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网络中广泛和频繁使用的语言,由于它自身的新颖性、调侃性和聚焦性等特点,备受当代大学生欢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实效性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引入网络流行语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网络流行语的调侃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网络流行语的新颖性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网络流行语的形象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网络流行语的聚焦性增强了教学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学生特殊的语言”,它反映了现代大学校园生活的新特点。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使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校园流行语上的差异性以及隐藏在流行语背后的当代大学生心理、价值取向和生存状态中的亚健康状况,从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更好地为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及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司仪芳  童悦  陆瑞丽 《科技信息》2011,(36):37-37,39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言语社团所特有的"言语标记"。语用顺应论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这些语言顺应了当代社会、大学生心理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传播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变革中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对媒体大众语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本身形式更丰富,意义更广泛,表达更活泼;另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的使用者,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接受上更简单、流畅,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更新颖、生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表达粗俗、语义模糊、语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电视媒体、日常交际中我们应当以规范用语为主,网络流行语为辅,以促进语言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来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影响政策过程和争取政治利益。但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所呈现出的无序性、非理智性等特点对高校的维稳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从维护高校稳定的角度出发,应该有效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犹如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昔日诞生于BBS、QQ聊天、论坛、贴吧的网络语言,早已从网络世界传播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颇有市场。该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五味俱全"的特点,并独树一帜地根据构成将其为五种类型。在对812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汇总分析后,准确地勾勒出网络流行语在高校的使用现状。文章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六种心理困惑,对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被公众广泛"复制"和"模仿",并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中传播和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有着以物拟人、借形赋义、将错作正等诸多构成途径,具有多元的、个性的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意义。但网络流行语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易变性等传播特点,也给社会的文化、心理等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积极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8.
年度流行语最能反映当年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当代大学生对"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了解情况。整体上,大学生对流行语还算比较熟悉,但有些类型的差异,从人群特征来看,男生、大四学生、艺术类学生对流行语相对更熟悉一点;从流行语涉及的领域来看,大学生最熟悉的流行语是环保类、综合类、体育类、社会生活类、灾害类,最不熟悉的是科技类、国际时政类、经济类、国内时政类。  相似文献   

9.
当网络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之后,它就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人们交流的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一大主体的大学生,因其本身的特点,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更是越来越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在介绍网络流行语特点的基础之上,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反映出来的心理特征,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球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给力的英译谈起,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向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递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秋红 《科技信息》2010,(11):131-131,92
网络的传播使得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网络流行语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点充分的体现了语言在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兰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4):123-124
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知识与信息获得的快捷与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吉利 《甘肃科技》2010,26(23):173-176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产生。网络成瘾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改变了他们的个性、情感和精神世界。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的定义、标准、危害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能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起微薄之力,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以载体因素、流行因素、时效因素为标准,对2012年网络流行语进行语义分析,可以为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研究作出一定的共时理论积累,也可为历时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动态语言研究等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校园流行语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我们也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流行语持认同态度,同学间的交流是流行语传播的主要途径,流行语多被用在宿舍、教室等场合,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流行语应用于日常生活而非正式场合。在对待脏话的态度上,男女生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索应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合理诉求的表达平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又是推进共青团创新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借助新媒体优势,从夯实三个基础,构建一条主渠道,结合两种诉求途径,巩固三个主阵地,协调班级、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四级联动,来探讨构建大学生合理诉求的有效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7.
林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44-45
近年来,网络、电影等传播媒介中的时髦语随着大众的广泛使用成了特有的社会流行用语。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时代特征,折射出一些潜在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流行语也存在着一定的语用偏误,对汉语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流行语并规范流行语言的使用成了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许多大学生带来幸福、享乐和希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留下了痛苦、忧愁和心理危机,将会催生许多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透视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重视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介素养开始逐步成为各种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媒介手段,其作为学习生活必需品在给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相应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对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广西大学生网络使用接触情况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供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车道线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流行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以QQ、EMSN、移动飞信、博客、微博客为主要媒介手段,以网络流行语、网络歌曲、网络文学作品、网络视频为主要内容并在青年群体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形式。网络流行文化具有深厚的青年价值观意蕴。网络流行文化透视下的青年价值观具有价值取向的现实参与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包容性、价值选择的新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