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兴建三峡工程,开展库区百万大移民,建设和谐库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构建和谐库区社会过程中,法治建设作为其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尤为重大。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库区法治实践,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库区法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三峡库区是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战略意义和特色鲜明的目标任务.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推动和谐移民、和谐发展、和谐生活、和谐生态等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实现库区长治久安,繁荣兴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库区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库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百万移民的安稳致富,是库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以期有助于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库区。  相似文献   

4.
论三峡重庆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三峡重庆和谐发展,重在建设。和谐重庆建构,必须城乡统筹发展,其核心、其精髓在于"统筹"、而"统筹"的实质又在于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握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峡库区特殊区情决定了构建和谐库区的特别重要性,能否实现库区和谐稳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共建共享和谐重庆,使三峡重庆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老年移民的调查,发现库区农村老年移民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本研究是想引起人们对库区农村老年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为建设和谐库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本文从制约三峡库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三峡库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库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与民族的灵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对促进库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库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艺术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部分,在库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艺术、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全社会所重视。因此,本文针对三峡库区民间非物质文化戏剧遗产保护现状,以及如何保护和开发好库区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在促进库区社会和谐、民族文化自觉及价值认同中发挥巨大作用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三峡建设工程完成后急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库区人地、就业和生态矛盾突出,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建议首先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产业:有效规划库区旅游资源,培育低碳旅游产业群,打造库区低碳交通走廊,营销库区特色产业;其次适宜发展低碳种植业:适宜发展经济作物,挖掘碳汇种植潜力,搭建国内碳交易市场;最后构建库区农村低碳生活消费体系,把三峡库区建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下的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高频次、大规模和常态化的趋向,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刻不容缓的意义。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于和谐库区建设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三个结合",调动"三种力量",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打造和谐库区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中移民妇女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移民妇女既是三峡库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受益者,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库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必须思考和分析三峡移民妇女发展的问题.目前,三峡移民妇女的发展现状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目标存在诸多冲突,为了进一步实现三峡移民妇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对三峡移民妇女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了蕴含其中的丰富文化知识;针对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库区经济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加强保护与传承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为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三峡库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三峡库区农产品物流应加强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三峡库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面临的贫困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历史上看,并非是修建三峡电站才导致其贫困。但是,三峡库区人民为修建三峡电站付出了绝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可耕种土地,致使本来就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而贫困的他们的生存条件更加恶化。国家和重庆市应当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工商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移民,突出金融支持重点,优化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结构,从而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有力地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土家族传统民俗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许多传统民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历史文化、承继传统美德以及保护民间艺术等。在三峡库区众多的民族中,土家族人数最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土家族人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民俗,如果对其进行开发,可以对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低碳文化意识;健全政策法规,推进低碳制度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库区低碳产业文化;努力发展农村低碳能源文化;认真发展低碳技术文化;加强管理,促进库区文物保护的低碳化;发展以低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依靠低碳科技进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凝聚共识,共同实施和发展低碳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与缓冲带,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库区大面积消落带及其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水环境质量和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内桑树耐反季节水淹特性的观察分析,论证了在库区发展蚕桑生态经济的可行性、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模式,为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环境整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受库区蓄水影响的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确立能够反映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分异规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范围的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系统聚类方法)和定性分析(图形叠置法)的方法,将重庆三峡库区划分为6大生态功能区.为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初步的管理框架和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已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库区屏障带是该区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DEM数据,提取1995—2008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水热变化线,结合GIS支持下的山脊线提取,对生态屏障带综合划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屏障带内坡度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水库两岸地表亮温和地表湿度受水库水位上升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为库区两岸30 km以内;划定的万州区屏障带范围主要为三峡水库水位线南北35 km以内,其总面积为2 215 km2,占其幅员面积的64.2%;万州区屏障带内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土地利用问题,区内陡坡耕地和建设用地极容易破坏本来就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直接对三峡水库的运行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屏障带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