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发展中医药,是党和人民政府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中央会议曾强调指出: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但是,也有一些因素从古至今地在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中医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畅通无阻.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信息,使得需要精确数据的计算机很难参与其中.阐述了案例推理和模糊推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中医领域知识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规则推理机制.采用基于案例的模糊推理机制来实现推理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案例和模糊推理技术,并应用于中医诊断.实践证明:该机制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能够为医生的正确判断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术养生和中医养生进行了必要的对比,发现两者存在着共同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武术养生和中医养生的价值和方法进行了特别的说明.两者共同构建了我国人民摄生养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作为中医院校唯一面向全校开设的文学素质课程,应结合学科特点,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服务、为中医药专业课程理解和学习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多样化服务。网络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教学内容应具有中医药特点、关注中医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同时具有文学性、文化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池玫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4):70-73,94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研究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也是在翻译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多年来有关中医英译的研究也正是围绕这两种方法的取舍,或兼而有之.在中医英译过程中要确定是采用归化翻译或是异化翻译,或两者兼之,唯一标准应从中西医所产生的文化背景这一源头作为研究的基准点.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英译的质量和可信度.为保持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和中医的特色,中医英译应采用异化翻译为主,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王琦 《科技潮》1998,(6):86-86
中医学之所以历经千年不衰且不断发展,是因为它在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卓然自立。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体系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然而,我们今天正处于世纪之交、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发生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面临着与现代医学的竞争,要求我们加快中医现代化和全面振兴的步伐。中医基础理论把握着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调控的规律,是中医学术的根基。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也就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历史与现状建国40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如进行大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中医高等院校教材的编  相似文献   

7.
武术与中医     
武术的中医成份,促进了武术技法的合理化,完善了武术运动训练理论,促进了武术自身体系中药功、骨伤科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武术医疗体系。练武用的实践,拓广了中医对人体活动规律的认识。武术内功法和健身新术,丰富了中医的保健手段。武术医疗促进了中医治疗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拯救中医     
五千年文化薰陶下的中医,在近现代两次西方思潮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早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游学之士就掀起了第一次废黜中医的热潮,是为中西医文化的第一次大碰撞;近几年来,西医在中国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而中医阵地一再萎缩,甚至变成了鸡肋,废除中医之声日渐势隆。在这场争论的背后,亦不乏有识之士,为挽救中医五千年的命脉做着切实的行动,他们或从学术上回击,或从科学上证明,或从市场上拓展,或从民族大义上捍卫。为什么要拯救中医?谁来拯救中医?在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回溯到中医身上发生的一切时,欣喜的发现,在这一场近乎全民的争论和反思的热潮中,中医的形象日益清晰,而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而亚洲的日本、韩国,欧美的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已经把中医拿过去研究了,日本已经以中医经典书籍《伤寒杂病论》为基础申请了多项专利,韩国更是在谋求将中医变为韩医进行世界遗产申报——中医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粗糙集、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对原有的中医临床诊疗指标进行合理约简,用指标的变化程度衡量中医诊治疗效,并通过专家咨询建立对比矩阵以计算权重,得到一个对患者全方面疗效综合考察的既客观实用又直观的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肝炎肝硬化中医临床诊疗疗效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二千年     
会心 《奇闻怪事》2011,(3):47-52,43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做斗争时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传统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虽曾一度遭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冷落乃至贬损,但终因自身无法代替的优越性而巍然留存。中医在中国废止不了、消灭不了,相反还逼迫着中医界走出一条新路子:与西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1949年后的中西医结合即代表了这一方向。世界性中医热的兴起,预示着中医学的发展不可限量。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博大国学也让民族自豪感大度提升。重新思考,走近中医,我们领悟着新的健康理念:顺乎时令,追随自然,泰然处世,坦荡做人。  相似文献   

11.
李旺 《科技信息》2013,(5):142-143
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信息时代下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信息素养,并指出了中医药院校文献检索课发展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类算法在中药科研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为中药领域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利用国内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作为主要文献检索平台,整理文献建立研究对象文献数据库。结果 从311746篇文献中,整理得到345篇相关文献;分类算法的应用较多集中在中药药性研究、药物分析、药物安全性/毒性、方剂配伍规律和中药功效等5个研究子领域;且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运用的范围最广,适用于中药科研的多个子领域。结论 分类算法在中药科研中应用种类多,且涵盖的研究范围广;不同数学模型的分类算法均有特色,应当结合中药数据的特点,优选不同的分类算法;通过改进完善传统的分类算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分类算法在中药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 076篇中文文献及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3 794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药食同源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药食同源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药食同源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快速上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中、英文文献来源最多的期刊分别是《食品工业科技》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中、英文文献中发文量大于20篇的学者分别有22人和35人;对中、英文文献各关键词聚类影响程度最深的分别是“药食同源”和“purification”;2010年以后药食同源研究分支和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应用。总体来看,传统药籍挖掘、植物有效成分、栽培技术、新食品工艺、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等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骨科文献资料多、临床数据丰富但利用不充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B/S结构的中医骨伤科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收集关于中医骨伤科的一些临床数据和重要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关联规则的广义药对最适合病证的挖掘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发现以中医病证为对象的方药配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古代方剂文献、利用关联规则的知识发现方法.首先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遍历数据库中每个单一病证的强关联药对,然后再根据强关联药对出现病证的个数,来获得广义药对;在此基础上,以置信度和支持度作为判断指标,找到广义药对的最佳适应病证.最后通过中医理论补充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改变了过去许多研究中出现的最小支持度普遍偏小的缺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如何应用中医学手段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采用文献回顾与前瞻性分析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跟踪传统养生方法在对抗和治疗DMOS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证实,按摩、针灸和中草药等各种传统中医手段对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显著,因此进一步研究应用中医手段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对大众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伟峰  王秋娟 《科技信息》2010,(17):I0404-I0405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于运动性疲劳及损伤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做出运动疲劳及损伤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同时运用逻辑分析法做出中医诊疗手段对于生化指标的促进恢复作用。结论:中医针灸按摩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对于运动性疲劳及损伤后生化指标的正常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汉“疾病”隐喻构建异同的体验和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隐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科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对“疾病”隐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学和非主流医学,包括人文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国内学者的研究甚少,且多数是疾病隐喻与文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Lakoff和Kovecses的理论,分析疾病隐喻作为来源于战争、空间、颜色、非自然状态等四个领域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及其构建的体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挥发油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对挥发油的分析在医药及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了较详尽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