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分析了恒换流剩余角和恒气隙磁通控制相结合的高性能控制方式。提出了基于端电压相位检测的恒换流剩余角控制方法,讨论了端电压相位检测的低速运行问题。得出了计及气隙磁场饱和效应时恒气隙磁通控制的励磁调节规律,给出了一种无刷励磁结构及馈电主回路。采用8086微机与8031单片机构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恒换流剩余角和恒气隙磁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方式的自控式同步电动机可获得最优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恒磁通工作方式下的转差频率控制具有和直流调速系统相似的控制机理,并给出了这种控制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FFSPM)电机在恒转矩和恒功率区域的运行性能,分析了AFFSPM电机的结构特征,推导了AFFSPM电机的数学模型.基于矢量控制建立了AFFSPM电机的驱动系统.在恒转矩区域,采用了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策略,并与id=0控制进行了对比;在恒功率区域,采用了一种基于电感补偿且保持q轴反电势不变的弱磁控制策略,并与普通弱磁控制进行了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MTPA控制可以减小AFFSPM电机的铜耗.基于电感补偿的弱磁控制可以拓宽AFFSPM电机的恒功率运行范围,提高了AFFSPM电机运行性能,且AFFSPM电机轴向长度短、转子结构简单,因此比较适合用作电动汽车轮毂电机.  相似文献   

4.
把磁通轨迹法应用到直接转矩控制中,在保持系统良好性能的前提下,用等12边形逼近圆形磁通轨迹,使控制过程简化。实践证明,在控制单元运算速度不太高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缩短转矩控制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矢量控制感应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感应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转子磁场定向恒磁通矢量控制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中转子电阻和电机电感变化的影响,证明了电机电感的变化对电机转速和电磁转矩不产生影响,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数变化时电机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和分析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变频调速与电动机拖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频器与异步电动机相配合 ,使交流传动系统具备了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以及运行可靠性高的特点及良好的技术性能 ,因此 ,变频调速是异步电动机理想的调速方法。变频调速根据其不同的负载性质 ,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同 ,通常分为恒磁通调速和恒功率调速。文章针对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方法及对应机械特性进行理论分析 ,并讨论了在电力拖动中的起动、升速和制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磁通矢量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电路的基本组成.着重介绍了磁通矢量控制技术用于改善大型桥式吊车控制性能的方法和控制过程,以及该技术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其电阻、磁通等参数会发生变化,使电流控制环性能变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在同一模型中对电阻、电感与磁通进行辨识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统计求均值的方法辨识电机的电感,然后根据波波夫超稳定理论设计电阻与磁通的模型参考辨识方法,并利用这些辨识值修正PID控制的系数.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快速地...  相似文献   

9.
对感应电机定子磁通定向控制中的死区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理论上阐明了死区的存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过数学分析与理论推导,得出了死区效应对系统在低速轻载时的影响尤为显著的结论,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感应电机定子磁通定向控制中的死区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理论上阐明了死区的存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过数学分析与理论推导,得出了死区效应对系统在低速轻载时的影响尤为显著的结论,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优化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性能,减少研制风险,基于M atlab-S im u link环境,建立了由十二相同步电机、电压型逆变器、螺旋桨及船舶负载组成的推进系统的各部分及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变压变频控制的十二相同步电动机带螺旋桨及船舶负载系统的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为了提高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性能,推导了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直轴气隙磁链观测器的模型,籍此构建了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型建立正确,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案能够实现转矩与磁链控制解耦,能够满足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动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改善直接转矩控制性能的SVPWM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转矩和磁链脉动、器件开关频率不定等缺点,提出一种直接转矩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预测控制方法。根据转矩和定子磁链的误差,通过驱使误差为零的原则确定参考电压矢量,然后利用SVPWM合成该矢量。由于采样时刻的电压和磁链误差,可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得到补偿,因此转矩和磁链的误差始终很小,二者的脉动很小。SVPWM算法保证了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恒定。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在低于3kHz的恒定开关频率下,可以实现定子磁链近似为圆、异步电机电磁转矩脉动不明显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他控式双馈调速系统是一种频率开环系统,通过调节变频器的供电频率,能精确地控制电机的转速,且节能效果好.介绍了用于泵机调速的55 kW 电流型变频电源的主回路、控制触发电路,该装置采用变频器输出频率和直流电流为直接控制量,实现了绕线式感应电动机的他控式双馈调速,并给出了装置的现场实验结果,同时对其调速节能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异步电机恒压频比(V/F)控制低速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定子电阻压降的补偿方法.该方法在对定子电流进行解耦的基础上,根据异步电机低频运行时简化的等值电路和矢量图,采用一种基于力矩电流的标量补偿方法对定子电阻压降进行补偿,并结合转差频率补偿,以实现电机低频时的自动转矩提升.该方法有效改善了异步电机V/F控制时的低速性能,保证低频运行时依然能获得额定磁通和相应的转矩.基于Saber软件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补偿方法后,电机能够带额定负载稳定运行在2 Hz工况下,电机的带负载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补偿后的机械特性略有上扬.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在变频调速系统中运用变压变频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使用传统余弦交点法进行在线变压变频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基于双变量控制原理、自然无环流控制和对称余弦法的变压变频新方法,给出了在保持输出频率不变条件下闭环调压的具体实现方法。对变压变频新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VVVF交流变频调速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用TMS320LF2407A实现的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最后对所设计的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交流调速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电气传动装置中.  相似文献   

18.
一种利用气泡泵效应重力辅助回路热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及微型化,为了满足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气泡泵效应重力辅助回路热管,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加热功率为21~646W,对应热流密度范围为1.67~51.4W/cm2,采用去离子水为工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气泡泵效应虽然会增大传输过程的传输热阻,但却能有效增强蒸发腔内扰流,进而增强换热,提高临界换热热流密度;加热功率为646 W时,最小热阻为0.11℃/W;对于本装置,存在一个最佳充液高度,通过观察实验流型图可知,当上升管内为环状流时,充液高度比较合理;蒸发段热阻始终占据总热阻主要部分.研究工作为其在芯片冷却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变频调速中的主要环节IGBT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机的变压变频调速简称为变频调速系统,阐述了变频调速的原理,并分析了变频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宽、启动电流比直接启动电流小、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时效率都较高等特点;在Matlab中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能实现高动态性能,可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通过软件对逆变器变频原理进行仿真,进一步推广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HTR-10蒸汽发生器试验回路及其水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MW高温气冷堆(HTR-10)蒸汽发生器的两相流动稳定性问题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文中分析了HTR-10蒸汽发生器恒热流和强迫循环一次热源的静态水动力特性。论述了用恒热流所得判别各类稳定性准则作为He加热的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依据是不足的。有必要进行He加热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两相流稳定性试验。还介绍了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试验回路及本体,以及在该试验回路上预期达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