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冶金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金史是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方法与其他科学史、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具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在其30年来的研究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方法、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献的收集整理方法.包括古代文献和近现代地质矿产文献资料.2调查研究的方法.包括矿冶遗址考察和传统工艺调查.3检测与实验的方法,包括样品的检测分析和实验模拟的方法.4综合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结合的方法.5多学科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冶金史论文集(第四辑)》所推介的冶金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文献史料、科学调查、实验分析、多学科结合等研究方法在推进冶金与材料史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并评论了该论文集所展示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韩汝玢教授是国际著名的中国古代冶金史与冶金考古专家,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组织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与全国各地文物单位密切合作,用现代实验方法对出土金属文物与冶金遗物进行系统研究,阐明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的冶金学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多次应邀赴日、法、美、英、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并成功组织4届世界冶金史大会,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望很高.  相似文献   

4.
30年前,国内出土一个商代末期的铁刃铜钺,几经鉴定不得其果,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找到了柯俊先生,柯先生通过各种新方法证明它是陨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是柯俊先生跟古代铁的最早接触,这一偶然的机会使柯先生与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柯先生为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冶金史研究所,领导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系统的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研究,成绩显著.他用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科技史研究人才,为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韩汝玢先生自1977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任职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的研究,在应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系统研究古代钢铁制品、并阐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贡献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是国内外知名的金属史家.  相似文献   

6.
李延祥教授1985年9月起师从柯俊院士,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5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是中国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建立了通过炉渣揭示古代炼铜技术流程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湖北大冶铜绿山、辽宁凌源牛河梁、南京九华山等多处古矿冶遗址进行了研究.为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率领研究团队对晋南、河西、辽西、长江中游地区百余处早期青铜冶金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近期还开展了早期绿松石开发与产品流布、汉魏时期南方块炼铁冶炼技术、宋元时期煤炼铁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并参与的甘肃张掖西城驿炼铜遗址、北京市延庆水泉沟辽代炼铁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与墓葬发掘项目,先后获评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李延祥教授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多项教育部、科技部课题,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有冶金考古学、科技考古专题、世界史;主讲本科生课程有世界史、冶金史,2013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曾任民盟北京科技大学支部副主委兼宣传委员.李延祥教授多次来南宁与广西民族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指导科技史学科建设.2006年4月起被聘为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指导岭南地区冶金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白族科技档案文献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在漫长的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了丰富的科技档案文献,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数学、建筑、冶金、纺织、医药、水利、环境保护、人口、植物栽培等各个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技术参考价值.它们广泛分布在大理州内外各地,目前收集、整理和保存的状况堪忧.文章对白族科技档案文献遗产调查、保护及其科学技术价值研究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近10年间,傩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成果颇多,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傩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研究的高度集中和各自为政;二是研究过于关注"点"而忽略了"面";三是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田野调查与文献印证结合不密切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思考:一是打破地域与学科限制,加强合作,二是坚持点面结合,三是走田野调查与文献(包括考古、文物等)相结合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9.
相似性文献检测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等应用中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汉语中存在着许多歧义现象,导致汉语相似性文献检测的难度远大于英文文献.结合汉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词频统计的汉语相似性文献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关键词和统计信息进行切词与消歧.其次,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抽取特征词并计算权重.最后,通过构造加权词频向量空间完成相似性检测.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小规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切分歧义,降低运算规模,提高检测精度与速度.  相似文献   

10.
对基本邻近排序算法SNM(basic sorted-neighborhood method)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提出基于SNM算法的一种优化算法,通过采集中南大学冶金矿物工程机构知识库的2 000多条文献记录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验研究,对记录的"脏数据"按照DC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清洗与排重.研究结果表明:与SNM算法相比,在同样的运算环境下,优化算法在招回率、误识别率和执行时间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是中国科技史方面的一部重要工具书。该书通过对众多原始史料的考察,并总结了多年来国内外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首次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给出了一张系统、清晰的权威性年表。根据原始文献,对《年表》中五代至北宋部分进行了重新考证,核实了《年表》部分史实的真伪,力求正本溯源,为《年表》之补正。  相似文献   

12.
由孙淑云主编、李延祥副主编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专论》一书以考古发掘材料、古文献资料、国内外冶金史研究成果为基础,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近30年在冶金史上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具有独特制作技术体系的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不仅是一本深入浅出、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教科书,而且也是非常适合历史学、考古学和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所使用的一本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世界史教学和研究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我省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现状,为解决我省高校世界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培养世界史教学与科研骨干力量;各高等学校应鼓励教师申报有关世界史教学的各级课题(含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且要自立部分世界史教学研究课题;加大世界史教学与科研的经费投入;加强世界史新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思潮,对现代史学研究影响颇大,但疑古思潮的局限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方面不足,造成了古代历史的很多空白,对古代典籍搞了很多“冤假错案”,极需反思。“走出疑古时代”,重建古代历史系统,是目前史学界的共识。由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主编的《疑古思潮回顾与前瞻》是应运而生的一部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6.
试谈裴子野对史学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北朝时著名史学家裴子野在史学史方面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论述研究。南梁时期,沈约的《宋书》,裴子野的《宋略》,以两部不同体裁的史籍,在史学领域中并驾齐驱,保证了编年体与纪传体并称二体的地位。虽然《宋略》现已散佚,但叙事、史论方面,代表了当时史学发展的新水平,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裴子野的著史思想引起史学界注重,对史学评断的深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1月 2 3~ 2 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 ,本次会议到会代表 12 5名 ,收到论文 138篇 ,大会主题是弘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科技创造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探讨如何发扬各民族优良的科技文化传统 ,推动西部大开发。本次会议获取了一批传统科技研究的新成果 ,而新理论新方法的导入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郑宇  杨波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4):460-466
近年来科研腐败案件时有曝出,科研项目中的腐败现象不仅造成财政资金的巨额浪费,也使得科研成果质量缩水。具体到科技主管部门的纪检机构,当前亟待改变科研项目管理的监察现状,对科研项目的廉政检查风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本文以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廉政风险信息化综合防控平台的风险点识别和控制机制为例,分析科技项目监察风险点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机制。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科技项目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机制,同时可以为其他的科技管理部门廉政监察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领先世界达千年之久。但近代科技革命未能在中国发生。省察历史的症结须从文化自身的特点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入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直观经验性、实用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由此折射出的早熟与先天不足导致了中国近代科技的滞后。“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人封闭保守、自我满足的文化心理,政治伦理型文化等也是造成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