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壮语亲属词中的汉借词使早期的亲属语义关系发生了量变,且这种量变在壮语方言中具有随机性。文章以“亲属语义关系”为因变量,亲属词的“变异均值”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间单向正相关的因果属性。  相似文献   

2.
壮语ku^6和汉语"为"都是各自语言中常用的泛义词,它们不仅有语义和用法的对应关系,而且现代壮语的ku6和"为"的上古音相近,它们应是同源词。为数不少的汉台同源词也证明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4.
那安壮语亲属称谓词除了具有壮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用法,这些用法与当地历史遗留下来的姓氏观念、土司制度以及语用等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词作为语言存在和运用的单位体现着这个社会文化中的种种观念.英、汉两种语言指称亲属的词项其语义合成所运用的语义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区分亲缘关系中的各要素直系、父系、姻亲、男性、年长的重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词作为语言存在和运用的单位体现着这个社会文化中的种种观念。英、汉两种语言指称亲属的词项其语义合成所运用的语义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区分亲缘关系中的各要素直系、父系、姻亲、男性、年长的重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方言词汇的面貌与特点。年龄的长和幼是亲属称谓的一项区别性语义特征。同类亲属有的区分长幼而使用不同的称谓 ,有的不分长幼而使用同一个称谓。赣东北的铅山话、广丰话、婺源话、合石话、铜山话五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长幼分称和长幼合称具有与普通话或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中的重叠,并结合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叠是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最典型的构词手段,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与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还对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语型“……tha:i53……ta:i33”式和“……tha:i53”……nou33”式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其是重叠象似动因的体现和表达否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动词词头ta^3一般只使用于壮语某些土语,在各个土语中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壮语ta^3与汉语“打”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均有对应关系,可能于唐宋时期由古平话借入。  相似文献   

10.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贵阳话中加叠音后缀“兮兮”的词的使用情况,以及表现出来的语法特征、表达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把贵阳话中的加“兮兮”的词与普通话同等语言单位进行了形式、语义等方面的比较,归纳出“兮兮”作为词缀在贵阳话中所具备的特有的各种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义素分析方法和统计法对壮语以-M为收声韵尾的词语进行语义分析,并以此来探讨它们的语义特征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话属于勾漏粤语。玉林话中有一批音义与广西壮语极为相近的语词,这些语词大多是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它们与广西壮语有音义相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词语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或南方其他汉语方言也相对应,少部分词语属于古语词。  相似文献   

14.
将现代平话和壮语中的语词进行比较,可看出二者之间极深的渊源关系。从田阳蔗园话中的动词与靖西壮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意义相同、相近、相通、相关的语词之间的比较,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结合语表,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东兰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特征是距离定位,分为近指、中指、远指;句法特征为:指示词有指示代名词、指示形容词、指示副词;语用特征为情景指、认同指、回指、篇章指、下指、助指以及概念关联.语法化的目标为:第三人称代词、标句词的词内成分、定语标记的词内成分、后置定语的边界标记、不定标记以及数词“一”、表“直陈式”的句末语气词、句子连接词/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7.
宜昌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有明显的川味儿,同时又与武汉话有相近之处。宜昌方言的词汇体现的地方色彩,在词形上,保留了不少古语词,创制了一批与普通话不尽相同的方言词;在词义上,一是不少语词存留了古代的语义,二是由于个性化的语义引伸,致使有些词的意义体系或有别于普通话。但是,总体而论,则与汉语自古而来的发展规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蒙元耀所著《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  相似文献   

19.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壮语老挝语是亲属语言 ,在双语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双语中的共同成分 ,适当采用相异成分编成教材进行对比教学。如可撇开文字形式 ,采用国际音标方式教学等 ,则可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