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谈有红 《科技信息》2008,(9):402-40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本文首先理清意识、真理、理论、科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含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实践性、总体性、阶级性、掩蔽性和相对独立性;最后概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起源和产生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之一。笔者通过意识形态与科技哲学中的“范型”这一概念的对比。从三个层次即世界现、价值标准以及特殊的意识形态,对其概念做出说明。从20世纪初到现在,国际上曾经主要有过以下三种意识形态:帝国主义意识形态、“镜象”式的意识形态以及维持现状的意识形态。通过对这三种主要的意识形态的分析,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影响一国的外交政策、对政策作出合理化说明以及凝聚国内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热量概念是用来描述热现象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回顾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这一概念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们对热量概念在不同认识水平、不同认识阶段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中产阶级这一话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学者们对中产阶级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理解与认识彼此之间存在分歧,就划分中产阶级的经济指标以及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而言,看法不一。本文拟从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入手,追溯这一概念的来源,考察这一概念在中国提出的社会条件,描述中产阶级概念在社会观念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中产阶级在当下中国语境之中具有的丰富意涵,揭示其意识形态特征以及其所掩盖的诸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论述中产阶级概念在塑造未来社会形态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几乎处处"是"实变函数"课程中测度和积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概念以及它与连续、收敛相联系的有关概念做了阐述和辨析,并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函数几乎处处相等来计算积分。  相似文献   

6.
陈蕾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14-118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不深入。从布斯所给的"隐含作者"定义出发,从中西文论史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体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概念最早是迈克·费瑟斯通1998年4月提出的,在中国是陶东风首先进行阐释。它产生于当今的消费和后现代社会且指依美的标准对生活各方面进行改造。这一概念的含义的深层解释与这一概念本身不符,故用"日常生活泛美化"取代更好。因为这一概念的美学弊病是明显的:日常存在的所谓美,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美,我们却为之包围。这对审美感悟力是一种扼杀。应克服此美学弊病,力求走出今天这美的荒原。  相似文献   

8.
概率概念的发展和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概率概念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代表人物的观点,扼要地介绍了不同学派对于概率这一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概率这一概念的客观基础。文章认为概率是有客观与主观这两类不同的概念,但这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相互转化的前提条件以及相互转化的形式,并从这一观点解释贝叶斯公式。  相似文献   

9.
曾经被广泛热议的"中国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由热渐冷,甚至到了被遗忘和抛弃的境地,致使这样一个崭新的概念在提出不久就近乎夭折,着实令人感叹。事实上,中国模式自提出伊始,就面临来自各方的非难和指责,它因为意识形态的偏见而被误读,因为苏联模式的阴影而被曲解,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的缺失而被冷遇,这些正是"中国模式"这一概念近乎夭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系统概念的起源、发展和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是系统科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文章首先对这一概念的起源进行了简略考察,然后分四个阶段论述了这一概念的发展,在比较现有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系统概念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备一定性能的某种层次的总体,它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最后作者讨论了系统与非系统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庸》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它所极力推崇的"中和"思想是儒家和谐教育理念的方法论,而其"天人合一"的人性化思想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终极追求。传承民族文化精华、认同《中庸》和谐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对建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达到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西哲学家在人生幸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以外的哲学家有很多都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很多人都有忧郁症、疑病症和畏惧遗传病等病态性倾向,不少人甚至有近于“发疯的内心痛苦”,进而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痛苦的。西方的分析思维使西方哲学家比中国哲学家更注重个体,往往把自己从集体和社会中独立出来,同时,西方哲学家又因过分看重细节,喜欢深入研究,遇事往往爱钻牛角尖,时常陷入死胡同不能自拔,其哲学观点也有很多不科学、不全面的地方,这是西方哲学家精神痛苦的哲学根源。中国的综合思维则使中国哲学家更具整体意识,因而能更好地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有所侧重,其哲学更贴近社会人生;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则使中国哲学家性情优良,他们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其人生也比西方哲学家幸福。因此,热爱西方哲学的人们,应该更加注重中国哲学的精神,这是哲学家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廖星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8):145-148
古代书院作为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儒家教育的典范,秉承儒家“以仁德为本为先”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重立志,重力行,尊师益友,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教育史上历时千余载,至今仍被世人发扬传承,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以人为本”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追溯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缘起,筒述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公民道德标准。践行“八荣八耻”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学思行”结合,要在“深化认识、自觉反省、积极实践、持之以恒”四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几何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数学构型、力学机制、工程应用、艺术设计及哲学思考。以几何机器人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以几何机器人为载体的MSEAP 研究与教育理念,即将数学、科学、工程、艺术和哲学融合于几何机器人的学习、研究以及应用,旨在修养形成数学家的逻辑思维、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艺术家的美学视野、哲学家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17.
维科与王船山同为欧洲和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家,也是中西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们的历史思维中不但拥有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而且还有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闪光。比较他们的历史进步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史学史以及史学思想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寻找中西史学发展的共同轨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供应商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价值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使得企业的管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价值链管理理论为基础,重点论述了价值链管理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以及在价值链管理理念下企业进行供应商筛选的基本流程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对腿脚这一肢体符号的把握,既承续了诸子对身体意象的一贯重视,也从与当下的联系中缩小对身体的聚焦范围,仅仅从肢体角度切入,折射出庄子对所处社会的无情控诉、对芸芸众生的深切关怀、对超脱万物之"道"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