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林龄阶段人工林土壤腐殖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以云南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化学分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研究手段,对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造林时间增加,土壤p H呈下降趋势,造林年限增加27年,土壤p H下降0.6个单位.幼林阶段土壤C,C/H高于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而土壤N,H,C/N随造林年限增加变化不大.各林龄阶段表层土壤C,N,C/N,C/H普遍高于表层以下土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土壤HA和F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及官能团组成,主要含有酚羟基、芳香基、脂族烃基、羧基等基团.从造林年限变化趋势看,从幼林到成熟林阶段,土壤表层H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香类物质增加,说明造林年限增加土壤HA结构变得复杂.土壤FA随造林年限的变化特征与HA相似,但其表层(0~20 cm)土壤中羧基含量增加十分明显,说明表土羧酸类物质有随林龄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引起造林后期土壤p H下降的原因之一.从剖面深度看,随土层增加,土壤HA和F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呈降低趋势,而芳香类物质含量增加,说明人工林深层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表土层.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稳定性维持机制,以云南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化学分组方法,结合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研究土壤三种稳定有机碳组分化学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地土壤三种有机碳组分(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组成,主要含有酚羟基、少量脂族烃基、羧基、酮型羟基、酰胺基团和少量碳水化合物.但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官能团特征存在差异.剖面深层土壤HA中富含脂肪族基团,至亚表层土壤中HA脂肪族基团含量减少,表层土HA中未显示含有脂肪族基团.研究表明,脂肪族基团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稳定性的维持有密切关系.该结果从官能团结构特征角度为揭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对土壤肥力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探究山西省典型山地森林土壤中HA和FA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和应用潜力,文章对芦芽山阔叶林土壤中HA和FA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来源的腐殖质相比,芦芽山土壤中的HA和FA的芳香性、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二者苯环侧链上都有丰富的含氧基团;芦芽山土壤HA和FA表面基团类型基本一致,二者均含有木质素、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但是不同基团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FA羧基的含量占总酸性基团含量的86.86%,而HA羧基仅占总酸性基团的46.22%;HA分子量的98.2%集中在中高分子量部分,FA则全部集中在中低分子量部分,计算得出HA和FA的粒子半径分别为3.82 nm和2.14 nm,这些结果表明FA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比HA更强。此外,HA和FA的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均超过2,表明二者皆为宽分布高分子有机物,均适合作为修复环境污染的环保材料。文章结果丰富了我国土壤有机质数据库,并可为未来基于土壤腐殖质修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 对西藏昌都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饮水及沉积物中腐殖质进行研究。腐殖质总有机碳含量在病区和非病区样本间未表现显著差异。PARAFAC识别出5个荧光成分:成分1为类氧化醌, 成分2为类色氨酸, 成分3为陆地源类腐殖质, 成分4为类还原醌, 成分5为类酪氨酸。病区水中富里酸(FA)的成分1 (p<0.10)、成分4 (p<0.05)以及水中胡敏酸(HA)的成分4 (p<0.10)等类醌成分含量高于非病区, 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对比水中腐殖质醌氧化还原系统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的差异, 发现还原醌形态的差异大于氧化醌形态, FA醌系统的差异大于HA醌系统。虽然HA中还原醌含量较高, 但HA在水中的碳含量很低, 对大骨节病影响较弱, 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差异较小。沉积物中腐殖质还原醌含量较高, 且与水中腐殖质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关系, 但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未表现显著差异。深入了解腐殖质不同组分以及醌的不同氧化还原形态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的差异, 对病区改水工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腐殖质会对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根据Pallo法分组,对吴淞口近岸湿地沉积物中腐殖质所含的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3种组分进行分离,并分析FA,HA和HM的色调系数(Δlog K)、红外光谱以及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吴淞口近岸湿地沉积物中腐殖质的质量比为3.20 g/kg,FA和HM组分分别占腐殖质总质量的40%和55%.FA的Δlog K值较HA高,且其分子结构简单,演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低.FA的主要官能团有—CH2,—CH3,—COOH和C==O等,HA的主要官能团有—CH2,—CH3,—COOH和芳基上的C==C等.吴淞口近岸湿地沉积物中的腐殖质的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低,其所含各组分的芳构化程度为FA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对查干湖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以查干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环境与植物之间响应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剖面、5种不同类型植被(芦苇+香蒲、芦苇+苔藓、碱蓬、水稗、芦苇)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变化及其红外光谱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盐碱湿地土壤中的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的含量变化趋势呈现深层大于浅层,胡敏素碳的含量远小于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土层深度对于腐殖质组分影响明显,且不同植被土壤腐殖质碳含量总体呈现出芦苇>水稗>碱蓬>芦蒲>芦苔的趋势;胡敏酸和富里酸在不同植被土壤中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研究结果对揭示盐碱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转化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查干湖盐碱湿地土壤环境修复及优势植被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九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不同回灌方式下陈腐垃圾中Cr、Cu、Zn、As、Cd、Hg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填埋体陈腐垃圾中Cr、Cu、Zn、As、Cd、Hg和Pb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厌氧填埋体D(渗滤液回灌)陈腐垃圾中的Cr略微超标,2种填埋结构清水回灌方式陈腐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低于渗滤液回灌方式;准好氧填埋结构陈腐垃圾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厌氧填埋结构陈腐垃圾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轻微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不同填埋结构、不同回灌方式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没有明显的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 (HA)、富里酸 (FA)含量及HA/FA比值 ,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 ,肥力提高 ;而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化肥 ,使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 ,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是冀东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型厌氧填埋场中铁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南郊某大型厌氧填埋场为例, 对不同填埋龄垃圾中的铁含量、价态转换及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厌氧填埋场填埋龄为3~10年的垃圾中Fe含量变化范围为18532.8~26897.2 mg/kg。由于微生物的异化铁还原作用, Fe(III)不断被还原为Fe(II), Fe(II)/ Fe(III)从0.51上升到1.01。形态分析结果表明: Fe在不同填埋龄垃圾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残渣态含量最高, 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次之, 酸可溶解态含量最低, 可还原态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大, 硫化物对Fe形态分布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水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和同兴垃圾焚烧厂冬季渗滤液的常规水质特征,并与国内外部分渗滤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生桥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和同兴焚烧厂差别很大,与填埋时间为10 a左右渗滤液相似,具有较低的COD值(4 173 mg/L)和VFA含量(384 mg/L)、较高的NH3-N含量(3 885 mg/L)和pH值(7.83),很低的BOD5/COD值(0.09);而同兴焚烧厂渗滤液与早期填埋场的水质相似.对比研究了长生桥填埋场和同兴焚烧厂渗滤液中DOM的构成及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焚烧厂渗滤液中DOC的含量远大于填埋场,但填埋场中HA所占比例高于焚烧厂;分子量分布表明,在大于10 kDA的范围内HA占了60%以上,且HA的分子量随腐化程度的加剧有增大的趋势,而FA和HyI主要分布在2 kDA以下.  相似文献   

11.
腐殖酸与Cu2+、Zn2+、Fe3+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腐殖酸与Cu^2 、Zn^2 、Fe^3 的络合作用.它们的络合形成常数可通过作图法获得.随着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络合形成常数减小.同时发现络合形成常数FA大于HA;Cu^2 和Fe^3 大于Zn^2 .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渗滤液厌氧降解出水中有机物的构成特点和变化规律,采用XAD-8和XAD-4树脂将溶解性有机物(DOM)依亲疏水性和酸碱性特征分为5种组分,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出水中各组分的含量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SBR处理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可达53.0%~94.7%;芳香类物质多存在于疏水性组分中,厌氧处理后各组分UV254明显下降,芳香类、羧酸和氨基化合物去除明显;随着HRT的延长,富里酸类荧光物质易在出水中累积而造成累计荧光强度Фi,n增大,而芳香性蛋白及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较之更易降解.可见ASBR能有效降解渗滤液DOM各组分物质.  相似文献   

13.
羧酸和甲醇在酸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是气相色谱衍生化反应的常见方法。常用方法有CH_3OH~HCl法,CH_3OH_3OH—H_2SO_4法,CH_3OH—BF_3法,这些方法都比较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也各具特点。曾有人用对甲苯磺酸(P—TSA)作为羧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该法对一些复杂的有机酸和醇反应转化率较高,并有不少这方面的合成专利和报导。本文探讨将PTSA—CH_3OH法用于色谱分析的新的甲酯化方法。采用某些有机酸和甲醇反应,考察P—TSA的催化效能,实验结果表明:P—TSA对三类羧酸的甲酯化反应都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尤其苯甲酸、水杨酸、邻氯苯甲酸等芳香酸用CH_3OH—PTSA法优于CH_3OH—HCl,CH_3OH—BF_3法。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玻璃纤维网为载体负载TiO2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薄膜中TiO2晶相为锐钛矿型.基于UV/TiO2体系,研究其对太湖源水中藻类胞内有机物(IOM)的降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与腐殖酸(HA)对比研究结果表明,IOM较难被光催化氧化工艺降解,反应60 min时,UV254和DOC的降解率只有33.3%和19.1%,而HA的UV254和DOC降解率分别达到96.6%和57.3%;原因在于IOM主要是由大分子亲水性有机物组成,含有较多的氨基结构,而腐殖酸是强疏水性有机物,含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同时,UV/TiO2体系的光强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IOM的降解效果;在pH=6.7时,IOM降解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用电位滴定法研究腐殖酸FA和HA与金属离子(Ca2+、Mg2+、Co2+、Ni2+)的络合作用,发现它们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比较稳定,在溶液中的络合形成常数可通过作图法获得 随着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络合形成常数减小,同时发现F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形成常数比HA的大 腐殖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农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介绍了以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为酰化试剂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重点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指出以羧酸为酰化试剂、以环境友好的固体酸为催化剂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是今后芳香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技术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含苯酚、氯酚或其他含酚的化合物以及羧基酸,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有机物可以被完全矿化.由此表明,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污水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是很有前景的,但相关报道很少.含硝基的有机化合物是工业和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