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它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它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无为”的含义就有多种:在本原论中,“无为”是指“道”的自然性(即无意志性);在发展观中,“无为”是指静止(“静”),不变(“常”);在认识论中,“无为”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内心“虚  相似文献   

2.
《老子》第五章是体现老子"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思想的代表性章目之一。此章之主旨,乃在于主张虚静无为,效法天地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者运用双重比喻手法,强调"圣人"要像"天地"仁爱万物一样地仁爱百姓;而要实现如此之爱,"圣人"就必须进一步像"天地"自然运转生化与仁爱万物一样来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仁爱百姓。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老子》全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哲学思想成就,特别是对于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许多主张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围绕老子的"无为"、"德治"、"人本"思想等几个方面,时老子管理哲学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也指出了老子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人们历来对老子哲学特别是其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思想——无为主义或者说无为论存在着较多的歧见甚至误解和曲解,而要辨明是非,关键是首先应切实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从而弄清老子提倡无为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分析其在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独特意蕴和理论功能,为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老子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为此,本文从“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含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我国提出自然美并建立理论系统的第一人,然而将美与自然密切联系统一起来的则是庄子。庄子讲道之化生于自然,既否定神的作用,更反对人为造作,主张“法天贵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可见,“真”是庄子所认为的艺术的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撮其要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自然美"、"无为美"、"虚静美"三个方面。而且,这三方面之间还存在着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均影响深远。本文就上述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老子"无为"思想的哲学理论对企业领导者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借鉴老子的"圣人"、上善若水、修身等思想,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产生和养育天地万物;万事万物莫不得道而生,失道而亡。因此,老子要人们效法道,依道行事,做到自然无为。对于天地万物,老子主张慈爱;对于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老子主张节俭和知足知止。老子的这些宝贵生态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领导哲学是"反向"哲学,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种哲学体现在领导目标上,一般人求大国众民,他求小国寡民;在途径上,一般人都主张有为、进取,以动取胜,他却主张无为、退守,以静制动;在谋略上,一般人都力促事物向积极的、强的方向转化,他却力促事物向消极、弱柔的方面发展,等等.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根本属性、突出特征和使事物符合"道"的最佳手段,这体现了老子对"柔弱"的价值作用的非凡认识和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领导谋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构成教育机智的心理成分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的准备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良好的应激心态,沉着、冷静的个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12.
有氧健身操对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追踪调查、心率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有氧健身操对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有氧健身操的训练,发现平时经常参加健身舞(操)锻炼的女性老年人,其锻炼年限越长心肺功能指标越好,并在体质、精神状态、记忆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收效显著.可见科学合理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与长走(散步)、慢跑等运动项目相比是更为有效的一种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3.
藏羌古碉集中反映了藏羌地区在当地的自然环境下,从古至今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众心理、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变化,被赋予了内容丰富的文化观念,有着历史文化、建筑、民俗、宗教文化信仰及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成为纪录这些时代藏羌地区的各族人民生存状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完美世界,许多的哲学家和作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设计,希望将其变为现实.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这种设想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小说《1984》就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极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强制力量,它利用乌托邦的形式,抹杀个人价值,使国家退化为一个集权主义的国度.这部作品向我们警示了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可能造成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对道家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老子》的理解与评价、老子与释道、朱熹哲学与《老子》等几个方面分析朱熹的老学思想,可以发现老学本身的理论活力并进一步彰显道家思想在朱熹哲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温州模式”从形成到发展,和温州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温州民俗是历代温州人民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文化,它的“约定俗成”,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产、生活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甚至是不可抗拒和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精神因素中去探索,是基于全体温州人民对优良民族传统精神的发扬,如在创造“温州模式”中温州人所表现的勤劳耐苦精神,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多次超前实践中表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都和几千年温州民俗文化对它们的孕育、影响有关,我们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它们的轨迹,这正是温州民俗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以一己的生命体验述说着人之存在的根本困境——心魂相隔。从身残后的愤激到而立之年的顺应天命。再到智者式的豁达,他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遮蔽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追问。以偶然的生命错位所导致的必然命运为由,他的作品显现了贯穿亍其中的心路历程,其思索的向度也从哲学层面相应地走向具有宗教关怀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语言结构与生态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翻译学又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将生态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生态环境与翻译之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者和谐共存;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译者的水平,另一方面译者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计算机能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情感的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人机交互能力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相关算法及汉明窗正确地区分悲伤、愤怒、平静、高兴这四种基本情感。  相似文献   

20.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无为"管理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孔子和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使我们对班级管理有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通过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