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战略高度。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生态效益、生态产品离不开林业,国有重点林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区域,森林资源是生态的根本、产业的基础、文明的载体,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贡献,林业部门也就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部门,林业工作者也就成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责任者。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用现代林业理论作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文章充分阐述了现代林业的几个主要特征;论述了现代林业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指出了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几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志霞  仇凯 《科技信息》2009,(13):343-343
发展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思路,率先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林业建设,是对现代林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4.
自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林业生态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探析在林业生态背景下如何进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简要论述了生态文明的涵义,分析了促进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针对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并结合生态文明内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从生态环境破坏原因、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意义出发,提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仇军岭 《科技资讯》2011,(34):127-127
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担负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创新思维,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恶化与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将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经济文明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工程,林业需要发挥最大的价值与作用,其中林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构建生态林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下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便提升林业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贺福荣 《科技信息》2012,(34):437-437,431
全面构建林业技术服务体系,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林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在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生态建设跨越式推进、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的今天,林业科技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支撑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搞好科技兴林,才会有生态建设的飞跃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我县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健全林业技术服务体系是今后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构建林业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基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提升服务,最终实现科技兴林的目标。现就如何构建完整的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兴安岭林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先驱。毛泽东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之重要成果,主要包含水利建设、林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四个方面内容。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实事求是地总结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弥足珍贵之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生态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到来,对生态城市的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必将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生态城市的研究既要从国外的研究中吸取精华,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林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杨彦晓 《科技信息》2012,(6):444-444
我国新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期林业职工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此,林业人员就必须破除陈旧的阻碍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思维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以与时俱进的、全面系统的、不断出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分析、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进而保证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5年3月6日,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会上强调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执政理念,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巩固提高江西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90%,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江西全境是全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4省之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实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因子将直接影响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为此,就加强江西的林业建设相关实践进行探索,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徐志强  赵惠莲 《甘肃科技》2012,28(14):15-16,52
发展现代林业,是当前和今后林业建设的新课题,也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然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生态文明,构建和谐家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大现代林业的宣传力度,完善林业改革,活化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强化科技服务,着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发展现代林业,支柱产业,切实解决好“三林”问题,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中央到省市先后就加快林业发展和子午岭国有林场发展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和具体政策措施,成为了子午岭林区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随着庆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工业的快速发展,雄厚的地方财政也反哺于林业,促进林业经济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可以说,子午岭国有林场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但大部分国有林场存在管理机制不畅,职工文化水平低下,人才缺乏,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林业全面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方能推动林业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林业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是造林绿化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却仍然改变不了我国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现状。进一步拓宽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造林绿化发展道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态差距,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大趋势。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下的现代林业现代林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现代林业的发展模式已由传统林业向社会林业转变,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与生态文明理念相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执政方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特点或特色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最终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始终把满足人的生态文明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着许多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探寻科学的途径和对策,消除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农村而且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