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2年和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的七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区江段以及其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东段2002年水质状况属于中度污染,2006年水质状况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长江干流巴东段和神农溪;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2.
湘江干流衡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湘江干流衡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本研究参照2001~2005年在该区域中7个断面检测数据,以单指数污染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11项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衡阳段各监测段面不同污染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湘江衡阳段干流整体水质呈改善趋势,控制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污染逐渐由上游(松柏断面)向下游(熬洲断面)转移.  相似文献   

3.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资江流域益阳段12个地表水断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近3年地表水断面21个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资江流域益阳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江流域益阳段水质总体为优;干、支流3个国控断面和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91.7%,Ⅳ类断面1个,占8.3%;2016~2018年,志溪河入资江断面水质污染级别均为尚清洁,其余11个断面均无超标情况,水质污染级别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5.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98~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在流经宝鸡市区胜利桥和卧龙寺断面时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相似文献   

6.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武汉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巡司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附近居民生活垃圾渗滤液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经过对巡司河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选取5个监测点的代表性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NH3-N、BOD、COD、TP等指标均严重超标;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巡司河5个监测点的水质为重污染或严重污染.针对巡司河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宁地表水质量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为海宁市"十三五"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在海宁市地表水中设置10个监测断面,且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是严重污染指标,其中氨氮成为最主要污染因子.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上塘河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PIP值为2.49.2011年各断面PIP值在1.22~3.24间,为中度污染,至2015年袁硖港、洛塘河、市河和崇长港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即PIP值低于1.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各河流断面水质虽均未达标,但污染呈下降趋势,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规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和梅 《甘肃科技》2002,18(6):67-68
1 材料和方法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是近几年来黄河兰州段监测观察的主要污染物 ,因此本文利用了该河段水质监测数据。 1994-1997年兰州段干流监测断面自西向东设库心 (对照点 ) ,小川桥、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 4个断面 ,河道全长 118公里 ,1998年通过断面认证后 ,监测河道下移 ,断面调整为扶河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 ,全长 70 .5公里。各断面设左、中、右 3个采样点 ,每年于枯、丰、平三个水期监测 6次 ,每次 3天。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 3版 )中规定的方法 ,评价标准参照《地面水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佛山水道汾江河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2005年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对佛山水道汾江河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汾江河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阐明了汾江河水质污染特点、主要污染物及水质污染时空变化趋势,为汾江河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PCA分析的大沽夹河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沽夹河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年均值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沽夹河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流域水质污染程度不是很重,基本满足功能区需求.只有福山水闸下、新夹河桥和宫家岛3个监测断面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其他断面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三湘江支流5个采样断面的水样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5个断面的水样均使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MCN‰)明显增加,其中4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根据污染指数(PI)将5个断面的水质污染分为两个水平,即重污染和中污染;③以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三湘江支流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监测结果基本一致;④5个断面的水样测得的微核率与COD_(Cr)、NH_3-N、TP等成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10年宿州市5条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污染物 CODMn、BOD5、NH3-N、CODCr、TN、TP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除TP以外,其他5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呈总体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而在年内变化方面,各污染物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特征,质量浓度高值集中于3~6月份;6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奎河杨庄断面,而最低值除CODMn出现在沱河东关闸断面外,其余5类污染物最低值均出现在新汴河泗县汴河桥断面。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河流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奎河水质最差,而新汴河和浍河水质较好,多数河流断面水质较2004年有明显改善,其中以沱河芦岭桥断面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境内的汇河为研究对象,对该河流4个监测断面(北军寨桥、衡鱼南桥、衡鱼北桥和陈屯桥)2008年3,5,7,8,10,11月的水质运用灰色聚类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汇河的总体水质不佳,北军寨桥和衡鱼南桥污染严重,两个断面的评价结果均为V类水;衡鱼北桥的水质较好,优于其他三个断面.评价结果为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茅岭江是入注茅尾海的重要河流,其携带的污染物是茅尾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各种因素,流域的总径流量和污染通量估算存在一定困难。为掌握茅岭江污染物入海情况,本研究结合茅岭江入海口附近的两条污染物浓度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针对观测时间相对较长的CODCr浓度开展年入海通量估算方法研究。研究利用修正的流域径流数据结合断面监测浓度,提出缺乏流量观测资料子流域的径流估算方法,并比较分析3种不同概化方法估算年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采用年平均修正流量与年平均河口断面监测浓度可以简单估算茅岭江的污染物入海年通量。该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其他污染指标的年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余杭区地表水中设置12个监测断面,且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余杭区地表水质中总磷为最主要污染因子,但2014—2016年间总磷指数上塘河保障桥从5.700降至1.055,三义村也从5.450降至2.205,水质提升明显.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除北苕溪四岭水库外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2014年较为严重,上塘河两河流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4,但在2015年污染指数最高的上塘河保障桥断面已降至2.073,到2016年所有断面水质均有改善,监测点的河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PIp值)维持在0.669—1.469之间,多为轻度污染.总体来看,3年期间各河流断面水质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5年7月洪水期长江口南港河段水文、水质同步调查所提供的水质底质资料将二者综合进行多要素的环境质量评价,因该区段水质中的铜全部超标,故采用含铜和不含铜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各污染物权重值根据P_(ij)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加以确定。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段水质底质大部分介于尚清洁和微污染。局部地区出现轻污染,较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香溪河水华期水质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最差因子评价法、改进的W值法、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4种方法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步骤;再以2006年春季水华发生期间的香溪河库湾6个监测断面的实测资料为例,应用以上4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比较表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评价的效果较为理想.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在水华爆发期间6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级别为Ⅲ~Ⅴ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TP.此评价结果为香溪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对于三峡库区的富营养化问题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结果表明,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37~2.28 mg/L, TP浓度为0.060~0.095 mg/L;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同步监测2010-2014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分析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总磷外,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3项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