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 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 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为“五 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 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  相似文献   

3.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括说明了五行学说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五行学说在气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这两个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这两个理论和现代控制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隋代萧吉《五行记》佚文散见于《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等书,本文对所辑《五行记》佚文加以考辨并略作叙录,最后又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标准对佚文进行分类,实现了对《五行记》佚文的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终,在渐渐送走载满旺气的狗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期盼60年一遇的“金猪年”到来,渴望尽快感受“金猪”年的喜庆气氛。按中国人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年都有不同的属性。2007年为五行中的“金”,这是60年轮回的一次,加上十二生肖中的“猪”,就构成了“金猪年”。因此,在寒促开始之际,方正科技隆重推出旗下第二款生肖纪念机型——“金猪”限量版笔记本FOUNDER S201,盛满浓浓情意,为消费者送来新春的第一份祝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治水经历了2000多年。早在大禹以前,治水就成了原始部落的大事。长期的治水活动使我们的先民逐步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系统观念与和谐思想:古老的“天、地、人”三才系统观念的形成;中国哲学独有的“五行”学说的创立;儒家文化的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园 《青年科学》2011,(1):24-25
60年代,台湾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时,突发奇想,把五行中的五色和地球上的人种联系起来。五行中的五色为:青赤黄白黑。而地球上的人类,就其肤色来分,有黄种入、白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或日棕种人)。他认为,如果五行学说是一种科学,那么,世界上就应该有蓝种(即青色)人。  相似文献   

10.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代医学中并未得到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足够的重视,影响了五行学说体系的完整性"。五行互藏"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由明代医家张景岳首次提出概念,不仅可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联系,而且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药性分类和用药。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方仙道炽热弥漫。董伸舒吸纳秦汉方仙道炙热背后所弥漫的祥瑞灾异说,将其与阴阳五行结合。借助祥瑞灾异论,董仲舒一方面为其大一统的“忠君”理论张目,一方面又力图贯彻儒家的“王道”主张。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一个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的时代,如天人感应思想、阴阳五行、谶纬、长生等思想盛行。其中阴阳五行、谶纬是汉代比较活跃的两种思想,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是祭祀盛行的时代,这两种思想对汉代祭祀及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容县真武阁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阁一名,可能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道教供奉真武大帝.在这 座真武阁内,历史上可能供奉过真武大帝神,也可能住过道士。但这些都不足以说 明它为什么要叫真武阁。历史上个别文人,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附庸风雅,编造 出,容城南都峤山为火,致使容城常有火灾,水能克火,需造北方水玄武庙才能镇住 上,故认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如按这种说法,凡城建在大山之北的都需建 一座真武阁来慎压。此说谎谬。考真武即玄武,玄武即水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龟 蛇。在天文分野上,越人属北方玄武。越人以蛇为图腾,故分野在北方。古代越地建有许多蛇神庙.用以祀祖。此真武阁的民众基础,便是祀蛇神,故真武阁就是蛇神庙。  相似文献   

14.
对朱熹工夫论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简要梳理朱熹格物论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指出朱熹在建构其工夫理论时,对“二程”的工夫论述有取有舍,凸显出朱熹工夫论思想的独特立场;2.考察朱熹“格物致知是《大学》第一义”这一重要论述,分析其在何种理论企图之下,再三强调格物在《大学》工夫程序中的首要地位;3.分析伊川“察之于身”的格物论及其与朱熹“反身穷理”之命题的理论关联,在此,朱熹已意识到居敬与穷理应当是一种“互相发”的关系;4.朱熹所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不是两事”之说乃是其工夫论思想的终极之论,此论意味着格物与诚意既可两立又不可分离,但这种不可分离又不具有浑然合一性。朱熹若能坚持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乃同属“明明德之事”的立场,则格物诚意不是两事的观点始能真正落实,由此可以建构起一套义理自足的儒学工夫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许氏翻译理论虽在学界见仁见智,但却毫无疑问地已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许氏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许渊冲先生“三美”“三化”“去粗存精”及再创论和优化论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江城子·记梦》的英译本进行鉴赏和辨析。与此同时,结合诗词翻译的特殊性,就其“粗”与“精”的判断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有时难免为了追求押韵而因韵害意及过度“深化”的问题,即对翻译的技术处理的细节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改良译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在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方法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等。当前,认真研究和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五德说是从天道角度证明政权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战国末年的学者邹衍是此种理论学说的始作俑者,他以五行相胜为框架,创建了五德终始说,构造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帝德谱。秦始皇接受邹衍学说,把本朝的属德确定为水,使邹衍版帝德谱完成了一轮循环。西汉高祖以汉为水德,并获得了张苍的论证。武帝太初改制,以汉为土德,使在文帝时代就已经酝酿的德制改革成为了事实。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为新五德终始说所取代。后者的创立者刘向以五行相生为框架,从木德包羲(伏羲)开始,推演出汉为火德。但其帝德谱未能证明作为"尧后"的汉与尧同德,这一缺陷后来为其子刘歆所弥补。刘歆通过所谓的《世经》,以在木德与火德之间安插"闰统"和让"少昊金天氏"继黄帝的办法,实现了尧汉同为火德。但其动机不是想维护刘汉的统治,而是想为新莽篡汉张本。在两汉之交,谶纬家们还通过"感生"安排,在五行相生的框架下创制了第三个帝德谱。这个帝德谱以"玄圣"孔子,取代了"闰水"秦朝。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在明代心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产生,其主旨就是要努力破除心中之“贼”,并且通过“饥饿”叙事来加以寓言式的形象阐释。从生理学上说,“饥饿”是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意味着肚子需要填饱;从精神层面上说,“饥饿”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贫乏,一种对本身性命之道的渴求。小说揭示了“饥饿”与“魔难”的因果关系,并把“饥饿”与“修心”联系在一起,其所蕴含的意义言之不尽。  相似文献   

19.
“革命+恋爱”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但随后就遭到了左翼批评家们的严厉批评和清算。考查这背后的深层动机则发现,这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有机知识分子代表,为保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纯粹性而有意为之的一次对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文学思潮的批判和清算,从而也拉开了政党意识形态对文学干预的序幕,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贽"童心说"与袁宏道"性灵说",放于文论而言,都具有相应文学观,因为两种学说具有承续关系,不仅存在相似观点,同样也存在同中有异之深层不同处。对于文学发展观、文学创作观、文学审美观及俗文学评价,两者都存在相似之处,但又因人生观不同为根本因素,加之其余因素,故而也存在阐述详略、关注点、创作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对二者所主文学观加以比较分析,亦可以有助于更好理解"童心说"与"性灵说"之全面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