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自制的气体吸附测试装置进行了在电场作用下镍薄膜吸附氮气和氢气的实验.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充电吸附和放电解吸过程中的电信号可准确表征气体的吸附情况.氢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可以有效提高镍电极对氢气分子的吸附作用,电场强度越大,氢气吸附量越大.在电场强度不变时,提高氢气压力会对氢气吸附量带来较弱的提高.在电场作用下,氢气分子会被极化,从而使氢气分子更容易被吸附,并且有助于形成氢团簇.  相似文献   

2.
制备氢气及测定铜原子量的微型实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了制备氢气及测定铜原子量的微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装置相比较,具有节约仪器和药品费用,减少污染,安全、省时等优点.测定铜原子量的相对误差在±07%以内.可供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和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气相扩镓的化学系统和工艺特征,分析了扩镓表面波度与镓杂质蒸气压的关系.在确定的开管装置中,以氢气作为固态Ga_2O_3源的反应和输运气体,凭借准确控制扩散条件,获得了良好的扩散均匀性、重复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设计了重量法测定完整的氮吸附等温线的装置.主要解决了系统在吸附平衡时需要保持稳定压力的困难,所以能准确地测定等温线在滞后圈范围的吸附量。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采用该装置测定氮在活性氧化铝、硅胶上的吸附──脱附等温线。重现性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甲乙酮装置副产氢气的组成,对比深冷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三种氢气提纯方法,认为,吸附法比较适合兰州石化公司甲乙酮装置副产氢气的提纯。并且对吸附法的工艺情况进行了介绍,确认提纯后的氢气能满足炼油厂加氢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氢气常被作为发电机主流冷却气体,但因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保证氢冷发电机壳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至关重要。目前通常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作差法来计算单日氢冷发电机壳体氢气泄漏量,但是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受到单个采样点影响较大。针对氢气泄漏量计算结果不稳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合方程的发电机壳体单日氢气泄漏量计算方法。首先,采集容器内部压力与温度,并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体积;其次,以时间作自变量气体体积作为因变量进行方程拟合,并根据拟合优度判定拟合有效性;最后,根据拟合方程斜率与经验公式计算单日氢气泄漏量。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SPL-H6型氢冷发电机壳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拟合方程不仅能够准确计算单日氢气泄漏量,且相比较于传统计算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的氢气泄漏计算方法能够为氢冷发电机壳体气密性判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用13X分子筛在连续流动的吸附实验装置上对胜利石脑油进行了液相吸附脱芳烃实验研究.考察了该油品中一些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对胜利石脑油液相吸附脱芳烃的吸附条件和再生方法进行了实验筛选.结果表明,该油品中各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为:邻二甲苯>苯>乙笨=苯;在空速为0.2~0.8h ̄(-1)范围内,温度为60℃条件下对胜利石脑油进行液相脱芳烃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用水蒸汽作为脱附剂在250℃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流化床气化炉的制气工艺及其在制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提出一种间歇式循环流化床煤制气工艺在我国氢气生产上的应用.该制气工艺由煤的燃烧和气化两个阶段组成,即由预热的空气和过热蒸汽分别进入气化炉内,与煤发生燃烧反应和水煤气化反应.试验表明,对于不同煤种的典型水煤气组分,H2,CO,CO2,CH4体积分数分别为58.81%~61.12%,15.3%~19.5%,8.4%~10.6%,6.83%~6.92%.该水煤气经过变压吸附装置(PSA)及其他系列装置获得最终的产品氢气.氢气的纯度为99.998%,氢气的产率为0.5~0.7m^3/kg(煤),其成本约为0.8元/m^3.日产氢气10000m^3/d规模的设备投资约为9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利用冲击波实验测量得的Hugoniot参数和Morse势来确定金属铁的高压状态方程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计算金属铁的高压状态方程,特别是铁的结合能、热压和温度,所得结果比其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近似计算二维4He系统的量子力学三阶维里系数,给出了该系统的状态方程并且计算了临界点以及比热,其结果与4He在石墨上的吸附系统(密度在0.01~0.04atom/A2)的实验值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1.
燃煤烟气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与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容积法测定SO2,NO,CO2,N2和O2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通过Langmuir,Sips和Tot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Sips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烟气温度为75℃下,SO2,NO,CO2,N2和O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5,49,869,154和105μmol/g。由等量吸附热的计算表明:吸附热均随吸附量的升高而增大,SO2,NO,CO2,N2和O2的最大吸附热分别为:-9.35,-12.93,-31.96,-29.38和-25.09 kJ/mol。运用负载比关联模型预测5种气体的竞争吸附行为发现:多组分竞争吸附导致SO2,NO和CO2吸附量降为单组分气体吸附量的一半。在常压吸附真空解吸下可实现SO2,NO和CO2富集的体积分数为8.3%,2.9%和5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测定固体表面积的简易容量吸附装置及其使用。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装置对一系列炭黑试样所测表面积数值与文献报导值颇为符合。  相似文献   

13.
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浓度”的概念,推导出了乳化液膜体系的界面状态方程。进一步探讨了乳化液膜体系乳化溶胀与表面活性剂本身的及界面吸附状态的关系。所提出的界面状态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甲烷在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选择环己烷-苯、正庚烷.环己烷和苯-正庚烷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利用自建的循环法测定气体高压溶解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在上述溶剂中的高压溶解度数据(288.15~318.15K,2.00~12.00MPa).利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实验数据,发现对于非极性的混合溶剂,甲烷的逸度与其溶解度成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用文献中二元数据和用实验得出的三元数据计算交互作用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极性体系,可以用二元的气液平衡(GLE)数据估算三元GLE数据,估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5.
液氮温度下用分子筛13X在自行设计的单塔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氢氘同位素气体的分离研究,考察了流量、压力与吸附床长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气体总压0.40 MPa、总流量63.86 cm3/min与吸附床长度1.0 m时氢氘分离因子可达到1.27.结合平衡吸附和动态分离之间的差异,表明吸附法能够有效分离氢同位素气体的机理是基于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组分在醇和水中溶解度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液缔合理论和PT状态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用于计算气体在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 ,并对水、醇等缔合物质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回归。应用新建热力学模型对水、醇等纯缔合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和饱和液体体积进行了计算 ,并对甲烷、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在水、甲醇、乙二醇中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文献值及PT状态方程、Anderko模型和Pir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用该模型可更准确地计算水、醇等缔合体系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相体积及预测气体在水、醇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s and analyses of experimental data from leaks from high-pressure hydrogen storage systems will require knowledge of the stagnation state time histories and stream properties exiting the orifices. An analytical ideal-gas model based on the ideal gas state equation and a computer program making use of the NI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 (REFPROP) were developed to model the entire process of leaks from high-pressurized hydrogen gas containers.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agree with each other well. As the gas behavior departs from the ideal gas properties at high pressures, the actual stagna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ecay more rapidly than with the ideal-gas assumption.  相似文献   

18.
本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化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LSMs)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状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吸附是指在临界温度以上时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为超临界吸附。吸附气是页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页岩气的超临界吸附对于页岩气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研究方面的进展,从页岩等温吸附实验方法、超临界吸附特征及模型建立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与煤相比小很多,为满足页岩吸附量测试的要求,对于容量法吸附仪,应配置更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对于重量法吸附仪,应配置更高精度的磁悬浮天平;2)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的吸附量为过剩吸附量,过剩吸附量在达到一定压力后会下降,在评价页岩的吸附能力时,不能将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混淆,这样将严重低估地层条件下页岩的吸附能力;3)页岩气的吸附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相矛盾和脱节的问题,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的研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深化对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特征的认识,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