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鸿雁  彭艳 《科技信息》2012,(14):13-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数量的激增,对高校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成为摆在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激发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教育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折射出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存在诸多薄弱和滞后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平台不完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教育管理队伍数据理念落后等。这些问题的成因既包括长久以来高校数字化建设资源不均衡等硬件原因,也包括高校对教育管理队伍数据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数据能力提升不自觉等内在原因。未来应当要从理念更新、规范制定、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数字化建设,跟上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完成立德树人使命。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主动探索和改革新时期民族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借鉴军队管理中的部分管理模式,提出高校"三维一体"教育管理模式,包含寝室、课堂和早操三个维度,通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教育等方面执行相对严格的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育管理实践是中学干部岗位培训中新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实习,也不同于一般的参观访问,而是一门提高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课程。本文试图从课程设置形式和提高该课程实效的对策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和薛  张宇 《科技信息》2012,(34):I0198-I0198
教师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方面。由于“扩招”、“升格”等多种背景因素,青年教师构成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从教育管理的角度,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为研究对象,有选择性地调查青年教师幸福感状态,审视教育管理干预的现状,是进一步探讨教育管理影响因素和一般规律、提出教育管理干预策略的基础,对提升青年教师幸福感显得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高校预科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办好预科、提高教学质量及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及时处理好预科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等,已是目前必须提到民族高等教育议事日程上的大事。在此,我根据多年从事预科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7.
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将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创新的观念和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个性又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化建设者,从而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认识高校现实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创新的缺失,运用管理学有关理论,从观念、目标、方法、制度、组织、发展等各个管理层面比较全面阐述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能够使高校教育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随着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一步落实,这支队伍的职业能力、培育发展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辅导员工作室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简称"三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模式应具备哪些功能,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构建以工作室为单位的发展共同体,是需要高职院校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晓雪 《科技信息》2012,(20):470-470
依法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总体趋势。本文以高等学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为视角。阐释了依法时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贯彻国家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提出学校管理秩序不规范、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以及学校行政处罚权定位模糊等多个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依法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国家教育法规、学校人性化管理、学生个人法律素质提高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法制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提;建立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是依法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依法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精神核心;强有力的实施监督机构是依法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教育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教学是实现班级教育管理最终目标的主要手段,教育是为教学管理服务的。教育管理本质上即为班级管理,更加明确化的表述即为,教育管理即辅导员的管理,两者之间缺一不可,不可以过分表述为对方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绝对作用,教育与教学管理相辅相成才是班级管理最为理想的方式。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它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对班级进行高效的管理,是学校管理部门应该探究的问题。该文就班级管理需要教育与教学相辅相成展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是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实习生党员将在医院临床实习近一年时间,不能及时参与学校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因此,如何提高对医学高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是医学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传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机械化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无法表达出来,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我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而且对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和要求以及在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普及,艺术类学校在生源素质方面愈发放松标准,艺术类学生基础与素质参差不齐,为教育管理造成困扰。艺术学院成为培养高品质、专业化人才的基地,教育及管理对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乃至进步具有直接的关联,因此需强化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艺术类学生大多特立独行,较难依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执行。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则需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并通过良好的教育管理对策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太行山精神"文化建设,总结我院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育人管理实践,探索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抓住关键环节,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民族地区群众的社会关系为主要根据,结合党和国家、民族地区发展的客观需求来制定,提高实现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涉及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民族地区环境,以民族地区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除了要重视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管理的软硬环境建设问题.本文就确立"大学工"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营造"双重型"学生教育管理新形势、提高"自觉为"学生顺应管理新觉悟以及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处在反分裂、反西化分化的前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团结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提出了从增强领导意识、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和强化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该队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甘肃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总体现状的基础上,从单招生发展基础薄弱、单招生自身基础脆弱、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单招生教育管理研究空白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高职院校单招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切实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单独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切实提高单招生教学质量、进一步创新单招生教育与管理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单招生教育管理的对策,以期对培养单招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斌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6):147-148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在班主任和班级辅导员的工作中抓好新生入学关能为长效管理奠定基础,日常管理强调思想关有利于塑造有责任感的现代职业人,细致的毕业关使学生在职业养成教育中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