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献传播是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传播的一种方式。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文献传播方式是按照佛经汉译→汉文经录编撰→汉文大藏经刻印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传播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三者之间彼此关联,对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成功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四组(摩崖刻经、碑柱经幢、龛窟单尊造像记、寺庙记述)对泰山佛教石刻的内容和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语言文字.作为这一时期语言文化重要载体的石刻文献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佛教类石刻的数量迅速增多;佛教石刻的类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凿刻或者捐刻队伍庞杂,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等.与之相应的石刻文字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石刻楷书记载的内容增加;新造字大量出现;假借字逐渐增多等.  相似文献   

4.
东平是佛教刻经遗存较为集中的地区。通过概述东平现存摩崖刻经及部分刻经碑刻以及东平一带北朝佛教情况说明刻经出现的背景,初步探讨山东地区名摩崖刻经的目的并非是“末法思想”的反应,而是为了观方弘化,方便僧侣禅定、颂经。通过我国出现的纪年刻经说明刻经发展路线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重点介绍了山东地区的刻字特点。  相似文献   

5.
古代佛教化对中华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大藏经的翻译和传播,对我国古代很多少数民族字的创制、发展和成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多种民族字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字创制所起的催化作用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至东汉末,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的汉译佛经是一种空前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安世高的身世、佛经理论和汉译,可以发现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及其译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前秦时期,泰山便成了山东最初的佛教中心。世云北魏造像,北齐刻经,是说北朝的佛事活动已经形成了带有倾向性的时代特征。洪顶山关于僧安道壹的碑、铭、题记提供了他山不可比拟的史料,为研究山东境内的北朝佛经刊刻活动及僧安道壹其人提供了新的实证。  相似文献   

8.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深入人心,与佛、菩萨、罗汉等的雕像、画像的传播是不可分的。观音信仰的传播是佛教传播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研究观音像的传播使我们可以看出佛教传播的存在和途径。桂林龙隐岩有一男性观音像,属世所稀见,虽然刻于清代,但从其刻像的文字记载,从明人的石刻记载、观音信仰的发展特点,从唐代的佛教在桂林发展的考察,可见应该是唐人作品,反映了唐代佛教在桂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出三藏记集》为现存最古之佛经目录。梁僧在定林寺抄集佛教《经藏》期间 ,以《安录》为基础 ,撰成《出三藏记集》。该书首创经序体例 ,使用多种体裁 ,开创二级类目设置 ,采用分析著录方法 ,创立抄经、律录部类 ,开佛典来历及译法研究之先河 ,对我国佛经目录的编纂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人体暴露研究已成为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传统的人体暴露评估方法(如血液组织检测等)具有侵入性、复杂性、成本高、样品难获得等缺点。新型被动采样方法以其非侵入性、简单易行、易于接受等优点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总结了非饮食人体暴露评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人体暴露评估的新兴被动采样技术,包括硅胶腕带、硅胶胸针、手擦拭样、衣服等,其中硅胶手环和硅胶胸针以其廉价易得、易于被接受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利用衣服作为SVOCs人体暴露研究的手段,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将菌种以孢子悬液的形式接入灭菌生川乌、生附子、制川乌、制附子药材中,30℃固态发酵培养7 d提取生物碱,对照组为未发酵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发现发酵药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原药材:生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0%、0.0195%、0.0320%,而发酵生川乌中分别为0.0231%、0.0039%、0.0117%;生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750%、0.0670%、0.0550%,而发酵生附子中分别为0.0633%、0.0552%、0.0291%;生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5%、0.0075%、0.0078%,而发酵生川乌+附子中分别为0.0202%、0.0022%、0.0026%。该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助于降低川乌、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洛川苹果园夏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并为进一步开展陕北经济林地区土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利用对角线五点法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共获得动物134只,隶属4门6纲9目。优势类群为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柄眼目等。其中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7.31%、28.36%、12.69%,共占总捕获量的78.57%,构成了群落的主要框架。在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中,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比较明显;示范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常规园,但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低于常规园。由此可知,示范园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类群数量分布均匀,显示了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果园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3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原由,制约因素的多元的,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1)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候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3)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台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4)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5)东部不断强化开辟地下空间与利用,西部期盼“红旗河”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我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7.
城市声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声景评价、模拟以及预测的综合研究,这些研究特别着眼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中声景评价重点研究各种声学、环境、社会、人口、心理、文化和行为因素对声景质量的影响,以及描述声景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研究主要建立在一系列在欧洲和中国进行的声景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计算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模拟模型,包括基于声能的虚声源法、声线追踪法、radiosity法、声线追踪/radiosity综合法,以及城市声场可听化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对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基本特征以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及序数逻辑回归技术,提出了一个预测声景质量的模型工具,其输入包括设计的空间和声源情况以及使用者的社会、人口及行为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句法差异及其转换翻译浅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英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形态语和无形态语、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形合与意合、有主句和无主句、人称主语句式与非人称主语句式以及句首重心与句尾重心之间的差异。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转换和调整,才能使译自如圆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大气气溶胶类型和含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是气象学、环境学和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认识全球气溶胶分布基本特征,发现和跟踪全球气溶胶显著变化地区,本文利用美国NASA 发布的C6 版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分析全球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与中国霾区的关系,提出霾区治理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参考标准。分析2003-2014 年卫星监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稳定高值区位于亚洲东部及其邻近太平洋海区、印度半岛及其邻近印度洋海区、非洲北部和中部及其邻近大西洋海区;重点变化关注区为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增量区和南美洲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减量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地区的形成与沙尘暴、火山喷发、生物质燃烧、工业排放等自然源,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秸秆焚烧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为源气溶胶排放直接相关,并受气象因素和山脉等地形阻挡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稳定性与季节变化最终形成全球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大于0.5 的区域为主要霾天气区,其中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地区和四川盆地为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极端高值区,年平均极端高值达到0.8~1.0,为霾天气常态化发生区;通过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量值分析认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0.5 可作为中国大气环境最大承载量,中国东部地区高于此值的区域为主要大气污染控制区,大范围工业生产污染物减排可带来整体环境改善,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有望降低的气溶胶污染中位比率为33%,平均比率为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