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式双离合器系统换挡过程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研究了电机驱动的干式双离合器执行机构,分析了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和离合器扭矩动态传递特性,采用模糊控制和PI(proportion integration)控制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建立了干式双离合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换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电机驱动的干式双离合器及其控制系统,能够满足DCT换挡过程的要求,实现了DCT系统高性能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换挡品质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系统中离合器扭矩控制是换挡品质控制的关键,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换挡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双离合器传递扭矩和切换时序对换挡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执行机构对换挡过程中干式双离合器压紧力进行控制以实现换挡品质控制的方法。针对一款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建立了换挡过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对换挡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换挡控制策略较好实现了对换挡品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常结合干式摩擦离合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的传动系统中。正确使用维护离合器不但能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了正确使用、维护检修离合器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干式离合器半联动滑磨热载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合器半联动是汽车在拥堵路况下的常用操纵方式,频繁的半联动产生大量热易使干式离合器失效.首先分析了离合器半联动过程中的热载荷,建立了干式离合器接合模型、发动机模型和滑摩阻力模型.提出了通过使离合器的接合程度在单次跟进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并刚好可以克服行驶阻力的控制策略,以降低频繁的半联动操作次数.分别在水平良好和2%以及5%坡度路面上,对控制前后的离合器滑摩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该控制策略将半联动跟进10m产生的滑摩功分别降低了3.72%,36.00%和71.35%.  相似文献   

5.
分析对LZ系列干式气动摩擦离合器的服役故障,并提出了合理、适用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干式气动系列离合器在使用中常见的各种故障,针对各种故障提供了相应的维修方法。同时详述因离合器原因造成压力机的各种故障及相因分析、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车辆的自动变速技术是车辆改进和完善传动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当今亟待开发与推广的更为核心和重要的技术。AMT,全称为汽车机械变速器自动/手动操纵系统,是在传统固定轴式手动变速箱和干式离合器的基础上应用自动变速理论和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对使用手动齿轮变速箱和干式摩擦离合器的传统动力传动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操作自动化而形成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装置.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控制按照快-慢-快3个阶段进行.离合器滑磨阶段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接合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降低起步冲击度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提出了一种离合器控制策略.在装用AMT的桑塔纳轿车上进行的坡道起步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离合器控制策略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克服了传统AMT换档动力中断的缺点,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成为目前变速器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动机恒转速和2个离合器同时参与起步过程的控制原则与方法,并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起步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两挡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MT)可以优化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工作区间,改善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在工作过程中,离合器的半结合点准确辨识对换挡性能影响很大。当离合器摩擦片磨损或膜片弹簧疲劳状态下,离合器实际工作位置发生偏移,需要通过自学习方式来准确辨识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以保证变速器高质量换挡控制性能。以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器I-AMT (Inverse AMT)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干式离合器磨损后半结合点位置发生变化等问题,提出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策略,使得在离合器缓慢分离的同时,通过检测与离合器主动端相连的驱动电机转速编码器变化趋势,实现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准确辨识。试验表明,在离合器存在磨损的情况下,该策略能够准确识别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从而自适应调整变速器工作状态,以保证I-AMT高质量无动力中断换挡。  相似文献   

11.
李松青 《科技信息》2013,(8):388-388
为保障轨道车双片干式离合器正常工作,本文列举了常见的故障现象,对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故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用于轿车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TCU)的总线系统,应用网络分析工具CANoe搭建系统CAN网络节点的仿真平台。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应用层数据定义及总线波特率进行了仿真与优化,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总线运行情况。提出轿车电动干式双离合器的综合控制策略,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AN总线使TCU与ECU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对发动机、双离合器和变速箱三者进行综合控制,能够有效提高DCT轿车的换档品质,实现动力换档。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车辆蠕行性能,对搭载干式离合器的车辆在长时间蠕行过程中离合器摩擦转矩、车速失稳比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销—盘试验分析了干式离合器长时间滑摩过程中离合器摩擦副摩擦系数与摩擦副温度、压紧力、滑摩速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摩擦副温度低于195℃时,铜基粉末冶金材料与65Mn合金组成的摩擦副摩擦系数随摩擦片温度升高而增大;摩擦副温度在195~270℃时,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超过270℃后,摩擦系数又随温度升高增大。同时,摩擦系数随着滑摩速差增大而增大,随着压紧力增大而减小。由所建立的车辆传动系统模型探讨了车辆在长时间蠕行过程中摩擦副摩擦系数发生变化、离合器摩擦转矩失稳、车速发生波动的规律。在蠕行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车速变化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在17.4°坡上,车速变化比例达到100%;在4.8°、11.5°、17.4°坡上车速变化比例不超过30%的最大蠕行时间分别为96.41 s,32.01 s,6.98 s。  相似文献   

14.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它的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变速器的输入轴就是离合器的输出轴。驾驶员可以通过离合器控制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分离与结合状况。为了保证汽车起步平稳,并能有效的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音,我们必须对离合器进行优化和设计。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汽车离合器的设计及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汽车、机器等制动器、离合器的干式摩擦材料。以往,干式摩擦材料为确保其一定的强度,多采用致密成形法制造,难以实现轻量化。由于其气孔率低,故其耐震抖性欠佳,噪声大。为增大气孔率,减轻重量,改善耐震抖性,迄今使用的辅助材料是气球状氧化硅或者开放型中空玻璃体,但是它们的强度差,材料在加压成形时一部分会发生崩裂,从而使  相似文献   

16.
针对装有湿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起步控制问题,根据起步过程的性能评价指标,在综合考虑驾驶员的起步意图、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及离合器的接合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智能控制的湿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起步控制策略,确定起步过程中的离合器目标压力,根据离合器目标压力与实际压力值的误差,设计基于FCMAC的离合器压力智能...  相似文献   

17.
熊水林 《科技信息》2010,(23):J0168-J0169
介绍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技术特征,干式变压器选型注意事项,总结了干式变压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6DCT250是福特汽车公司与德国格特拉克合作开发的一款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该款变速器具有传动效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自2012年起,此款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越来越多使用在福特B、C级平台的车型中。该款变速器的装配工艺较复杂,评估作业过程不易理解,操作者稍不注意即可能导致昂贵的离合器总成报废。为了明确双离合的评估过程,该文介绍了双离合评估的机理,结合丰富的评估经验,详细分析了评估的流程,使复杂的评估过程变得简单易行,检修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述了高速干式切削加工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分析了实现高速干式切削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机床、刀具及涂层、加工辅助技术等),介绍了高速干式切削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切削技术和干式切削技术是目前绿色切削技术中的主要技术研究方向,高速切削和干式切削技术的有机结合,将获得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和无环境污染等多重利益。本论文主要探讨了高速切削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