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郑灰枣枣疯病叶片为试验材料,先提取枣疯病病株叶片的DNA,经过巢式PCR扩增后对枣疯病植原体16SrDNA进行测序和分析.获得枣疯病植原体的16SrDNA基因片段为1125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枣疯病样品中检测到的植原体与EY(AY197655)同源性高达99%,应属于16SrV组,确定了枣疯病植原体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细菌性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林业、果树、经济作物等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于植原体不能体外培养,给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国内外通过对激素的检测研究其致病机理、生理生化特性等,对目前国内外感染植原体的植株内源激素(生长素、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枣树高接换优及接后管理技术高建钰一、枣树高接换优的方法1、选择优良母树。在嫁接的前一年红枣成熟的前几天,选丰产、个大、味甜、品质优良、树势健壮、无枣疯病的壶瓶枣、骏枣树为采穗母树,做好标记。2、接穗的采集、保存。采集接穗在嫁接前一个月进行。采穗时,应...  相似文献   

4.
我市沿黄六县是传统的产枣县,具有发展红枣产业的良好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发展红枣生产的优生区。这一区域有68个乡镇,2106个自然村,总人口66.48万人,生产的红枣果大、皮薄、核小、肉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全市现有枣树面积150万亩,枣树面积、红枣产量均占全国枣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0%以上,是全国五大红枣主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郭瑞霞 《科技信息》2011,(26):343-343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榆林主要栽培的五种经济树种之一。榆林枣树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发展红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已遍及榆林12县区,以沿黄河沿岸六县区的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清涧和绥德等种植面积最大,红枣品质佳,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红枣产业作为榆林市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佳县、府谷、清涧等沿黄主产区红枣品种资源、栽培、生产、贮藏、加工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遥感技术监测宁夏枣树生长状况,以宁夏灵武马场湖农场和灵武园艺场两个长枣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PS调查,整理2005--2009年红枣生育期过宁夏境内EOS/MODIS晴空资料,并依据红枣气象灾害发生指标,分析红枣生育期归一化植被指数INOV变化及受灾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树全生育期INOV变化曲线为双峰型,越冬冻害对枣树前期生长影响大,并随时间推移影响逐渐消退.两基地的冻害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说明,园艺场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高于马场湖农场.受6月中下旬盛花期热干天气的影响,7月上旬至8月中旬枣树INOV总体上较正常年份偏低,但到了8月下旬后影响消失.运用MODIS-NDVI能够进行快速监测气象灾害,可为在避灾规划及防御、指导种植区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县红枣种植规模的小断扩大,枣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枣树生产中显得十分重要。经调查,目前我县枣树上的病虫害主要以梨园蚧为主,为了更好地掌握若羌红枣梨园蚧的防治方法及最佳用药,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红枣品质,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度我们进行红枣梨园蚧采用小同药剂喷洒防治的效果试验。现将此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枣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枣锈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枣树真菌病害,在我国主要枣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中国枣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围绕枣锈病病害症状、发生危害、病原、病害循环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枣锈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展望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形态观察、巢式PCR和SSR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二甲酯(DMS)处理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泡桐DNA的SSR扩增位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或质量浓度大于2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仍成活的幼苗其形态上可转变为健康幼苗,但15 mg/L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时形态健康的幼苗仍有丛枝病植原体的存在,而其余浓度处理后存活的幼苗内则检测不到植原体;质量浓度大于150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的幼苗全部死亡。此外,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和DMS处理后形态健康幼苗DNA的SSR扩增位点相同。  相似文献   

10.
桑树植原体含量的周年变化及其对寄主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植原体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7月达到最大,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植原体,含量较低。此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对桑树内源激素检测的结果显示,病株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Z+ZR,DHZ+DHZR)及赤霉素(GA3,GA4)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健株。表明桑  相似文献   

11.
佳县属陕西省重点红枣产区,全县红枣53万亩,年产红枣26万吨,红枣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枣树的病虫害防治是枣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长季节的化学防治投入多费用高,农药残留量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冬季枣树越冬休眠,为害枣树的害虫也找场所躲藏起来。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诱”、“清”、“翻”、“剪”、“涂”、“喷”七方面开展除虫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北疆地区露地种枣树最大的难题是枣树越冬问题,目前,这一难题已经解决。 当地面温度在-25-28℃时候,枣树就会被冻死。通常情况下,北疆地区冬季地温低于-30℃,因此,露地种植的枣树难于成活。2005年呼土壁园艺实验场露地种植红枣成功。  相似文献   

13.
葡萄叶片黄化严重影响葡萄果实的产量品质等经济性状,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为了厘清黄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将黄化现象发生原因主要分为病理性黄化和生理性黄化两大类。病理性黄化主要指植原体和病毒病引起的黄化,生理性黄化原因主要归纳为盐胁迫和碱胁迫。盐胁迫导致的叶片黄化主要由于单盐毒害作用降低叶绿素的合成引起,碱胁迫引起的黄化主要由于土壤碱性条件诱导NH4-和HCO3-积累造成植株中铁元素受阻引起。总结了叶片黄化对植株产生的影响、防治和矫正技术、葡萄抗缺铁生理机制以及抗缺铁品种的筛选成果,指出当前关于葡萄叶片黄化相关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正榆林市是红枣的适生区和优生区。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榆林市枣树的病虫害与防治手段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榆林市常见的枣树病害、虫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为榆林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佳县属黄河中游,是"中国红枣名乡"。佳县的红枣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区域,现有枣林面积4.2万公顷,年产鲜枣1亿公斤,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枣树对生态气候适应性很强,但各个物候期对气象条件要求又不相同,气候对红枣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佳县气象统计资料表明,从2006年开始,佳县自然灾害连续不断,特别是连阴雨、暴雨有增无减,年总  相似文献   

16.
皋兰旱砂地栽培经过几年探索,找准了具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红枣树种,在红枣栽培管理技术中,结合枣树喜温,生长发育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和光照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亩栽植密度55株,主干疏层形的树形,定干高度140cm、利用二次枝培养主枝、层间距留80~90cm的栽培管理、整形修剪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尹淑琴 《天津科技》2006,33(4):10-11
群峰俊秀,碧水蓝天的蓟县,每到金秋十月,漫山硕果累累,煞是耀眼。去年秋天,别山镇西九户村农民鞠国彬望着自己新建的0.867公顷优质枣园兴奋不已:一串串色泽鲜艳、晶莹透亮的红枣儿压弯了枝头,这里每公顷可种植1500多株枣树,每棵结果不少于8千克,产果12000多千克,这0.867公顷枣园就能收入6万多元。像鞠国彬这样的农民,在别山镇有300多户。据统计,在蓟县的罗庄子镇、下营镇、孙各庄乡、官庄镇、城关镇等11个乡镇,已经开发了670多公顷土地种植枣树,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新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螺原体是一种个体极小、形态多变、没有细胞壁的非常特殊细菌,它们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植物和昆虫体内发现,有些是农作物(玉米、柑橘等)和有益昆虫(蜜蜂)的致病菌.从患有"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中分离到的螺原体是首次从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的新型病原,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 sp.Nov),它是"颤抖病"的致病菌.这一发现将人们对螺原体的分布由陆地扩大到水域.除河蟹外,螺原体对其他经济水生甲壳动物也具有广泛的侵染性,如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俗称青虾)中也相继发现了螺原体.经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分析、交叉感染实验以及超微病理学特征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最终确定这些不同宿主来源的螺原体与引起河蟹"颤抖病"的螺原体为同一种类,表明该种螺原体可以在不同的水生甲壳动物物种之间进行交叉感染和传播.为了有效防控螺原体引起的虾蟹疫病,不仅需要开展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而且需要建立一个从快速诊断到实时监控再到有效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本综述对这一新型虾蟹病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植原体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7月达到最大,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植原体,含量较低.此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对桑树内源激素检测的结果显示,病株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Z+ZR,DHZ+DHZR)及赤霉素(GA3,GA4)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健株.表明桑树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植原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吕梁市红枣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吕梁市红枣产品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指出要加快红枣产业化进程,推动吕梁经济发展,必须做到3个方面的结合,即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的结合;自主研发与市场营销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