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残余应力的测定,研究了MonelK-500合金的时效开裂.结果表明,裂纹萌生于表面而向心部扩展.冷加工残余应力迭加时效热应力,以及时效初期表层优先脆化是K-500合金时效开裂的主要原因.机械矫直有利于冷加工残余应力的调整和松弛,能有效地防止合金的时效开裂.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强耐蚀镍铜合金的沉淀相与时效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一种沉淀强化合金Monel K-500合金中沉淀相的形态,分布,粗化等行为。结果表明,即使长期时效,沉淀相甩保持球形形态,且均匀分布,反映了沉淀相-基体间极低的错配性;沉淀相的粗化是一体扩散过程,受Al,Ti原子在Ni-Cu基体上的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R.E.Reed-Hill提出的体心立方合金塑性变形总流变应力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置换式面心立方合金Cu—3.1at.% Sn的总流变应力的表象模型.此总流变应力由三项组成,即内应力、有效应力及由于动态应变时效所引起的应力.有效应力和应变速率及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动态应变时效应力遵循修正了的Harper关系式.内应力则被假定为以和弹性模量同样的规律随温度而改变.将此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说明此模型成功地描述了在77K至600K温度范围内,合金的总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敏感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Fe-69.7%(atom)Cr合金经500℃时效4年后,获得单一α'相结构,并测定了它在低温下合金的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在室温300K穆斯堡尔谱为一单线洛仑兹线型,降低温度其半宽度也随着展宽,在77K时超精细场达3072.20kA/m;超精细场数值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其变化规律与顺磁体模型理论值变化曲线相似,说明α'相在77K以上为一顺磁质,从1200℃至室温通过变温热循环加速了Cr句晶界扩散以及顺磁α'相在Fe-24.6%Cr-5.0%Al合金中析出,并导致合金脆化。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φ800钼合金冷硬球墨复合铸铁轧辊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案之后,对轧辊铸态、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后不同位置及距表面不同深度等测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并对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对轧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声发射及电镜技术,主要研究了Fe-Cr-A1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氢脆是导致Fe-Cr-A1合金开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声发射及电镜技术,主要研究了Fe-Cr-Al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氢脆是导致Fe-Cr-Al合金开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慢应变速率方法研究了01420 Al-Li合金的时效条件,施加电位对阳极极化、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取决于时效条件,施加电位,欠时效状态的SCC敏感性存在临界电位值,在SCC过程中阳极溶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慢应变速率方法研究了01420Al-Li合金的时效条件、施加电位对阳极极化、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取决于时效条件,施加电位.在欠时效状态的SCC敏感性存在临界电位值.在SCC过程中阳极溶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阻率、应力松驰性能和硬度的测定以及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Cu-Ni-Al-Ti合金的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时效动力学符合Avrami方程,其lnln1/(1─X)与lnt之间的关系,可用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段来描述,550℃时效时两直线交于lnt=6.4处,相应于时效时间10min,时效初期相变速率极高,随后逐渐降低;连续加热时,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富溶质原子区在800~900℃区间可能重溶,γ相[Ni_3(Al,Ti)]在高温下形成,并且可能向热力学更稳定的状态转化;除形成γ相外,还可能形成其它化合物;Cu-Ni-Al-Ti合金时效稳定性极高,过时效倾向很小。  相似文献   

11.
振动时效消除金属构件残余应力效果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盲孔法对几种大型焊接结构进行了未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前后的残余应力测试分析,证明了振动时效在降低和均化焊接残余应力上,比现有的热时效工效果更好,振动时效是一项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结合残余应力测量、原位电阻率表征、硬度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探究了一种新型包覆淬火工艺及后续时效处理对Al-Zn-Mg-Cu合金板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淬火工艺可以有效降低Al-Zn-Mg-Cu合金的淬火残余应力及位错密度,原位电阻率结果显示包覆层厚度越厚(0.2~0.6 mm),包覆淬火处理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与普通淬火合金越接近;通过原位电阻率和硬度测试获得了包覆淬火合金优化的峰值时效制度,在此时效处理条件下,包覆处理合金能够保持与普通水淬样品近似的析出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主设计的喷丸机对核电蒸汽发生器用800合金传热管进行了外表面喷丸处理.研究了不同喷丸覆盖率对核电蒸汽发生器用800合金传热管的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及其在10%Na OH溶液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抗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能显著改变800合金传热管的表面形貌和应力状态,且随着喷丸覆盖率的增大,800合金传热管中的残余应力减少,抗应力腐蚀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软件的子模型技术,研究了核电压力容器高温水环境中冷加工程度对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尖端应力应变状态和断裂参量的影响,并结合316L不锈钢在不同冷加工程度下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硬化指数和偏移系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冷加工程度对微观裂纹尖端应力腐蚀开裂速率的影响,发现冷加工程度不同,材料的力学参数不同,进而影响应力腐蚀裂纹尖端Mises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拉伸应力、拉伸应变的分布状态和裂尖J积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冷加工程度引起316L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会改变应力腐蚀裂纹裂尖应力应变状态和断裂参量的分布规律,当应力强度因子一定时,随着冷加工程度的增大,应力腐蚀裂尖Mises应力增大,而裂尖的等效塑性应变减小,同时应力腐蚀裂尖的拉伸应力随着冷加工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拉伸应变随着冷加工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裂尖J积分随着冷加工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冷加工程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加剧了高温高压水环境中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速率。  相似文献   

15.
运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GdFe2在氢气吸收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GdFe2在300K吸收氢气后体积膨胀,但无结构变化,形成C-GdFe2H4.1合金,在300-500K之间形成非晶态合金a-GdFe2H3.0。在523K以上,则分解成α-Fe和GdH2两相。从氢化物的生成焓变化可知,GdFe2的非晶化驱动力来源于晶态与非晶态中H原子所处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 Fe-Ni-Co-Cu系低钴瓷片合金(又称低钴可伐)的形变再结晶特 性。测定了该合金的再结晶全图、冷加工变形度和再结晶退火温度对该合金深冲性能的影响;测 定了形变和再结晶织构及冷加工变形度对其影响,确定了织构类型与制耳的几何关系。打出了该 合金的冷加工及热处理工艺条件为:最大冷变形度必须<70%,合理的热处理温度为800-900℃。 这样,其晶粒度可小于6级。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铝合金预拉伸板中的残余应力,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铝合金预拉伸板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振动时效才能有效消除残余应力;对于共振时效,激振产生的较大振幅能更有效消除残余应力;激振时间对激振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对多级雾化法制取的Cu-Cr-Zr-Mg合金粉末热挤压成形及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的研究表明:合金粉末经真空封装后,在420℃按10:1的挤压比成形后,合金密度达理论密度值的98%以上,并且组织中存在着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的Cr相和Cu5Zr。经500℃时效1h后,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HV170及81%IACS。  相似文献   

19.
时效对微晶Al—Si系合金α—Al相晶格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时效对微晶态Al-Si二元合金和Al-Si-Fe-Cu-Mg多元合金相组成、基体α-Al相晶格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初期合金中第二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时效一定时间后,第二相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而α-Al相晶格常数一直增大,直至超过纯铝晶格常数值;两种合金时效100h后,晶格常数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了不同Si含量及热处理条件下Al-Zn-Mg-Cu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统计分析确定晶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Si含量和时效程度的增加都能改善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晶界析出相(GBP)面积分数是评估SCC敏感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不同时效程度的Al-Zn-Mg-Cu-0.16Zr-0.04Si合金,当GBP的面积分数相对较低时,SCC的主导机制是氢脆;对于峰时效状态下的Al-Zn-Mg-Cu合金和Al-Zn-Mg-Cu-0.16Zr-0.02Si合金,当GBP的面积分数足够高时,阳极溶解主导SCC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