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入适当的碳纤维和铝粉对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进行复合增韧,可以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通常只能通过多次试验结果的优劣比较来评价BMI树脂的力学性能,而不能判断其力学性能是否达最优值。为此,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给出BMI树脂力学性能的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试验数据可以有效测算其最优值,控制碳纤维和铝粉的加入量,使BMI树脂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喻淼  杨建佳  张果  牛建兵  柳准 《河南科学》2012,(10):1438-1441
利用双马来酰亚胺(BMI)对苯并噁嗪(BOZ)进行改性,借助溶液法制备了BOZ/BMI树脂,然后以该树脂为基体材料,玻纤布为增强材料,用层压法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OZ/BMI体系的物理性能和反应特性,以及BOZ/BMI/玻璃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结果显示,随BMI用量的增加,BOZ/BMI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缩短,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升高,吸水率下降,耐化学腐蚀性能得到增强.BOZ树脂复合材料因其优越性能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氨磺酸催化的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和醇的直接烷基化反应新方法.在催化量为10 mol%的氨磺酸 (NH2SO3H) 存在条件下,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和醇进行烷基化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得到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烷基化产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且水是作为唯一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4.
八马来酰亚胺基苯基POSS/BT树脂固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八马来酰亚胺基苯基POSS(OMPS),并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将OMPS与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双酚A型氰酸酯(BCE)(BT树脂)进行共混,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在220℃左右,OMPS/BT树脂固化反应能充分进行;在140~220℃范围内分段固化,动态粘弹分析仪(DMA)测试结果显示固化后树脂的Tg不高,250℃下固化1h后,DMA测试结果显示Tg有明显提高。OMPS/BT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测试结果显示,加入适量的OMPS能明显降低BT树脂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一种新化合物1—(4,4’—二甲氧基二苯基)—亚甲基—3,6—二甲氧基环丙萘(简称DHBM)的合成,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和^13C的核磁共振谱,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中与萘稠合的三元环,引入苯亚甲基后,呈现出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双马来酰亚胺是一种热固性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性能,(?)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的加工性能与环氧树脂类似,适用于常用的低温低压的加工方法,且热稳定性大大超过环氧树脂。 1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及固化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0.2mol3,3~1—二烯丙基—4,4~1—二羟基二苯丙烷(DABPA),在N_2保护下升温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丙烯酞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已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用量、混合分散剂、防粘剂对树脂物理状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DPA)能与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DABPA)树脂能发生交联反应,因而当使用DPA作为活性稀释剂,改善BMI/DABPA树脂体系的加工性能,降低树脂体系粘度时,能兼顾树脂的耐热性能.通过实验测定DPA在树脂中的不同比例,树脂的粘度及其固化后的热失重数据,分析确定DPA的适宜含量为(wt%)15%-20%之间.  相似文献   

9.
1,2-二羰基化合物是一类活泼的双官能团化合物,是化工、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中间体,其可以合成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烯烃、炔烃、亚甲基酮、1,2-二羟基化合物等都可以用来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因此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许多化学家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从不同的原料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反应路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DC—Ⅱ/连续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冲击强度与树脂含量的关系,并观察了层间剪切和冲击破坏试样断面的形态、界面,讨论了树脂和碳纤维组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作为树脂支持液相合成了多取代的丙烯酸甲酯类化合物.商品化的聚乙二醇4000与2,2 ,6-三甲基-4-氢-1,3-二英-4-酮反应得到聚乙二醇支持含活化亚甲基化合物,然后与芳醛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多取代的丙烯酸甲酯类化合物,收率和纯度都很高.  相似文献   

12.
<正>试验表明:水蒸气用量的变化对活性炭的亚甲蓝脱色力的影响特别显著;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有显著影响;所有这些条件对活性炭的得率都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市售阔叶材木炭制取脱色力较高的活性炭(0.15%亚甲蓝溶液170ml/g)的最佳条件为:水蒸气用量1:1.31——干炭(g):水(ml);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4h;活性炭得率为15.1%。从市售阔叶材木炭制取得率较高(达44.2%)的亚甲蓝脱色力为110ml/g的活性炭可用水蒸气(1:0.87)在850℃活化2h。  相似文献   

13.
<正>以软阔叶材(美洲黑杨,简称63杨)为原料进行干馏试验,以确定干馏的工艺条件。干馏炭进一步用水蒸汽活化,同时对干馏炭活化时的温度,时间和水蒸汽用量的变化对活性炭的吸附力和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软阔叶材可以作为制取活性炭的原料,干馏的最终温度约为480℃左右,得率31.4%;活化的最佳条件是:900℃、4h、水蒸汽用量180ml/120g木炭;制得的粉状炭的亚甲蓝脱色力为14.8ml,得率为36.2%。  相似文献   

14.
甘蔗渣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脱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ZnCl2浸渍比(ZnCl2与甘蔗渣的质量比1~6)的甘蔗渣生物炭样品,用于亚甲基蓝(MB)的脱除研究.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BET)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商业活性炭相比,甘蔗渣生物炭的灰分更少,表面孔结构更丰富,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 甘蔗渣生物炭样品的孔道结构与浸渍比有关,适当提高浸渍比有利于介孔的形成,浸渍比为4的ZnCl2-4-500-1样品具有最高的介孔率(75%). 与其他样品相比,ZnCl2-4-500-1在宽的温度区间(25~65 ℃)和pH范围(1~9)内均表现出接近100%的MB吸附率,具有最优异的MB脱除性能,说明介孔率的提高有利于MB的吸附. 孔径分布表明:ZnCl2-4-500-1由于存在大量孔径分布在1.36 nm的孔而具有优异的MB吸附性能,符合与MB分子直径有关的吸附理论.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ZnCl2-4-500-1具有最高的氮含量以及较高的-OH和C=O官能团的含量,这也是其具有最优异MB脱除性能的重要原因. 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ZnCl2-4-500-1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25 ℃下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1 428.6 mg/g. 此外,ZnCl2-4-500-1在MB吸附-脱附循环5次时仍保持着80%以上的吸附率,对苯胺蓝和碱性红-46 (X-GRL)也表现出优异的脱除性能,说明该材料是一种优秀的染料废水脱色生物质活性炭材料.  相似文献   

15.
麻炭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麻秆为原料,通过直接炭化、磷酸/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了麻炭。采用扫描电镜(SEM)、液N2吸附、亚甲基蓝吸附和碘吸附分别对麻炭的微观骨架结构、表面织构、孔分布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麻炭微观形貌呈现多孔性的骨架结构,由彼此平行且直通的两种管道构成,管与管之间由管壁隔断,管壁本身分布着丰富的微孔,而且三种麻炭样品中均以微孔为主且微孔分布呈多分散性。未经活化处理的麻炭,其孔径主要分布在小于1.3nm的范围内,但其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小。磷酸和氯化锌活化的麻炭的比表面积分别达1388m2/g和1691m2/g,两者的孔分布较为相似,除了在小于2nm的范围内均有微孔分布外,还存在2~4nm范围内的中孔分布。麻炭对亚甲基蓝及碘的吸附值随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氯化锌活化的麻炭对亚甲基蓝和碘的吸附值最大,其次依次为磷酸活化的麻炭和未经活化处理的麻炭。  相似文献   

16.
以丙酮为溶剂溶解BMI树脂,将制成的树脂液与CBN磨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料浆,浇注成型后加热挥发丙酮并使树脂固化制备CBN超精油石.从油石微观结构上分析了丙酮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丙酮用量低于16.9%时,无法将CBN磨料与BMI树脂混合均匀;丙酮用量为23.4%~29.0%时,可制备成均匀稳定的料浆;丙酮用量高于33.8%时,料浆中的CBN磨料会连续沉降.另外,当丙酮用量为23.4%时,BMI树脂比例在7%~16%范围内随着含量的增加油石强度和硬度增大,超过16%时粘度的增加将导致丙酮不易挥发,油石中存在大量的气孔,其强度和硬度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和钛酸四丁脂水解溶胶的混合液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炭化、活化制备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基于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不同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条件下,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并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经验公式、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效率受颗粒内扩散影响.无论是紫外光还是太阳光照射,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都具有很好的光催化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改性柚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柚子皮改性后制备活性炭,考察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未改性和采用氯化铝、硫化钠、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4.5%、87.3%、91.1%和95.5%。分析不同活性炭平衡吸附量的值可以得出结论:经过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的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明显提高;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包含更多的有机官能团,这与活性炭对应较高的亚甲基蓝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高的平衡吸附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酚醛树脂结构对树脂砂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树脂砂的强度 ,分别在 p H=14、p H=8和p H =3下 ,合成 3种碱性酚醛树脂 ,采用氢核磁谱图 (1 HNMR)和红外谱图 (IR)分析了树脂分子结构 ,并将所合成的树脂应用于 CO2 气硬冷芯盒中。结果表明 ,在 p H=14下合成的树脂分子中具有大量活性羟甲基且部分苯环以甲醚桥相连 ,其树脂砂具有较高的即时强度与终强度 ,其中最大初强度为 0 .6 4 MPa,终强度为 0 .80 MPa。在 p H=8下合成的树脂分子中虽存在大量活性羟甲基但苯环间基本上以亚甲基桥相连 ,其树脂砂抗拉强度较低。而在 p H=3下合成的树脂中基本没有活性羟甲基 ,其树脂砂即时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