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近来的局部战争陆基防空雷达面临的任务出发,简要阐述了近来出现的各种目标的特点以及防空雷达所处的作战环境与电子对抗环境。分析了陆基中低空防空系统在现代防空中的作用和地位。陆基中低空防空系统在现在的防空中是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在对付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低空飞机(含隐身飞机)、反辐射导弹等目标时,该系统是属于比较优选的武器;归纳了对陆基中低空防空雷达的新的要求,主要是强的抗干扰性能,好的低空特性,满足武器系统需要的探测小目标的能力,快速的搜捕截获目标的能力等;同时也简要分析了这些要求在陆基中低空防空雷达中的技术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SEA的预警机低空预警效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预警机的低空预警效能提出了一种使用SEA进行分析的方法。首先介绍SEA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预警机低空预警效能分析问题,给出了预警机低空预警效能模型,重点研究了低空有效预警效能计算方法,描述了如何从系统映射和使命映射得到预警效能,并由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有助于后续预警机综合系统效能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宜春TWP3风廓线雷达2013年资料,分层计算处理出100~580 m之间8层低空风切变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级计算结果表明:全年对飞行安全有影响的中度以上等级低空风切变在不同高度占2%~4%不等,高度越高,出现高等级风切变的概率越大。严重等级风切变在3-5月和7-9月出现更多,呈现双波峰特征。对易出现强烈以上等级风切变时期的天气系统分析表明,强低空风切变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低空西南急流、地面冷空气以及热带气旋系统有很大关系。其中西南急流系统中风切变一般出现在西南急流建立期,由中高空动量下传诱发;气旋系统引发的对流性强降水也经常伴有强低空风切变,与雷暴系统的发展有关;冷空气引发的低空风切变一般出现在降水前的冷暖空气汇合区,与降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0年国家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区域低空空域开放后,对核电厂低空空域安防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为应对新情况,根据核电厂低空空域安全管理的目标、特点、范围,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沿海核电厂低空空域安防系统的整体组成、基本功能、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结合某沿海核电厂实际地形、海面特点、电磁环境等具体情况,开展了核电厂低空空域安防工程建设与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效果。根据低空空域飞行器的发展,也对未来防范技术和应用场景做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农作物数据监测局限性较大、架设线路困难和耗费人力物力等问题, 设计了一种农作物远程化, 智能化的低空观测系统。该系统以树莓派为核心, 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农作物低空和地面联合观测。低空部分由树莓派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搭建温湿度、光照强度采集电路, 并通过树莓派IP(Internet Protocol)摄像头实现农作物低空长势拍照, 将数据及图像存储在树莓派。地面部分采用STC89C51 单片机,外接温湿度传感器,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nRF24L01 无线射频系统传输给树莓派。电脑端通过无线Wi鄄Fi 网络远程登陆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er)界面, 实现低空和地面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农作物温湿度、光照强度和长势等指标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实现了数据远程化、智能化的传输与监控。系统采用无人机、卡片式电脑树莓派、无线网络等新技术, 解决了传统方法架线耗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和低空风切变的航空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首都国际机场背景风特征和发生低空风切变时的风特征,并针对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了高空形势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低空风切变的发展过程.主要结论有:两年间首都国际机场平均风速冬春季较大,风向主要为西北和东南方向,出现大风的频率也较夏秋季高;低空风切变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发生时近地面风速在11~15 m/s,风向为西北方向,主要由大气运动本身的变化造成,环流分析更加明确大尺度运动系统过境对低空风切变诱发的影响;数值模式不仅模拟出首都国际机场的低空风切变,还模拟出低空风切变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发展过程,其中,高空动量下传可能是诱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空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飞行救助事业主要的活动空间就是低空空域。开放低空空域,使飞行救助事业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开放低空空域后,海上相关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将人命救助工作的高效性和快捷性大大提升,同时随着开放低空空域,使飞行救助事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向内陆相关抢险救灾方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低空空域开放对飞行救助事业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通航飞行活动需求旺盛,飞行总量飞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国家相继下发法规草案规章等,先后进行了"两区一岛"试点、"两大区七小区"扩大试点,并投资建设了一批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及配套设施。通用航空低空航管系统随着通用航空发展而形成,该文以某项基于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的通用航空低空航管系统搭建为切入点,探讨低空航管系统搭建的项目管理及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发了一套自稳定双拼相机低空无人飞艇航测系统.该系统以无人飞艇为飞行平台,以带稳定平台的双拼相机为影像获取设备,以测绘城区1∶2000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应用目标.通过实验对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达到的成果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低空摄影测量可达到测绘1∶2000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地形图测绘、城区规划、三维城市建模、矿区开采沉陷损害评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大理边界层风廓线资料,对2008年1月26~27日低空急流影响下滇西地区冬季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是主要影响系统,槽前的西南低空急流一方面为强降水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暖湿空气,另一方面在暴雨区产生强辐合,强降水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小于-20×10-8 g.hPa-1.cm-2.s-1的区域,水汽辐合与辐散相伴出现,强降水落区与水汽通量大值区及全风速大值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空急流出现最强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垂直速度也达到最强;高低空急流的脉动对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空急流的脉动与强降水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高空急流较低空急流的下传明显提前2~3 h,低空西南急流向下扩展的同时,可能存在动量下传,引起低空扰动加强.  相似文献   

11.
曲成华 《科技信息》2012,(19):74-76
各种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对空中交通安全以及国土防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解决低空空域的监视问题。本文分析了低空领域监视的需求分析、目前低空领域监视的主要手段,提出用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来解决低空领域监视中的问题,并对多元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数据融合技术在低空监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测量具有高清晰、大比例尺、小面积、高现势性的优点,是卫星遥感与普通航空摄影不可缺少的补充,尤其是在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对地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和灾情评估工作中无人机航拍遥感可提供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甘肃岷县地震救援实践表明,在灾害应急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4-2007年西北地区兰州中川机场的12起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了中川机场低空风切变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对造成低空风切变的高低空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中川机场的低空风切变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末夏初,大多发生在午后和傍晚;有利于低空风切变发生的天气形势可归纳为3类:西北气流型、横槽型、西风槽型.研究结果有助于低空风切变的预报,可为今后航空气象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贵阳机场航空器报告、常规资料等对贵阳机场低空风切变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低空风切变发生前及发生时的风场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贵阳机场低空风切变主要发生在冬末和春季,3月和8月出现次数较多;一天中,低空风切变主要发生在上午10时以后,午后发生低空风切变的频率较高;其发生的环流背景分为冷锋型、高压后部型和热低压型,主要发生在冷锋型环流背景下.从风场特征来看,地面南风和北风均会产生低空风切变,但北风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低空风切变发生时边界层风均为南风,且风速较大.冷锋型低空风切变发生前地面风常伴随南风转北风的转风过程,但低空风切变发生在风向完全转成北风后.高压后部型和热低压型低空风切变发生前后地面风均为较大南风.  相似文献   

15.
研究PM2.5低空的分布规律对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不便获取低空PM2.5分布数据的情况,开发一套用六旋翼无人机搭载设备进行低空测量的系统。该系统将空中采集的PM2.5数据与机上GPS数据进行融合,并存储到SD卡;同时通过无线将数据实时传回地面,地面站利用基于VC++编写的PC数据监测软件实时监控测量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无人机能够准确稳定的按照规划的航线进行飞行测量,采集数据高效完整。初步测量表明,在5月底在至6月初,南昌地区0~150 m垂直方向上PM2.5的浓度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7日-9日淮河流域强降雨过程,并通过WRF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0hPa环流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波动不断向下游传播;东北冷涡横槽转竖,更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空切变线、低涡是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并与高空急流配合,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空空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国低空空域逐步放开加速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对低空空域容量评估的高度关注.首先对城市低空空域容量评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可用空间识别、结构特征、无人机碰撞风险3个角度进行城市低空空域容量判定的约束分析;接着以无人机为主要对象,综合使用地理围栏技术与冲突检测与解决模型对北京市主城区低空空域容量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①地理围栏技术具有城市低空空域容量评估的有效性,禁止飞出(keep-in)和禁止飞入(keep-out)两种地理围栏模拟结果在飞行高度h≤40 m时,空域可用空间比例随着飞行高度增加持续增加;h≥40 m时,空域可用空间比例随着飞行高度增长幅度明显减小.②北京市低空空域可用空间总量受到低空障碍物间隔标准与飞行高度的共同影响,随飞行高度增加而增加.城市低空空域可用空间沿城市交通干线分布,由中心向外围呈现圈层式分布,且主城区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低空空域可用空间最大.③城市低空空域容量评估反映出空域更具有空间连续性表征,但需要借助地理要素的非均衡性充分反映.可见通过引入地理学的方法与技术,不仅增加了低空空域容量评估的精度与广度,也拓展了地理学研究空间从传统的陆域研究向空域延伸,对有效统筹地理条件与空域开发的资源价值、揭示空域形态特征,以及改善宏观的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军  郑新  崔宇 《甘肃科技》2022,(11):30-34
利用甘肃省加密自动站逐日降水数据和美国国家大气环境中心的全球分销系统(GDS)全球预报零场资料,对陇东暴雨不同降水影响系统的环流形式、动力特征、热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环流呈现出“两槽一脊”的大形势,甘肃省受高压脊控制,青藏高原上有短波小槽不断东移是此次降水的一大有利条件;700 hpa受地形动力抬升及低空急流相交汇造成临夏强降水,陇东南一线降水主要受锋面触发。两地强降水低空辐合中层辐散明显,同时垂直上升运动在8日夜晚至9日白天最为明显。假相当位温左端密集带受高原边坡高大地形与南来的低空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临夏地区强降水,右端在冷空气推进下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与西南低空暖湿气流交汇,导致陇东南一带的强降水天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等各家数值预报模式与此次强降水的落区及量级的预报都明显偏小偏北,模式对于稳定性降水有一定的预报性,对于对流性降水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19.
该文阐述了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条件等基本知识,详细探讨低空风切变对起飞、着陆的影响和判别方法,简单介绍了处置低空风切变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民航业随之发展迅速,运输量、航班量屡创新高。随之而来的是起飞、着陆时发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低空风切变是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具有时间短、强度大、尺度大、发生突然等主要特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想要准确的探测和预报还很困难。因此,该文浅析低空风切变的有关知识,讨论如何有效规避低空风切变,使它对航空器飞行的影响变得最小。  相似文献   

20.
低空无人机将成为实时、快速监测农情参数变化的重要平台。简述了精准农业体系中基于四旋翼无人机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了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低功耗无线温湿度测量系统,并对比nRF24L01芯片和nRF24L01芯片增加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后该系统的无线通信距离和误帧率。在农田环境中进行了四旋翼低空无人机载温湿度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进行超低空农田信息采集和无线传输,传输速率为2 Mb/s时通信距离可达500 m,温湿度测量误差分别低于3.0%和0.5%,基本能够满足农田环境中的超低空信息采集和无线传输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