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吉龙 《科技资讯》2006,(20):183-184
书法学习可分为“写字”、“书法”、“书道”三个层次,而书道是最高境界,书法学习通过确立目标、选贴、临贴和创作等过程也是感悟和追求书道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书法欣赏角度出发,提出了书法者的“正气”和“才气”如何对书法美感和气质产生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功力”,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核心问题,首先,它强调书艺造型应像“铁画”、“银钩”那样,具有明确的形象与质感;其次,它要求在“银”和“铁”也即“文”和“质”之间求得对立的统一,充分显示书法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入体察后所进行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5.
“绝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绝俗”则须重视“胸次”,在艺术境界上超越凡俗。他所重的“韵”,是“苍拔紧执”为主,且与“妍雅郁藏”相融合的“韵”。此外,他强调“法外之理”、“中和”、“自然”等美学观。他的书法创作前无古人,特色独具,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把书法和汉字划上等号,有损于书法的艺术旨趣和创新,强调书法别于汉字,不利于书法的理解和普及,书法的艺术体现和应用的“信号”(汉字)之间是互为关联,互为因果的,书法应以应用汉字为直接载体才能体现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法的本质 ,即书法是什么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 ,当前由于人们对书法本质的界定不明确、统一 ,导致了一些以书法为幌子的“非书法”现象的产生。这些严重有害于书法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框架一个“三级书法本质论”新说 ,即将书法的本质分解为三个层级来理解 :写字层、艺术层、学问层 ,并就三个层级的内在联系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开展书法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讲解书家趣闻逸事及欣赏真迹佳作激发兴趣”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体会书法的美,从而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书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临摹是进行书法学习的开始,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是汲取优秀传统书法作品精华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具体体现在: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基础,集字是进行初级创作的好帮手,创作是书法临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艺术与市场的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思考。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根据商品的硬性制约原理,书法创作中越来越多地存在着消费性的影响。我们无论反思还是抉择,都有必要走出当代书法创作中出现的狭隘圈子,去经受时代风雨的洗礼,去寻求演绎历史发展态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教学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高校书法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目标不明确;缺失书法理论教学;缺乏“照镜子”;缺乏选帖指导;缺乏内在涵养的教导等,这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通过研究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高校的书法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活动的两个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环节。临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忠实性临摹;二是分析性临摹;三是印象性临摹。三个阶段由低而高,由入而出。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家式的创作;二是百家式的创作。这两个阶段是由专而博,由他而我。  相似文献   

15.
张謇虽有“同、光间书法第一”的美誉,但书名不显,原因就在于“为事业之功所掩没”。他以功用为书,使书法在审美与实用上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显示了书法贴近社会生活的艺术功能。张謇的书法“立意沉醉,外柔内刚”,是他坚韧不拨、独立自强人格力量的写照,也充分反映了张謇所独具的美学性格。  相似文献   

16.
王岳川的文艺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西学"转向"中学"的过程,其核心是书法美学。在继承前人相关见解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文化输出"思想,其核心也是书法美学,并因此实现了文艺美学、书法创作与"文化输出"的融合。王岳川书法美学的突出特色是大———博大、正大与强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汉字书法形体之美,主要由“一字多体”、“一字多形”、“一字多墨”和“一字多姿”来充分展示;粉笔书写的独特技法,在于握笔的位置、角度、旋转和力度四个要素。把握好四个要素充分展示汉字书法的形体美,是提高书法教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临摹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临摹意向和方法分析、关注临摹效度的体验、把握好临摹中的“守”与“弃”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摹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项穆正宗书法观所认定的书法本质是人儒家文艺功用的角度出发的。“人正即书正”乃是这种本质观的体,它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一种取向,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书统即道统”论者站在维护功序礼教的角度对待书法,在某种程度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