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其致病性上可分为能使植株发病的强致病力菌株和不能使植株发病的弱致病力菌株.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致病性稳定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进行共培养,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在TTC平板上表现为弱毒株的菌落特征,出现了致弱现象.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了用蜡状芽孢杆菌处理前后的菌株为青枯雷尔氏菌,并非是其它的污染菌株,通过回接番茄盆栽苗发现致弱前的青枯雷尔氏菌能有效引起番茄发生青枯病,而致弱后的菌株丧失致病力.不能引起番茄发病,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番茄组培苗对青枯雷尔氏菌接菌方法进行了比较 ,并进行了生防菌 ANTI- 80 98A对青枯雷尔氏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灌根法接菌 6d后的平均死亡率为 84.40 % ,剪叶法接菌6d后番茄组培苗的平均死亡率为 98.34% ,剪叶法接种的番茄组培苗的发病速度高于灌根法。青枯雷尔氏菌浓度较低 (0 .1× 1 0 8以下 )时 ,灌根法接菌 6d后番茄组培苗的平均死亡率为 61 .5% ,剪叶法接菌 6d后番茄组培苗的平均死亡率为 1 0 0 .0 % ,剪叶法引起的发病率更高。采用剪叶法进行生防菌 ANTI- 80 98A对青枯雷尔氏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结果表明 ,1 0 0和 2 0 0倍菌液处理组的番茄组培苗不发病 ,防效达 1 0 0 % ;30 0倍番茄组培苗第 7d发病率为 1 5% ,防效达 85%。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红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中氯含量.以聚氯乙烯(PVC)为标准物质,选择1250cm-1处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谱带,为消除作品厚度的影响,选择1630cm-1处水的吸收峰作为参比谱带.吸光度比值Rs=As/AR,As、AR分别为定量吸收谱带和参比吸收谱带的吸光度值,Ws为标准样品加入量,以Rs~Ws为各自坐标作图,采用外推法,求出CPVC中氯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检测法测定氯硝柳胺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测定氯硝柳胺浓度上 ,我省一直采用生物学方法进行测定 ,不能准确测量出水体中的氯硝柳胺含量 ,现建立氯硝柳胺浓度化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硝柳胺标准品和氯硝柳胺商品药 ,两样品分别配制为0.1、0.25、0.5、1.0、2.0、4.0、5.0、8.0、10.0mg/L溶液,测定两样品各浓度的吸光度值(Abs)。结果 :用氯硝柳胺标准品测定的吸光度值求出回归方程为y=0.2557x 0.0953 ,并绘制氯硝柳胺标准品工作曲线 ,氯硝柳胺标准品和商品药所测定吸光度值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t=0.032 ,P>0.05)。结论 :氯硝柳胺标准品测定所求出的回归方程和绘制的标准曲线可用于氯硝柳胺的浓度测定 ,对灭螺、杀蚴工作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的番茄组培苗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番茄组培苗为材料 ,用剪叶法、灌根法接种不同浓度的青枯雷尔氏菌 ,观察组培苗的发病率 ,尝试建立青枯病菌致病力的组培苗鉴定方法。结果表明 ,接种青枯病菌 4d后 ,即有组培苗出现青枯病症状 ;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 (8.0× 1 0 6- 5.2× 1 0 9cfu/ ml) ,青枯病菌浓度的不同对病程的潜伏期有一定影响 ,浓度越低潜伏期越长 ,但对发病率影响不明显 ,接种后 8d,除了浓度为 8.0× 1 0 6cfu/ ml的青枯病菌灌根法处理外 ,其它处理组组培苗的发病率都达到 1 0 0 % ;剪叶法接种青枯病菌 ,潜伏期比灌根法的长 ,但潜伏期之后的病症发展速度比灌根法的快。此外 ,还对将组培苗用于青枯病菌致病力鉴定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从腌韭菜根中获得的土扬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莴苣不动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五种腐败菌的菌液OD值与活菌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一种能快速获得菌悬液活菌浓度的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OD600值,并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得各菌液活菌数,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腌韭菜根中五种腐败菌菌液的活菌数与OD600值呈直线线性相关,其线性方程为:土扬芽孢杆菌:y=25.81x+3.25,R2=0.9842;巨大芽孢杆菌:y=16.63x+2.64,R2=0.9357;莴苣不动杆菌:y=16.16x-0.0035,R2=0.9268;解淀粉芽孢杆菌:y=7.25x+0.30,R2=0.9926;蜡样芽孢杆菌:y=40.31x+0.83,R2=0.9890.该研究结果可为五种腐败菌菌液中活菌数量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铜矿表面生物吸附量的测定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了在细菌浸矿的过程中,黄铜矿矿物表面吸附细菌细胞裂解液的吸光度,通过对测量波长、裂解时间、溶液pH值、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影响吸光度因素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黄铜矿表面细菌细胞裂解液吸光度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560nm,裂解时间25min,溶液pH值7.0,加热时间15min,冷却时间6min.在最佳条件下绘制出了吸光度与矿物表面细菌吸附量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研究表明细菌裂解液的吸光值与细菌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酚紫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H值3.61 Walpole缓冲溶液为介质,根据染料邻苯二酚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C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之间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离子缔合物,其吸光度降低值△A与CTMAB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光光度新方法.CTMAB的浓度在5.0×10-6 -6.0×10-5 mol/L范围内与△A是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3 058.2c-0.033 2,相关系数为0.999 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6×104 L·mol-1·cm-1.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CTMAB含量,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合饲料对南方鲇幼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6种营养组分含量不同的配合饲料对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进行了6周(43d)的摄食—生长实验,测定并比较了实验前后的鱼体组成,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鱼体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5806+011X(R=075,P<001);鱼体脂肪含量与饲料的比能值呈显著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5634-163X(R=-061,P<001);鱼体灰分含量与饲料脂肪含量(X1)和饲料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值(X2)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方程为:Y=1562-054X1+050X2(R=065,P<001);鱼体的蛋白质与能量的比值和饲料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2614+039X(R=062,P<001);鱼体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分别与饲料的组成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把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加入含有不同浓度水杨酸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 h,然后测定OD值,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水杨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水杨酸促进细菌生长,超过某一定值时,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水杨酸浓度为1.5 mg/L时,最适合大肠杆菌的生长;水杨酸浓度是1.0 mg/L时,最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桑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从广东省桑园发生青枯病的桑树根部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G12-9;经鉴定确定该菌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该病原菌在TZC固体培养基上呈圆形及不规则圆形,菌落中央呈现淡红色,革兰氏染色成阴性。对G12-9分离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青枯菌G12-9内切葡聚糖酶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12。青枯菌最重要的致病性分泌系统为Ⅱ、Ⅲ、Ⅳ型分泌系统,内切葡聚糖酶属于细菌Ⅱ型分泌系统,内切葡聚糖酶对于青枯菌的定植及寄主植物的致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该酶在糖基水解酶家族的分类地位对桑青枯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了生菜中多糖的含量,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测定波长、苯酚及硫酸的用量等因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9.770 51C+0.003 3(r=0.998 6)求出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生菜中多糖的含量为70.21 mg/g,平均回收率为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准确度高.该法可为蔬菜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防城港近岸海域表层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平面分布及周年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域表层水COD分布与不同环境要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在防城港近岸海域4个航次12个站位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相关性系统法等对该海域表层水的COD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OD超标的站位位于西湾顶部的防城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其余站位COD标准指数均1,处于一类海水水质范围。调查海域各季节COD浓度与水温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其中春季最高为0.575;各季节COD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高于0.860(P0.01);在春、冬两季COD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指数较高,分别为0.910(P0.01)及0.957(P0.01),呈显著正相关,夏、秋两季COD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606和0.592;COD与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冬季较小,相关系数为0.478,其次为秋季0.694,春、夏季节的相关系数均在0.800以上。【结论】调查期间,防城港海域各季节表层海水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体现为近岸高、外海低,由沿岸向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COD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尤其是河流输入,同时还会受浮游植物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桑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桑(Coriariasinica Maxim)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马桑科(Coriariaceae)马桑属(Coriaria Linn)植物,多年生落叶有毒小乔木或灌木,野生.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产于温带,广泛分布于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据研究报道,马桑全株有毒,其提取物对多种咀嚼式害虫具有明显的拒食和胃毒作用,马桑叶粉的3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病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30倍水煮液对棉苗轮纹斑病菌和樱顶病菌袍子发芽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青枯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一种植物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介绍青枯菌种内分类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青枯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了概括,比较了这些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青枯菌检测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PORS-15浸入式便携分光光谱仪测定水中氯化物,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无显著差异。氯化物浓度在0.5~5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加标回收率97%-106%,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1.8%~4.1%(n=6)。满足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中对氯化物测定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测定藻胆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管藻和螺旋藻中提取了藻胆蛋白,利用藻胆蛋自在可见光区具有吸收的特点,建立了藻胆蛋白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在波长565和620nm处测定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在0-1.2m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藻红=0.9995,r藻蓝=0.9998,该方法测定藻红、藻蓝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99.07%和99.11%.与传统的Lowry法相比,该方法测定蛋向质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温度下,头孢曲松钠能将Fe(Ⅲ)还原成Fe(Ⅱ),还原生成的Fe(Ⅱ)在pH为5.0的CH3COOH-CH3COONa缓冲介质中,与邻二氮菲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稳定的橘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建立了Fe(Ⅲ)-头孢曲松钠-邻二氮菲体系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头孢曲松钠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头孢曲松钠浓度在0.26~8.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224 3C+0.058 5,线性相关系数R=0.998 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8×105 L/(mol·cm),检出限为0.011μg/mL.该法用于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粉针剂的含量,回收率在97.5%~102.5%.  相似文献   

19.
在pH=6.5~7的水溶液中,盐酸环丙沙星与茜素红能发生荷移反应,形成2∶1的荷移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26 nm,表观吸收系数为1.16×105 L/(mol·cm);盐酸环丙沙星在0~19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回归方程为:A=-0.0298+0.0054 C,相关系数为0.9987.该方法试剂易得,直接在水溶液中进行,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用于盐酸环丙沙星纯粉和片剂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