提问方式并使新的问题群出现,进而揭示它们本身所蕴含的哲学问题的新的主题和新的概念框架,既是中国技术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学者可以贡献给国际技术哲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曾产生过积极效应,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秦九韶本着"数与道非二本"的观点,在"大衍求一术"中将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体现得十分充分。在中国传统科学中,天文历法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本身也体现了这两个领域之间需要思想互动。二者的互动研究对于开辟从文化史研究数学和从科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新视角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社会进入了因特网时代,考察"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技术文化"问题;从实践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网上宗教社区(OFC)这类社会现实。本文首先对网上宗教社区进行了社会学和哲学视角的探讨,给出了OFC定义,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网上宗教社区的三种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是逻辑和语言哲学中无法绕开的语义概念。塔尔斯基为真所提供的语义说明对逻辑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核心理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体现了逻辑技术对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凡助力。有的研究文献对其主要成果的通俗表述容易使人混淆一些概念。本文将对照塔尔斯基关于真之定义的两篇著名论文,澄清塔尔斯基所说的“本质丰富”的意思,以此展示对真之语义说明起关键作用的语言分层级的思想。这一思想方法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的边界梳理关系到媒介技术的研究精度。在传播学和技术哲学中,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边界问题,长期模糊且不受重视。媒介、传媒、信息技术等概念在学术著作中混为一谈。所以,在媒介技术、媒介、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物质技术的本体论论述中需要对比研究,进行边界区分。媒介技术与媒介的区分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媒介技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的区别在功能侧重不同,信息技术突出计算功能,传播技术突出传播功能,媒介技术则较为自由。媒介技术与物质技术的区别:前者是双重认知技术,主动建立联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经济学以经济学建立科学活动模型,其认识论旨趣令它在主题上与经济化认识论、经济化科学哲学而非科学经济学、科学社会学中的准经济论证更接近。较之经济化科学哲学,ESK概念更能体现在科学家自利动机、科学知识的社会形成的有效性问题上与SSK的逻辑联系,但它在研究旨趣、工具、方法和规范性上又区别于SSK。ESK具有本体论研究潜能,成为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自然化科学哲学交叉领域的独特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层面的生态思想、哲学层面的生态思想以及经济学层面的生态思想。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哲学层面到经济学层面的转换。这是马克思自然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回归,体现着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发生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上研究"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所谓"拉马克式"是指在人的生成过程中存在目的的作用,而所谓"达尔文式"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不存在目的的作用,是随机的、自然选择的。"拉马克式还是达尔文式"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哲学问题——"目的论还是反目的论"。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哲学上呈现矛盾性。对此浅层解释是:恩格斯所持的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内涵是不冲突的。进一步深层审视,将社会历史中唯物主义基础上人的目的,扩大到"人本身"的生物进化领域,是不恰当的,但扩大到"人本身"领域(除生物进化领域)却极其必要,它深刻地体现了"人本身"向人转变的综合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9.
“虚拟技术”在“三个世界”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8):10-11,17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几种对虚拟技术的主要定义,认为: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可以用来认识和把握技术的涵义,虚拟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存在形态,其本身不是虚拟的,它是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物理实体的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建构虚拟场域的技术中介手段。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虚拟技术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技术思想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技术哲学领域。不过,由于社会历史等诸多原因,技术一直处于思想史的边缘地位。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受到哲学的关注,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技术哲学学科。然而,技术思想却历史地存在着,它揭示了生活世界并具有哲学性质。因此,研究技术思想史对于技术哲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研究技术思想史,可以从技术思想史和技术哲学思想史两条线索着手,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可以围绕这两条脉络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术语学视域下,文章对《科学思想史》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哲学术语翻译方法具有多样性,音译和意译两大主要翻译方法分别有9种和7种;并发现向原文靠拢的音译翻译方法受到李约瑟的重视,尊重中国文化和为科学思想发展服务的目的是其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位视域中技术进化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化研究领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经验分析,在方法论上给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是一种结合多学科而建立的典型的技术生态位进化模型,从技术生态位到市场利基及技术政体的微观考察,再到技术-社会地景的宏观分析,SNM理论有别于生物进化类比的经验分析,其独特视野具有实证有效性和简单性的特征。一些隐喻概念和归纳尚不够精确,但其思想方法拓展了技术进化研究的经验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23-128
环境科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学科群,其性质体现在"应用科学论"、"交叉整合论"、"社会建构论"和"新范式革命论",其新意不仅在于"它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也不仅在于"对旧有学科研究范式的同化、综合从而产生新质的过程",而且还在于新范式中体现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揭示的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由此,考察环境科学的体系结构论,发现"1+4+X"的环境科学体系结构论,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首先,它的建构,基于自然科学分类的类比,没有考虑哲学门类。其次,根据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自然学科"的分类类比,把环境科学体系概括为"I+II+III",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自然科学和环境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层次和结构,其发展有五大特征。由此,建议建立"大环境科学学术共同体",形成"跨范式"的环境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18-122
计算机因果建模的发展经历了线性模型、单一路径机制模型和选择模型三个阶段。建模技术从原因变量选择转换至多条因果路径分析,建模理念以统计学中的相关性代替了哲学意义上的因果信念。计算机因果建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修正模型以增强协调力的改进策略,逐步破解未知的背景要素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明哲学》是19世纪英国工程师、发明家、技术历史学家德克斯的一部哲学著作,出版于1867年,比卡普的被誉为技术哲学奠基之作的《技术哲学纲要》还早10年,迄今未被技术哲学界所注意、重视。《发明哲学》思想内容既系统又深刻,具体包括:发明的两部类社会结构模型、实用发明的三元活动结构模型和发明的英雄观三个方面。论文对这三方面的思想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技术与知觉--唐·伊德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之后的很多技术哲学家沿着海德格尔开启的思路,将技术哲学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伊德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现象学引进了技术哲学。但伊德同时也指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对技术与知觉关系的认识。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知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西方工程哲学研究初具雏形,但目前学者对工程哲学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尚持怀疑的态度。西方工程哲学孕育于技术哲学但又不等同于技术哲学,作为对技术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工程实践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和解的场域;工程人造物是两个传统交融的结合点;工程哲学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走向信息技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哲学是信息时代的技术哲学:它可以是一般技术哲学的具体化,从而是一种部门技术哲学;它也可以是已经兴起的计算机哲学、数字哲学、赛博哲学、逻辑机器哲学、网络哲学等等的概括;而更重要的,它还应该是技术哲学的新形态或当代形态。在走向信息技术哲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观的转型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信息技术哲学正在为技术哲学展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用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所做的工作,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哲学概念上的贫乏.当代英美心灵哲学的主流是各种版本的一元物理还原论,二元论发展明显不足.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为新的知觉二元论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新的二元论既与科学的基本成就相一致,又能证明人类精神及其价值的实在性;既能解答科学家关于心脑本体关系问题的疑惑,还能帮助他们对脑科学中的大量复杂发现提供诠释.攻克意识奥秘将需要哲学和科学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指出马克思技术研究方法从还原法到历史发生学方法的变革,接着分析了马克思技术思想变化的标志“技术”内涵的历史性变化;梳理并阐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几对矛盾:文本解读与哲学(前后期哲学)推演的技术思想的矛盾;预成的与生成的技术思想的矛盾;前后期哲学思想推演的技术矛盾,并指出,在历史发生学看来,所谓矛盾实质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生成、发展、成熟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