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蒙元耀所著《壮汉语同源词研究》以身体部位名称、常见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等为研究对象,并由此旁涉壮语的构词法,运用音韵学原理和相关的语言学理论,通过语音和词义的对应,探讨了二百多条壮汉语常见词目的渊源关系,藉此追寻壮语部分词义  相似文献   

2.
闽、粤、客是东南地区比邻而居的三种重要方言,它们拥有一批语音相合、词形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共同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是同源词,包括共同来自古代汉语、共同来自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共同来自外国语;有的是借贷词,即三方言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壤而相互借用的词语。本文在音韵论证的基础上,考证了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六十来个,以此透视闽、粤、客方言历时和共时上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3.
壮语亲属词中的汉借词使早期的亲属语义关系发生了量变,且这种量变在壮语方言中具有随机性。文章以“亲属语义关系”为因变量,亲属词的“变异均值”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间单向正相关的因果属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中的重叠,并结合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叠是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最典型的构词手段,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与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还对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语型“……tha:i53……ta:i33”式和“……tha:i53”……nou33”式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其是重叠象似动因的体现和表达否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描写了壮语拉寨话亲属词的语义成分,并总结了壮语拉寨话亲属词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在语音方面,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有的则是旁转关系,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从单音词到叠音词,再引延为联绵词,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7.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 :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 ,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 ,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 ,……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 ,在语音方面 ,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 :从单音词到叠音词 ,再引延为联绵词 ,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8.
释“僅”     
"僅"在中古曾有"多、馀、颇、甚之意",但在宋朝之后此义逐渐消失,"僅"仍表"少"义。文章从声符表意入手,系联同源词,探索其词源义,得出其声符"堇"是两个古字形讹变的殊途同归,僅的词源义为"少"。  相似文献   

9.
广西玉林话属于勾漏粤语。玉林话中有一批音义与广西壮语极为相近的语词,这些语词大多是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它们与广西壮语有音义相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词语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或南方其他汉语方言也相对应,少部分词语属于古语词。  相似文献   

10.
靖西壮语中不具有处所意义的普通名词和人称代词都具有了处所意义,都能充当"趋向动词、源点介词、静态处义介词"的论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民族对空间认知的概念化程度不同。空间的概念化手段使得靖西壮语特殊的方位意义整合形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属于当地壮语的特征词,极具地方特色。其来源有两个层面:在共时层面上由那安壮语内部非三身代词tan6转化而来;第二个层面是历时层面,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与西双版纳傣语taan6、泰国泰语thaan6具有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可能共同来源于古台语非三身代词*daanB。  相似文献   

12.
壮语里t-(t‘-)>s-的音变现象是存在的,不论是汉语,或者是壮语,它们的内部或两者之间都存在着s-与t-(t‘-)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韵律构词学原理认为,最小韵律词是一个至少由两个韵素构成的合格音步。分析表明:武呜壮语的最小韵律词也符合这一标准。从韵律构词角度来看,其音节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V型音节;武鸣壮语区分重音节和超重音节。同时在韵律的作用下,其中的VC型音节和非典型VVC型中的音节尾辅音C都具有韵素地位,与V组成两个韵素构成一个最小韵律词。  相似文献   

14.
杨爱珍 《科技信息》2010,(12):I0162-I0162
"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的难点。本文针对这一难点,把"介词"和"关系代词"的选择及搭配原则归结为介词和先行词的习惯性搭配、固定搭配以及先行词"指人"和"指物"应选择不同的关系代词等,同时探讨了介词及关系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帮助学生在定语从句学习中正确选择和运用介词及关系代词。  相似文献   

15.
王念孙<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方法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其研究同源词的方法众多,并非只有"一声之转";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模式与外国语言同源词的研究模式是不能等同的.  相似文献   

16.
沈向荣 《科技信息》2007,(13):65-65
本设计是为开发“壮语方言词语在线语料库检索系统软件”而提出的,本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壮语研究者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壮语语言描写、方言比较研究和壮汉语历史比较研究,还可以作为壮语词典编纂和汉语方言调查的重要辅助工具。本设计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一、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事件处理和辅助功能三个方面。二、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设计。对软件工作流程和数据表结构关系详细描述。三、界面设计和软件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义素分析方法和统计法对壮语以-M为收声韵尾的词语进行语义分析,并以此来探讨它们的语义特征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声训是早期汉语词源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其看做词源学中的探源方法要比看做训诂学中的训诂方法更为合理和客观。从科学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先秦两汉声训中两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同源关系、亲缘关系和异源关系。声训反映了语词皆有源之语言规律,揭示出声音乃探求语词理据之重要线索,这对现代词源学的理论建构和同源词系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壮语地名中壮文化最容易流失的是一地二名,其次是意译。音译最便于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但也要注意"雅化"也会造成壮文化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处处"和"到处"是一组容易被混淆使用的统括性范围副词,从句法和语义表现上看,它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处处"的义项更多,句法功能也更丰富,"到处"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处处",是"处处"的三倍之多。这与两个词对语体的选择有关,"处处"多用于书面语体,"到处"则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体,同时也与两个词在历时层面发生的演化和分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