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在采用相对高差和坡度将公路地貌划分为平原区和山区的基础上,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分为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和山区公路边坡水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依托ArcGIS10.0软件开展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完成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显示:山区公路洪水灾害综合危险度值为[1.24,7.52];全国可划分为微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重危险4级;区划方案与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实际分布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出于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沿线区域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从崩滑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对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解译为手段,建立崩滑灾害编录和因素基础数据库、遴选评价指标;以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为基础,计算指标权重;并在统计量化指标崩滑信息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美姑河省道公路沿线的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灾情比较吻合,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综合建立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的方案,分析了山区公路基站选址、天线应用与无线信号场强衰耗的关系,计算了山区公路中不同环境下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场强衰耗,对解决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建设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汶川强烈地震给灾区的公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需要通过总结,对山区特别是高地震烈度区生命线公路的抗灾减震建设工作要加强重视。本文结合灾区公路中的一些常见灾害,探讨山区公路的抗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特点,在将吉林省公路地貌划分为平原区和山区的基础上,选取大于25 mm年降水日数、年降水量、地形坡度、区域河网密度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作为评价指标,分平原区和山区构建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在GIS平台支持下对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中、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和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较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中部和南部,低、中、较高和高危险区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91%、25.65%、28.96%和25.48%。  相似文献   

6.
秦岭山区公路水害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田广安 《科技资讯》2006,(30):159-160
山区公路各种自然灾害中尤其水毁灾害最为普遍,对公路的危害性最大,为了有效的预防水害对公路的侵蚀,本文介绍了水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维东 《科技信息》2013,(23):339-339,342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重要灾害之一,大规模的滑坡可以摧毁公路,阻塞河道,淹没村庄,对于公路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对待滑坡灾害首先要清楚地调查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要按照先后次序进行施工治理。本文主要从预防和施工两个方面对滑坡路基的处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许莉莉  靳菊红  程俊 《甘肃科技》2014,(10):106-107
山区公路建设工程越来越多,许多桩基础处于河道之中,特别是山岭重丘区河道狭窄,在雨季山洪、泥石流暴发期间,河道排水和桥梁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分析桥基发生水毁灾害的主要条件,提出了防护措施及对策,对山区公路桥梁的设计、施工、养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亮 《科技信息》2012,(3):504-504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具有曲线半径较小,填挖方数量较大,桥涵密布,排水系统不完善和易发生水毁等不利于交通安全的特点,必然造成使用功能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其中公路水毁是危害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的主要灾害。本文主要从山区公路水毁的结构型式和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入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日常实践经验就如何防治山区公路水毁提出了科学严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袁江涛 《甘肃科技》2011,27(9):117-120,156
山区公路水毁在公路养护维修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公路水毁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尤其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之后,进一步让人们意识到公路水毁防治的巨大意义。省道S313线舟曲—迭部山区公路水毁的3个主要类型是泥石流冲刷、淤埋和堵塞,路基缺口及落石和坍塌。按照这3大类型,结合舟迭公路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及特点,论述了山区泥石流防治和修复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为预防水毁发生或降低水毁损失养护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矿井水害事故的统计分析,列举了11种类型及46种可能的致灾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提出了现场水害隐患排查的重点和难点,对年度灾害预防计划编制中关于水害部分的要点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库区是山地灾害多发区,本阐述了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基本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从库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植被等背景条件入手,分析了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产生因素,并提出了库区山地灾害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震和降雨耦合灾害分布与长期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灾区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难性损失,成为灾区新的威胁。通过对西昌7.5级地震灾区鹅掌河流域进行灾害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流域内灾害具有地震灾害效应。灾害表现为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且集中于东盘,地层倾向性,滑坡堰塞形成S型河道,微地貌效应和灾害链式效应。2区域内7.5级地震后以中小地震为主,降雨量变化平稳。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表现为崩滑的频繁发生,鹅掌河成为高频泥石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成为诱发区域灾害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加强灾区雨季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灾难性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5.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灾情系统中致灾因子与承灾体承灾能力的分析,揭示出自然与经济对灾情的综合作用,在地表与气候均不稳定的共同致灾背景下,灾情主要受经济系统的影响。灾情发生频率与承灾力呈负相关,灾情强度与承灾力呈正相关,不同灾害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统计中的灾情主要与第一类灾害有关,第二类灾害通过影响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16.
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2):183-184,225
通过参与对山西省北、中、南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认为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应以矿山(尤其是煤炭矿山)开采和人工开山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诱发的人为灾害为主,展开工作。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是山西的首要地质灾害,其次为开山修路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一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环青海湖地区草蝗灾的危害种、发生期的基础上,对诱发草地蝗灾的主要因素、气候、草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一地区草地蝗灾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因覆冰造成的500kV输电线路故障进行了分析,从地理位置、气候、线路路径等方面探讨了覆冰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止冰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湖南省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从灾情的形成机理角度寻求林业恢复与重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林业冰冻灾情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冰冻致灾因子强度大,而低山与弱风的孕灾环境则对灾情起着激化作用,同时林业系统的脆弱性又放大了灾情,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系统结构降低林业系统的脆弱性与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