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利用早孕雌鼠观察了LHRH类似物及其与棉酚合剂宫内直接应用的抗早孕作用。结果表明,在早孕期间,宫内直接给予LHRH或其与棉酚合剂,均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而合剂药效更好且用药剂量少(LHRH200μg 棉酚0.3mg)。二者均为直接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孕酮受体复合物向细胞核的转移,降低孕酮的生理效应,使子宫内膜不能维持而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流产。上述结果,为获得一种用于临床的成功率高,不具危及孕妇健康的毒、副作用,简便易行的抗早孕药物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六种毒性低于棉酚的酚醛类化合物对雌性大鼠的抗生育作用。将妊娠大鼠按不同药物及不同剂量分组,在动物妊娠第七天,分别在子宫内注入棉酚衍生物,于妊娠第14天剖腹观察宫内胚胎情况。结果表明,六种棉酚衍生物在剂量大于棉酚抗早孕药量一倍时,均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为95—100%。与棉酚同剂量时,其中三种的抗早孕作用显著下降,抗早孕率低干55%。2,4二羟基荼醛的抗早孕作用也显著低于棉酚。酚醛类 NC009的抗早孕作用虽然很强。但局部刺激症状严重,似不宜作局部抗生育药。酚醛类 NS013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当与棉酚同剂量时,抗孕作用超过棉酚。剂量为棉酚的2/3时,抗早孕率为95.7%,当剂量为棉酚的1/2时,抗早孕率为89.4%。由此可见,毒性低于棉酚的酚醛类 NS013有希望代替棉酚作为女性局部抗生育药物。即代替手术作为人工流产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于小鼠妊娠第3天每侧子宫角内注入0.18mg醋棉酚混悬液(0.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溶剂,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抗生育率为93%,抗着床率为77%,钙调素(CaM)含量的测定表明,实验组子宫组织的Ca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证明子宫内CaM的降低是局部用棉酚抗生育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血清雌二醇(E2)比值及孕酮/雌二醇(P/E2)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不孕患者695例,于HCG日、移植前1d、移植第7d检测血清E2水平;移植第7d同时检测血清P水平。分别比较HCG日E2与移植前1dE2的比值、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P的绝对值及P/E2的比值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HCG日E2与移植前1d E2的比值与妊娠率无相关性;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移植第7dP/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IVF周期中,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孕雌激素比值可以作为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友孝 《甘肃科技》2011,(14):141-142
探讨使用雌、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疗效观察。对康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009年1月~2010年12月28例药物流产少量宫内妊娠物残留出血(出血时间〉14d)患者,口服乙烯雌酚7d,每天2次,每次1mg;于服用乙烯雌酚第5天起,同时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次,每日1次,共3d,以"药物刮宫"止血。用药后26例患者阴道流血时间〈10d,B超检查宫内无组织残留。乙烯雌酚、黄体酮是非手术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子宫出血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通过其对子宫内膜及脱膜靶细胞的孕激素受体的结合,阻止了体内孕酮对子宫内膜或脱膜的作用,所以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我院选择自愿要求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50例,停经49天以内,血CHG检查阳性,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米非司酮25mg/片,每天早上口服2片,晚上口服1片,连服2天,第3天晨来院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留院观察6小时。结果:完全流产130例(86.6%),不全流产10例(6.6%),失败10例(6.6%),阴道大出血行清宫术3例,本药使用方便安全,副反应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尼古丁对大鼠卵巢黄体细胞存活情况、在有无hCG支持下分泌孕酮、雌二醇的影响 ,将妊娠第 4天的母鼠卵巢中取出的黄体细胞培养于含 5 %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 ,放置于 37℃、5 %CO2 、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大鼠黄体细胞培养 1~ 2小时后 ,分组加入尼古丁生理盐水溶液 ,最终浓度为 :4mg mL、0 4mg mL、0 0 4mg mL、0 0 0 4mg mL、0 0 0 0 4mg/mL ,将大鼠黄体细胞分为两组 ,一组为基础分泌组 ,另一组为hCG刺檄组 .在大鼠黄体细胞受尼古丁作用 4小时后 ,吸取培养液上清部分以放射性免疫法测定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 ,同时用MTT比色法测定黄体细胞存活情况 .结果发现 ,大鼠黄体细胞在有无hCG的刺激下 ,孕酮 ,雌二醇的分泌量均是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致呈线形关系 ,但其基础分泌量远远小于hCG刺激下的激素分泌量 .  相似文献   

8.
麦冬多糖对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法复制妊娠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麦冬多糖0.2 g/kg,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给药第0、7、14天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第0、14天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体质量.结果:口服麦冬多糖第7、14天可降低妊娠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麦冬多糖具有降低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增加肝糖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期妊娠诊断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用奶孕酮分析法作妊娠检验,取样方便,诊断期早,及时准确,是早孕诊断法的一项重大发现。1971年以来,Laing和Heap进行了研究。Booth(1980)在第九届国际动物繁殖与人工授精会议上报告,英国用奶孕酮作妊娠诊断的奶牛数每年超过十万头,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用奶孕酮浓度作奶牛早孕诊断的试验。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黑白花奶牛用奶孕酮作早孕诊断的适宜日期、准确率和奶孕酮的判断值。以期提高奶孕酮妊娠诊断的效果,促进这一先进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酮(P)浓度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350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垂体降调节方案,按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分为3组,分别为A组67例(1.0≤P2.0 nmol/L)、B组133例(2.0≤P3.0 nmol/L)、C组150例(3.0≤P4.77 nmol/L).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卵子及胚胎资料、周期取消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在3.0~4.77 nmol/L组时,获卵数、MII卵数及受精数均高于其他组;同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亦最高.结论:HCG日血清孕酮浓度水平在3.0~4.77 nmol/L之间能获得更成熟的卵子,同时不增加因多卵泡发育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块化的FORTRAN77研制流动式起重机防倾翻的性能线图软件,为起重机倾翻故障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在复杂运动条件下,单摆的运动微分方程。对文献[1]、[2]、[3]所给的问题的解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解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提高激光稳功率器抑制噪声的能力,应归结为提高其静态稳定度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提高静态稳定度的各种措施;导出了单馈方式时对应不同反馈函数的静态稳定度,并提出了可使静态稳定度获得大幅度提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聚丙烯丝束滤棒成型的溶液型和单体型增塑剂之配方设计和组分选择。报导了它们在醋纤滤棒成型机上试制聚丙烯纤维滤棒的结果。结果表明,所试制的聚丙烯纤维滤律的质量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15.
用数值计算对青霉菌在锦橙表皮上的繁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经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与实测曲线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常用的催化剂,介绍了用铂石棉和三氧化二铬做催化剂的实验方法,并提出了实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情事变更产生原因的分析 ,说明情事变更原则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处理情事变更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制度 ,应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之上尽快制定出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各国相通的情事变更的原则理论  相似文献   

18.
魏森泉  陈学岗 《江西科学》1997,15(3):158-163
运用库贝尔卡---芒克配色理论,建立了涂料计算配色模型并设计出实用的涂料配色计算程序。从而可通过测量涂料表面的光谱反射率来确定颜色配方并得到所需颜色的最佳配方。本文在JK-03涂料测色配色仪上得到成功的应用。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以单板机为计算控制单元,气缸为执行机构的速度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了气缸运动速度闭环自动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识别电站锅炉墙结构固有频率与阻尼参数的方法.并对在上海石洞口发电厂2号锅炉上进行的测量及识别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