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材料系1979年8月至次年8月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本调查区的水母类总个体数周年有二个高峰;种类数季节变化全年有一个高峰;主要种类有印度八拟杯水母、帽铃水母、五角水母、双生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按照水母类的生殖方式、数量分布以及海况水文条件的关系,可将本调查区的水母分成五个生态类群:河口暖水性、河口暖温性、沿岸暖水性、沿岸暖温性和大洋广暖水性等。它们的季节演替与外海水、沿岩水和淡水水系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79—1981年九龙江口的样品,初步鉴定154种浮游动物。大多数为暖水性河口和沿岸种类,呈现本河口亚热带低盐水域类型。本河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总个体数及种数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种数随盐度上升而提高,而在A、B、C三站中,生物量及总个体数有随盐度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据它们的分布及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淡水、河口、沿岸和外海四个生态类群。此水域浮游动物的季节分布主要受温度和海流影响,而平面主要受盐度和潮流影响。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可作为本可口的指标种。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九龙江口地区为研究区,以1988、1998、2009年三个时期的TM和ALOS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提取了三个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信息,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点和驱动力.研究表明:九龙江口湿地面积在近二十年内下降趋势明显,湿地总面积从1988年的34 784.7 hm2下降到2009年的20 775.6 hm2,主要体现在天然湿地的萎缩和向人工湿地的转化.具体表现在水稻田逐渐被养殖场以及建筑用地所取代.快速城市化使得九龙江口湿地景观破碎度和斑块密度增大,湿地生态脆弱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沿岸水体与沉积物中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所得近岸各水域水体沉积物中油含量数据为依据 ,对福建省沿岸水体与沉积物中油类的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 ,福建省沿岸水体油的含量范围为 5.77~ 37.2 8μg/ L平均值为 14.75μg/ L.丰水期油含量基本上小于枯水期 :而不论枯水或丰水期 ,以闽江口及九龙江口油含量最高 ,而近岸沉积物中油的含量变化范围为 14.4 8~ 784 .36μg/ L ,平均值为183.70 μg/ L沉积物中油含量与沉积物类型 (粒度 )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5.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近40年间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在近40年呈现出减少(20世纪70-80年代)、缓慢增加(20世纪80-90年代)以及大幅度增长(2000年以后)3个主要阶段.其中人为活动(围垦、人工造林等)是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大幅震荡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鸡屿行     
叶清 《厦门科技》2012,(2):52-53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工作的老科技工作者,厦门最令我钟情的地理景观,就是九龙江口的鸡屿。鸡屿,位于九龙江口,面积0.43平方公里,与罗马教廷梵蒂冈的大小相当.是厦门境内最大的无居民海岛。鸡屿距海沧投资区最近沿岸约1000米.行政区划隶属海沧镇后井村。站在国际货柜码头远  相似文献   

7.
福建九龙江口水螅水母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材料系1980年10月,1983年7月,1984年1月和4月在九龙江口的嵩屿昼夜连续采集(间隔3小时,用大网和中网分层采集),以及1982年2月至1983年1月在九龙江口不问站位采集,共获得定量标本182份。经研究发现1个新种,6种我国新记  相似文献   

8.
凋落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以我国最耐寒的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监测和对比九龙江口秋茄群落的凋落物动态和组分.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秋茄群落总凋落物939.1g/m2,主要以叶凋落物产量为主,占比54.4%;凋落高峰集中在春季,但其动态受到多种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月均温、极端低温和极大风速是影响总凋落物产量的关键因子;极端低温对凋落物产量存在负效应,1月和12月总凋落物产量最低;夏、秋季的台风大大增加了枝凋落物产量.对比监测数据和历年数据发现:1982—2019年这38年来,秋茄繁殖体物候期延长并提前0.86d/a.该结果为研究气候变暖、风暴潮加剧对红树林的影响提供了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9.
小型底栖动物世代周期短,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分布格局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为了解福建省九龙江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多样性,于2018年4月(春季)在九龙江口潮下带沿着盐度梯度设置11个站位,进行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密度以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动吻类、端足类、介形类、双壳类、纽虫,以及其他类.小型底栖动物和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3±404) ind/(10 cm2)和(292±414) ind/(10 cm2).此外共鉴定出海洋线虫58属,主要优势属有Daptonema、Desmodora、Sabatieria、Parodontophora、Spilophorella和Neochromadora.海洋线虫主要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地理位置接近的站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也较相似,部分站位平行样间呈现较高的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根据海洋线虫的各项生物变量进行九龙江口...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每季度从福建九龙江口的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点的定置张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凤鲚样本,分析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九龙江口凤鲚体长分布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6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20~69.10 g,优势体重为0.20~2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3×10-6 L3.23(R2=0.88,P<0.01,n=927),体长生长方程为Lt =246.75[1-e-0.65(t+0.21)],体重生长方程为Wt=64.94[1-e–0.65(t+0.21)]3.23 ,由此可将凤鲚看做匀速生长的鱼类;2)凤鲚夏季洄游至九龙江产卵,性成熟以Ⅴ期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3)凤鲚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0.67和1.33.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凤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限制捕捞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中碎屑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厦门港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物质组成、重矿物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该区碎屑矿物共有47种,其中轻矿物9种,重量矿物38种;轻矿物的平均含量为88.6%,重矿物的平均含量11.4%,大大高于台湾海峡重矿物的平均含量(0.95%)。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富含磷酸盐(PO3-4)的河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与磷循环的关系,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dissolv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DAPA)、颗粒态碱性磷酸酶活性(particulat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PAPA)和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o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TAPA),分析了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磷营养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九龙江口TAPA空间差异显著,河口上游显著高于河口下游,表层略高于底层;TAP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秋季TAPA介于85.5~876.5 nmol/(L·h),冬季介于7.5~639.8 nmol/(L·h);秋季AP主要以颗粒态存在,PAPA对TAPA的平均贡献率为(84.9±9.5)%,而冬季PAPA和DAPA对TAPA的贡献率分别为(54.1±26.4)%和(45.9±26.4)%,差别不大。统计分析表明,DAPA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浓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溶解态AP主要由DOP诱导而产生,并受河-海水混合影响;PAPA与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相关不显著,说明附着在颗粒物上的细菌可能是颗粒态 AP的主要来源。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磷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可能是富磷河口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珠江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特征的影响,基于D-Flow FM(Delft 3D-flow flexible mesh)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T_TIDE对模型结果进行调和分析,通过振幅比、相位差和潮能通量探讨岸线变化对潮汐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半日分潮M_2的振幅和1/4日分潮M_4的振幅总体均呈增大的趋势,潮能通量呈减小的趋势。珠江河口整体表现为潮汐不对称加剧,涨潮占优增强。岸线变化通过影响径流作用、河口形态、浅水效应和潮能辐聚作用,影响珠江河口的分潮振幅、相位、潮汐不对称和潮能通量等潮汐特征。由岸线变化带来的潮汐振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加剧和涨潮占优趋势加强,可能会导致风暴潮等沿海灾害和严重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水体透明度的遥感监测方法,并在钱塘江入海口水体的时空变化监测中应用.利用EXP(TM1/TM3)模型来提取水体透明度(DDD)信息.通过6个感兴趣区域的SDD均值对比分析发现,在1984-1997-2000年间,该水域的水体透明度都呈下降趋势.用对2000年SDD图像划剖面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的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西到东,水体透明度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基于TM影像,尝试着从土地利用和围垦的角度来探讨水体透明度这种时空变化的原因,从而为钱塘江的河口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年在龙海县调查了华支睾吸(Clonorchis sinensis)的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的感染率为 0.6%,6月份是汶沼螺的感染高峰。6种淡水鱼类和虾类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感染率为44%,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感染率为1.3%。猫的感染率为33%~53%。用从阳性汶沼螺逸出的华支睾吸虫尾蚴人工感染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apes)的实验结果表明,后蚴在米虾鳃部及附近肌肉内成囊,发育 26~33 d成熟。用此成熟囊蚴感染一阴性小猫获得成虫。  相似文献   

1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港珠澳大桥是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其建成后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城市融合和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出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及投运对珠江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鱼类分类多样性估算方法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6年采用各种网具对长江河口区进行鱼类调查,查阅了当前所有在该水域进行的鱼类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长江河口区鱼类总名录,并计算了其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鱼类共有305种,隶属2纲28目101科215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12科14属22种;硬骨鱼纲共23目89科201属283种.依据总名录计算出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79.9)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Δ+值比黄海、渤海和东海鱼类均稍高.  相似文献   

18.
适用于测量沉积物pH的金属氧化物微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高温熔融碳酸盐法制备了铱和钨氧化物pH微电极,表征了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各项性能.所制备电极对pH有较好的线性响应,斜率在40~60 mV/pH ,接近理想能斯特响应.实验表明,铱氧化物微电极在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方面优于钨氧化物微电极,90%响应时间为5 s.铱氧化物微电极受盐度和氧气浓度影响很小,且经Nafion修饰后不受沉积物间隙水中还原性S2-的影响.把铱氧化物微电极应用于测量厦门西海域和九龙江河口的沉积物pH垂直剖面,发现pH在沉积物有氧和无氧深度界面(4~5 mm)达到最小,20 mm以深趋于稳定,符合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JRE) is a typical subtropical macro-tide estuary on the south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TWS),which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To understand nutrient dynamics and fluxes under such a heavy background of 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eight cruises were conducted from April 2008 to April 2011,covering both wet (May to September) and dry (October to April next year) seasons.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ere very high for the freshwater end-member in the upper reach of the JRE (nitrate (NO 3-N):120-230 mol L-1 ;nitrite (NO 2-N):5-15 mol L-1 ;ammonium (NH 4-N):15-170 mol L-1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SRP):1.2-3.5 mol L-1 ;dissolved silicate (DSi):200-340 mol L-1).In dry seasons,concentrations of these nutrients were higher than in wet seasons.Nitrate was the dominant chemical speci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with percentages of 67%-96% in wet seasons and 55%-72% in dry seasons.Distributions of NO 3-N and DSi against salinity were nearly constant during all cruises,and showed generally conservative mixing behaviors in the estuary (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