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一种利用GPS模块与计算机串口互相连接,实现对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信息接收;然后,通过VB的串口通信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制作电子地图.通过GPS接收机采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实现了定位和查询功能.系统基本实现经纬度、速度、海拔、时间的显示,以及GPS数据的历史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2.
车希荣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31-I00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卫星正在逐步现代化。GPS的精确位置与定时信息,已成为世界范围各种科研及商业活动等的一种重要资源,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GPS广泛应用的NMEA0183通信协议,通过232电平转换实现了GPS模块与PC机间的串口通信,并且能够遵循NME A0183协议,实现了GPS数据的实时接收,且通过串口及示波器显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VC++的GPS数据处理系统,简要分析了GPS接收机的接收的NMEA-0183数据格式,提出一种采用串口通信将GPS接收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的方式,并利用数据库操作ADO技术将定位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发送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数据采集发送系统采用PCF8591AD转换器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发送到单片机处理器,单片机对接收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一路在LCD1602液晶屏上实时显示,另一路通过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无线发送。数据接收系统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接收发送系统无线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处理器,单片机将接收到的信号一路在LCD液晶屏显示,另一路通过RS232串口发送到PC机,在PC机上保存采集数据并进行后端处理。通过验证,51单片机天成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用GPS授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PS25-LVSOEM板(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通过串口异步通信把数据传送给89C51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并口控制LED显示,从而实现GPS准确授时.同时,介绍了GPSOEM板输出的数据形式,并采用NMEA-0183格式中最常用的“$GPGGA”格式输出,由“$GPGGA”数据输出格式可编写出相关的接收程序.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益增长的仪器网络化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C/104模块的远程监测控制方案.使用Win98SE操作系统,通过串口通信方式获得来自MSC-51单片机的数据,并在PC/104平台上搭建Web服务器,完成了数据的接收和存储,同时使得数据可经网页访问及下载.运行结果的稳定可靠表明:该方案不仅使监控距离延伸到因特网范围,而且实现了多点监控,为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WinCE下PDA接收与处理GPS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WinCE下PDA对GPS信号的接收和处理,采用EVC编程,分析GPS信号的数据格式,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嵌入式程序语言开发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了GPS信号处理模块,描述PDA接收与处理GPS信号的过程,研究GPS信号有用信息提取方法。结果表明,WinCE下PDA接收并处理GPS信号准确可行,在地理勘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便携导航、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Visual Basic由于功能强大和应用灵活,同时得到Microsoft系统的很好支持,因此Visual Basic经常用作串口通信开发工具.本文探讨如何将通过计算机串口接收来的GPS数据,并利用开发的显示类控件进行GPS数据的回放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多串口测控系统数据传输率低,各通信接口之间相互影响且不能并行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并行UART接口设计方法。依据RS-232异步通信协议,首先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了UART接口的波特率发生器、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然后在EP2C8器件上对设计的多通道并行UART逻辑功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实现10 Hz GPS数据帧和76.29 Hz航向参考系统AHRS数据帧的完整接收,各UART模块之间能并行工作,数据帧传输完整可靠。  相似文献   

10.
GPS定位系统的观测量,是指用户使用GPS接收机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获取GPS设备所在位置的高精度经纬度数据,从而得到具体所在位置。重点火险源的定位就是采用GPS设备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计算出重点火险源的具体的高精度经纬度数据,然后再把GPS设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并读取经纬度数据信息,就能够在地图上对重点火险源进行精确的定位。重点火险源空间属性数据的采集重点火险源数据里面只有属性数据,没有精确的空间数据,为了真正实现基于WEBGIS的重点火险源监管,我们采集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强干扰环境下的GPS接收机的性能,通过搭建一套软硬件接收系统,研究不同整列流型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使GPS接收机在-38 d Bm强干扰的环境下接收到GPS卫星信号,满足了干扰抑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中定位导航数据的提取方法,用C++实现。文章首先分析了GPS导航数据的格式及在智能导游系统中需要的关键数据。然后阐述了提取GPS导航数据的串口操作及缓冲区的设置。最后给出了GPS串口通信及其定位导航数据提取模块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设计是以PC机通过串口控制单片机89c52的LED点阵汉字显示系统。此系统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由89C52单片机完成接收并处理PC机串口发来的控制命令以及显示代码,通过显示驱动模块驱动4个8×8级联的LED点阵显示屏完成动态扫描显示,从而实现实时显示汉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uClinux嵌入式系统中GPS信息的获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成了嵌入式Linux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接收.在基于uClinux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中,采用了MCF5272嵌入系统、M12和G18模块.以MCF5272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GPS(Global Positing System)模块M12获取卫星定位数据信息,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控制软件.通过G18接入无线移动数据网络,进而将数据通过Internet远程通信,由连接到Internet的远程服务器接收嵌入式系统获得的GPS数据.给出了嵌入式系统的组成,介绍了GPS卫星定位原理.用C语言在uClinux下实现了卫星定位数据接收软件,最后给出了接收实验数据.接收系统的分辨率:经度和纬度为1 marcs,高程为0.01 m,速度为0. 01 m/s.  相似文献   

15.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GPS接收机应运而生。但是各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格式各异,造成不同的GPS数据需要不同的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为GPS观测数据的共享形成阻碍。因此,对GPS数据格式的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GPS数据格式的转换方法。并实现了Trimble 4000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到标准格式(mNEX)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C8051F320与多串口通信,利用GM8123进行串口扩展,使其与PC机、单片机及GPS实时通讯,达到C8051F320的核心作用,控制传感探头数据的收集时间、上传时间,文中详细给出串口扩展部分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Jupiter"GPS接收机与计算机的异步串行传输技术,以及WGS-84坐标与北京54坐标之间的转换方法.采用MapX5.0控件内嵌可视化编程语言VC 进行开发,实现GPS信号的采集、存储和显示,并建立基于GIS的定位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记录回放、点击定位等多种功能.该GPS接收机软件不但可用于"Jupiter"GPS接收器,还可通过串口配置,适用于任意遵循NMEA-0183协议的接收机,通用性和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控制的智能无线采集系统设计的新方法.利用A/D转换芯片采集数据,选用编解码芯片实现对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利用串口实现PC机与接收端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可实现对采集点进行单点循环或多点循环采集,并显示与保存采集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LabVIEW与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的语音遥控机器人系统.操作者通过话筒将语音指令传入到上位PC机,利用Lab VIEW编程实现语音识别及串口通信控制指令发送.机器人端利用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与通信功能,根据接收到的指令,驱动电机,完成运动控制,同时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实现自主避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2日张健成功横渡青海湖,我单位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水路勘测、导航、水文及气象技术服务.为配合本次活动,我单位开发了"青海湖GPS数据采集及导航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与GPS相结合,通过计算机串口通讯,实时采集GPS接收机所获得的横渡卫星数据,采用计算机程序对张健横渡时的定位信息进行路线修正处理,为其横渡过程提供最短路线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