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能量法对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弹性畸变屈曲应力和半波长进行推导分析,得到相应部分加劲板件的稳定系数建议计算公式.与有限条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建议的部分加劲板件稳系数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通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分析给出了轴心受压构件部分加劲板件考虑畸变屈曲和局部屈曲的协同稳定系数计算方法.算例分析以及国内外的相关实验结果的验证表明,建议方法能够更好地考虑轴心受压开口截面构件畸变屈曲和局部屈曲对于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承载力计算结果相对于我国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更加准确,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双相型不锈钢材在轴心受压下的整体稳定性能,对6根双相型不锈钢焊接箱形截面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在试验前对试件的几何初弯曲进行了测量,在试验过程中对荷载初偏心进行了量测.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构件的失稳变形特征和整体稳定承载力,并与欧洲钢结构规范(EN 1993-1-4)和中国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均高于欧洲规范计算值,但整体低于中国钢结构规范方法的计算值;同时说明欧洲规范采用的设计曲线偏保守,而中国钢结构规范所采用的设计曲线应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960 MPa(屈服强度标准值)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受力性能,本文使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4个箱形截面和4个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几何初始缺陷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取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局部屈曲临界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这种建模方法,对960 MPa高强度钢材箱形和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参数分析,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及本文汇总的已有试验结果,与中国、美国和欧洲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曲线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新的设计公式.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有限元建模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计算960 MPa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屈曲受力性能;几何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对构件的极限应力的影响很小,但是对板件宽厚比较大构件的局部屈曲应力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对于中美欧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的设计公式更适用于960 MPa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屈曲应力和屈曲后极限应力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工程界存在的中美钢结构规范差异,我国规范无法走出国门的现状,对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美国《钢结构建筑物荷载及抗力系数设计规范》LRFD-2001中轴心受压构件,利用可靠度理论对两者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关于中美钢结构设计规范轴心受压构件可靠度设置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轴心受压构件曲线的最小二乘法拟合公式,根据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条件,导出轴心受压焊接组合工字形钢构件长细比λ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而总结出一种轴心受压钢构件的简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直接计算适用长细比λ,确定截面尺寸,可一次性完成,步骤简洁,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锈钢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采用ANSYS软件建模对不锈钢轴压构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几何初始缺陷、截面残余应力、材料力学性能、截面宽厚比以及长细比的不锈钢工字形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进行了参数分析,通过对比可确定材料力学性能、构件长细比为主要影响承载力的因素.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稳定承载力的数据拟合提出了整体稳定系数的三段式计算方法,并将该计算方法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此计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不锈钢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轴心受压情况下典型套管构件的简化力学模型,选择利用合理的套管构件内核本构关系,用2个算例(内核圆钢管不同工况下的轴压承载力分析和网架结构应用套管构件的稳定计算分析)分析了外钢管对轴心受压内钢管的失稳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套管构件作为失稳控制措施能够使得轴心受压钢构件失稳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应用于桁架、网架以及网壳等对受压钢构件失稳比较敏感的一类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利用套管构件对轴心受压钢构件进行失稳控制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钢结构轴心压杆的整体稳定的失稳形式和构件的缺陷等方面人手,分析了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S0017-2003)采用的柱子曲线,提出加强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U1无氧铜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以填补金属铜工程力学性能研究领域的空白.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准确模拟构件的材料非线性与几何初始缺陷,对7个TU1无氧铜圆管柱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的比值的平均值为0.964,标准差为0.049.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分析TU1无氧铜轴心受压圆管柱的整体稳定性能,为进一步运用该有限元模型对各类截面的TU1无氧铜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虑砖砌体的弹塑性性能和构件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对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进行了稳定分析。分析得出的稳定承载力算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接近,并得出了达极限承载力时构件的侧向挠曲值的算式。由分析所得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算式可以看到,稳定系数除与构件的高厚比有关外,还与砌体的抗压强度有关,而不应是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载荷与载流体系所激发的场分布角度定义了载荷载流体系的感应系数,并应用这些定义证明了一些重要公式。  相似文献   

12.
投入产出系数新作用的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接消耗系数是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的最基本系数,直接分配系数是一个部门的产品分配(提供)给各个部门作生产使用和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数量占该部门产品总量的比重;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它们的新作用,并用我国1987年至2007年的5张投入产出基本表作动态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渗透系数作为土的基本力学指标参数,是孔隙比和粘滞系数的函数,为了研究黏土中结合水对粘滞系数的影响,开展固结试验得到各级压力下的渗透系数与粘滞系数,并由高速离心机分离试验定量测得结合水量。结果表明固结压力增大,孔隙比减小,渗透系数随之减小,由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反算出动力粘滞系数,随固结压力增大而线性增大。压力较小时,结合水量变化较小;自由水减少到一定程度变为结合水排出为主。结合水排出会导致结合水膜厚度变薄,粘滞系数随结合水膜厚度减小而线性增大。所以,对于结合水含量较高的黏土,固结压缩过程中存在结合水排出现象,计算渗透系数时需考虑结合水膜变薄导致粘滞系数增大进而对渗透系数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Pitzer理论应用于20℃-50℃NaOH—H2O体系溶解度计算,提出Pitzer模型中的经验常数a和b是温度的函数。从文献提供的该体系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数据拟合NaOH的Pitzer单盐参数β^(0)、β^(1)、和C^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得到的这些参数计算20℃-50℃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平均误差为0.75%,最大误差为1.55%。说明得到的参数适用于高浓碱性单电解质体系溶解度计算,为高浓体系溶解度计算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扩大了Pitzer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气相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反应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对应有浓度速率系数,反应物质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对应有压力速率系数。依据浓度与压力2种速率系数的关系,由阿仑尼乌斯方程得出了2种速率系数对应的活化能间的关系,并验证了该关系式的正确性,分析了该关系式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探讨如何简便计算坡屋面工程量入手,在理论计算推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延尺系数及隔延尺系数计算公式以及坡屋面工程量计算的简便公式。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恢复系数、击穿系数和放能系数分别给出了3种Q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在高压气相化学平衡的计算中,路易斯-兰德尔规则能大大简化计算过程。但该规则有时不适用。本文根据R-K状态方程修正这个规则。估计它的误差,确定其适用范围,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以大理-瑞丽山区铁路的通过能力适应性计算为研究重点,分别计算了大瑞铁路各区段的平行运行图和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提出了三列旅客列车在追踪系数分别为0、0.5、0.67、1时,大瑞铁路的通过能力加强方法。研究表明:组织列车追踪运行,可以大幅度缩减同方向列车间隔时间,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区间通过能力。随着旅客列车追踪系数的增大,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呈减小趋势,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于垂直均匀分布海水,提出了利用机载海洋激光雷达数据估计系统的有效衰减系数、海水的体积吸收系数、体积衰减系数和体积散射系数的方法.并根据海上机载试验获得的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对垂直非均匀分布海水条件下海水参数的估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